明清时期的海洋观念
2025年09月10日
第二章 明清时期的海洋观念
由国家海上安全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海防思想是明清时期海洋观念的集中体现。明初海防思想有两个潜在的发展趋势,一是以防守为基点的战略取向,二是初步奠定了边海防并重的基本战略原则。嘉靖“倭患”所引起的海防需求,使明代的海防思想又有所发展。明代后期私人海上贸易的迅速发展和民间海上势力的崛起,带来了一些海洋观念上的变化,尤其是郑氏武装海商集团所具有的“通洋裕国”的观念意识,更是明代海洋观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集中反映了明末民间海洋观的显著变化。
清代前期的海洋观念首先反映在禁海与筹海的论争中,在各种筹海意见中,慕天颜的重商思想和蓝鼎元的通过发展海外贸易吸收“番钱”、增强国力的主张最具进步性。由于海防建设的需要,在清代前期,我国出现了一批关心海防安危、潜心研究海防地理的著名学者和军事家。他们总结、继承了明代抗倭海防斗争的经验教训,不仅详细分析了海岸、海岛以及海区的地理形势,而且重点讨论了海口、海港、海道的军事、经济利用价值,并初步探讨了海洋气候、海洋水文对海洋作战的影响。他们研究的内容已经涉及当代海防地理学的各个方面。这些讨论内容,为当时的海防军队的部署与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是近现代海防地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