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打疗法的种类和手法

四、拍打疗法的种类和手法

拍打疗法的种类并不复杂,而我们运用手掌、拳面、拳背、手指、指尖、小鱼际等部位,或运用桑枝棒、盐袋、黄豆袋等工具,以各种各样的手形动作,却可以产生千姿百态的拍打手法。除了下面要介绍的手法外,我们还可以在临床实践中,演变出许多适合自己的新奇独特的拍打手法。

拍打疗法主要可以分为拍法、击法、抓法和弹法几类。这几类手法可以在运用时,相互结合使用,如拍击法,也可以与各种推拿手法结合,形成复合手法,灵活运用,如拍推法、点旋法。下面分别介绍常见的各种手法。

⑴拍法:用掌心、掌背、掌根,以虚掌拍打体表,称拍法。

【动作要领】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手腕、掌、指放松,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图1、图2、图3)。

img2

图1 掌心拍法

img3

图2 掌背拍法

img4

图3 掌根拍法

【临床应用】拍法适用于头、腹、胸、肩背、腰臀及上下肢部。对风湿酸痛,局部感觉迟钝,麻木不仁,头痛,腰背四肢酸痛,肌肉痉挛,半身不遂等症常用本法治疗,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兴奋肌肉的作用。

⑵拍抓法:用虚掌拍打体表后,五指内屈抓体表肌肤,称拍抓法。

【动作要领】拍抓在一个动作内连续完成,拍时力达掌轮,抓时力达五指端。每一抓稍有停顿(图4)。

img5

图4 拍抓法

【临床应用】拍抓法多用于胸、腹、臂、腿等部位。对半身不遂,关节不利,麻木不仁,风寒湿痹,落枕等症常用本法。具有强壮筋骨,舒通气血经络,疗除顽疾,驱散风寒的作用。

⑶拍旋法:用虚掌拍打体表时,掌随即向内或向外旋转揉动手掌,称拍旋法。

【动作要领】拍掌、旋掌要在一个动作内完成,掌拍触体表时掌稍加下按之劲,同时旋转揉动手掌(图5)。

img6

图5 拍旋法

【临床应用】拍旋法多用于胸、腹、四肢等部位。腰背酸痛,胸胁胀满,肢体麻木等症常用本法。具有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理筋整复,兴奋肌肉等作用。

⑷拍推法:用虚掌拍打体表时,掌随即直线向前推,称拍推法。

【动作要领】拍掌推掌要在一个动作内完成,掌拍触体表时稍加下按之劲,前推用力平稳一致,速度缓慢而均匀(图6)。

【临床应用】拍推法多用于胸、腹、腰、背、臀及四肢。主治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麻木不仁,腰背四肢酸痛,肌肉痉挛等症。具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兴奋肌肉等作用。

⑸拍颤法:用虚掌拍打体表时,前臂和手掌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产生振颤动作。

【动作要领】拍掌与颤动要在一个动作内完成。掌拍触体表时,掌加力向下按并颤动,振颤频率要高(图7)。

img7

图6 拍推法

img8

图7 拍颤法

【临床应用】此法多用于胸、腹、腰、背、臀、大腿等部位。主治头痛,腰背痛,胃脘痛,腹胀腹痛,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麻木不仁,半身不遂等症。具有通经散结,消食和中,解痉止痛,理筋整复等作用。

⑹拳击法:手握空拳,用拳心、拳轮捶击体表或腕伸直,用拳背平击体表,称拳击法。

【动作要领】力点准确,力度适中,发力脆快,捶击平稳而有节奏(图8、图9、图10)。

img9

图8 拳心击法

img10

图9 拳轮击法

【临床应用】此法常用于胸、腹、腰背、头、臀及四肢等部位。主治腰背痛,肢体酸麻,胸闷胁胀,耳鸣眼花,失眠健忘,消化不良,萎弱无力,大小便不通等症。具有放松肌肉,强健筋骨,温经振脊,振奋内脏的作用。

⑺侧击法:手指自然松开,腕略背屈,用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击打体表,称侧击法。

【动作要领】以肘为支点,带动腕与掌侧做快速剁击(图11)。

img11

图10 拳背击法

img12

图11 侧击法

【临床应用】此法多用于肩、胸、腹、腰及四肢等部位。主治胸满气郁,四肢僵硬疼痛,全身无力,咳嗽痰喘等症。具有松筋活血止痛,宽胸理气化痰等作用。

(8)点击法:用中指端点击体表穴位,称点击法。

【动作要领】点击如鸡啄米,动作干脆,幅度不大,力达指尖(图12)。

【临床应用】此法多用于点打全身穴位。主治疾病广泛。具有通经活络,开窍行气,调理脏腑,调和气血等作用。

(9)点旋法:用中指端点击体表后,中指向内或外旋拧,称点旋法。

【动作要领】点击与旋拧要在一个动作内完成,点触皮肤时,指下稍加力旋拧,用力平稳,力透皮肤(图13)。

img13

图12 点击法

img14

图13 点旋法

【临床应用】此法用于全身各部及穴位。主治半身不遂,关节屈伸不利,麻木不仁,风寒湿痹,痿症等。具有开窍行气,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调理脏腑,散寒止痛等作用。

(10)叩击法:用五指指尖或指腹轻轻打击体表,称叩击法。

【动作要领】叩击时如雨点下落,动作幅度不宜太大,力度要轻,力达指端(图14)。

img15

图14 叩击法

【临床应用】此法多用于头部、胸、腹及四肢等部位。主治头痛失眠,近视耳鸣,四肢酸痛,麻木不仁,倦怠乏力等症。具有提神醒脑,明目聪耳,舒筋通络,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等作用。

(11)叩拉法:用五指指尖顶端叩击体表时,五指着肤同时向后拉,称叩拉法。

【动作要领】叩击与后拉要在一个动作内完成,五指触及体表时,稍加压力后拉,用力平稳均匀(图15)。

【临床应用】此法多用于胸、腰、背、臀等部位。主治感冒、腰背酸痛、倦怠乏力、胸闷等症。具有活血化淤、疏经通络、解表散寒、扶正祛邪之作用。

(12)抓拧法:手掌屈指向体表抓击后向外或向里拧扭,称抓拧法。

【动作要领】抓与拧要在一个动作内完成,抓击时五指里扣,扭拧要抓住体表旋转,但旋转要平稳(图16)。

img16

图15 叩拉法

img17

图16 抓拧法

【临床应用】此法多用于胸、腹、臀、腰、背等部位。主治感冒,腰背酸痛,神经衰弱,风湿痹痛等症。具有祛风散寒,行气活血,舒筋通络,开窍止痛之作用。

(13)棒击法:用桑枝棒等工具击打体表的方法。

【动作要领】用劲要快速而短暂,棒与体表平行,在叩击体表时不能有拖抽动作,击打要均匀而有节奏(图17)。

【临床应用】多用于身体面积较大的部位。主治范围广泛,具有调一身之脏腑、经络、气血的作用。

【桑枝棒制法】用细桑枝12根(粗约0.5cm左右)去皮阴干,每根用桑皮纸卷紧,并用线绕扎,然后把桑枝合起来先用线扎紧,再用桑皮纸层层卷紧并用线绕好。外面用布裹紧缝好即成。要求软硬适中(即具有弹性),粗细合用(即用手握之合适,约4.5~5cm),长约40cm。

(14)弹法:用一手指的指腹紧压住另一手的指甲,用力弹出,连续弹击治疗部位。

【动作要领】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每分钟弹击120~160次(图18)。

【临床应用】此法适用于全身,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主治头痛、项强等症。具有舒筋通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img18

图17 棒击法

img19

图18 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