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胁痛
2025年09月26日
二十九、胁痛
病症
情志不遂,肝胆邪郁气滞,肝气矢于条达,或因肝胆湿热内蕴,而致少阳枢机不利,或跌仆闪挫,胁络受损,血凝气滞,均可导致肝胆疏泄功能失职,经脉气阻滞,血运不畅而发生胁痛。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或疼痛攻串不定,每因情志因素而发,胸闷、食少嗳气。或胁痛,口苦,胸脘痞闷,纳呆,恶心、呕吐、便黄,苔黄腻;或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更甚,胁下或见徵块,舌紫暗;或两胁引痛,劳累而发,口干、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红少苔。
治疗
主穴:神堂、肝俞、胆俞、大椎、大杼、膏肓、期门、章门、日月、内关、太冲。
辨证:肝气郁结加行间、阳陵泉;胁肋失养加脾俞、肾俞、足三里;闪挫外伤加膈俞、三阴交。
方法:首先拍抓后背部,透热;拍击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叩击肝俞、胆俞,酸胀为度;然后点旋期门、章门、日月;点击内关、太冲;最后根据辨证选穴点击或点旋相应穴位结束。各部各操作5~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