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商企业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优化方案

电商企业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沃尔玛是如何选择配送中心地址的呢?从距离来看,配送中心到所负责的目的地的路程不会超过一天的路程;从位置来看,由于沃尔玛的商店设置不是根据城市的大小来确定的,在一些乡村也有开设,因此它的配送中心一般不会设在城市里;从面积来看,一般都达到11万平方米,将近85%的货物通过配送中心发送。思考题1.沃尔玛为什么要在建设配送中心上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效益最大化就成为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的首要目标。

电商企业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优化方案

1962年,沃尔玛的最早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开设了第一家沃尔玛商场,其配送中心从1970年开始设立,到目前为止,沃尔玛在美国已经设立了30座配送中心,负责将从供应商处大量运达的货物配送至各个分店。配送中心的选址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成本、运输、采购等多方面的问题。沃尔玛是如何选择配送中心地址的呢?从距离来看,配送中心到所负责的目的地的路程不会超过一天的路程;从位置来看,由于沃尔玛的商店设置不是根据城市的大小来确定的,在一些乡村也有开设,因此它的配送中心一般不会设在城市里;从面积来看,一般都达到11万平方米,将近85%的货物通过配送中心发送。一般一个配送中心负责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多家门店。

思考题

1.沃尔玛为什么要在建设配送中心上花费很大的精力?

2.从沃尔玛配送中心的选址来看,它有哪些好处?

一、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概述

物流配送中心是现代物流网络中的物流节点。这一节点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执行指挥调度、信息处理、作业优化等神经中枢的职能,是整个物流网络的灵魂所在。

配送中心作为配送的中心场所,在配送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配送中心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可以为配送中心创造良好的经营管理条件,使整个系统的物流费用最低、客户服务效果最好,并能节省大量投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1.配送中心规划的目标

配送中心是以组织、实施商品配送为主要机能的流通型物流节点,其运作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它不是从事具体商品生产的社会组织,而是从生产商手中汇集各种商品资源,进行分类、加工、包装、配送等集约化活动。因此,在商品资源分布、需求状况以及运输其他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对配送中心不同的规划方案可能使整个物流系统的运作成本产生很大差异。对配送中心的建设,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就是从时间和空间上,对配送中心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规划的合理与否,对配送中心的设计、施工与应用,对其作业质量、作业效率、安全性和供应保证,对运营成本和费用等,都将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1)效益最大化。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配送中心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效益最大化就成为配送中心规划与建设的首要目标。如果不能满足这个目标,配送中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经济效益最大化有两种实现的途径:一是物流服务价格的提高;二是提供物流服务成本的降低。根据“效益背反”原则,这两种途径有时候又存在冲突。因此,在配送中心规划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采取在两种途径中选择一种途径或者两种途径相结合的策略,并根据所采取的策略对影响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的因素进行分析,合理选择规划方案。社会效益最大化主要表现为配送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及作用,具体表现为对相关产业的推动、城市交通压力的缓解、就业机会的增加等。

(2)服务最优化。

服务最优化是指对客户供货迅速及时,保证不缺货,为客户的随后货物处理提供方便条件,并为客户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为工商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是配送中心利润的源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上游、下游的物流配送的需求方要求物流配送服务提供者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配送时间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越来越快,货物周转次数越来越多。规划建设的配送中心必须能够提供适时适量的配送服务,提高配送组织的反应速度,才能获得更多的客户,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

(3)规范作业、流程自动化。

配送中心的规划必须强调作业流程、作业运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使复杂的作业变成简单的、易于推广与考核的运作。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机械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配送中心的技术、设备和管理越来越现代化,运送规格标准、仓储货、货箱排列装卸、搬运等都有标准化作业流程。

(4)管理法制化、经营市场化。

规划建设的配送中心不但在法律制度上健全、规范,而且在具体经营时采用市场机制,无论是企业自己组织物流配送,还是委托社会化物流配送企业承担物流配送任务,都以“服务—成本”的最佳配合为目标。

(5)柔性化、智能化。

配送中心规划要融入新的经营理念和高新科技。柔性化的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来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是一种新型物流模式,它要求配送中心根据需求,“多品种、少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地实施作业。所谓智能化,是物流系统高层次的应用,是物流作业的运筹和决策,现在常用的技术有物流专家系统、物流预测系统、自动控制和导向系统、运输路径选择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

总之,配送中心的目标任务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缩短物流周期、增加物流效益,使供货商与客户之间物畅其流、信息快捷,增强物流服务竞争力。

2.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1)动态原则。在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时,应在详细分析现状及对未来变化作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在一定范围内能适应数量、客户、成本等多方面的变化。

(2)竞争原则。配送中心的布局应体现多家竞争,对于政府部门进行建设规划尤其重要。

(3)低运费原则物流配送中心必需组织运输与配送活动,因此,运费原则具有特殊性。由于运费和运距、运量有关,所以低运费原则常简化成最短运距和运量的问题,通过数学方法求解以作为配送中心布局的参考。

(4)交通便利原则。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输配送活动领域在中心之外,这一活动需依赖于交通条件。布局时必需考虑现有的交通条件。

(5)统筹原则。配送中心的层次、数量、布局是与生产力布局、消费布局等密切相关的,是互相交织且互相促进和制约的。规划一个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3.配送中心建设规划的基本程序

配送中心建设规划的基本程序如图5-4-1所示。

图5-4-1 配送中心建设规划的基本程序

(1)筹划准备阶段。

①组建配送中心规划建设项目组,成员应来自投资方、工程设计部门等。

②明确制定配送中心未来的功能与运营目标,以利于资料收集与规划需求分析。

③收集所处地区的有关发展资料和相关基本建设的政策、规范、标准,还有自然条件资料和交通等协作条件资料。资料收集的目的在于把握现状,掌握市场容量。

基础规划资料的搜集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物流网络。物流网络包括服务据点(转运站、仓库、零售点)、服务水准(交货期、缺货率、送达时间)。

②信息网络。信息网络包括计算机在各物流据点的配置,各层计算机服务范围、联机(On Line)、实时(Read Time)的程度,同时,表明何处没有联机仍使用电传或电话;库存登录及货品移送在信息网络中的登录程序;接单、紧急配送的频率及处理方式。

③配送工具。配送工具包括配送中心内部所使用的拖板车、堆高机、吊车、货柜、拖车、大货车、小货车等;同时,也应根据个别的路线、地区分析各种配送工具的便利性、确实性、迅速性、安全性、经济性、信赖性等。

④人员配置。人员配置可根据配送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置确定,对现有人员的职责、教育程度、年龄、性别等应充分掌握。

⑤作业成本。配送中心的成本科目,包括:土地成本——租金、地价税;建筑物——折旧费保险费、租金;设备与工具——折旧费、租金、保养;其他——水电费、通信费、外包费、人事费、员工交通费等。

⑥投资效率。投资效率为上述土地、建筑物、设备等的利用率,也应充分掌握。

⑦物流量。物流量包括商品的种类、数量、商品特性、装运姿势、装运尺寸、进出货频率、尖峰流量等。

⑧库存。库存包括库存量、库存金额、周转率、库存期限、规则变动、不规则变动、季节变动等。

⑨作业流程与前置时间。这项分析应以“客户的观点来看交货期”为基准,作业流程及其所需时间大概可分为:由订购到供货商交货、上架所需时间;客户下单到拣货完成所需时间;上配送车辆到货品上客户货架所需时间。

(2)总体规划阶段。

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整理,作为规划设计阶段的依据,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货物特性分析。货物特性是货物分类的参考因素,如按货物重量可分为重物区、轻物区;按货物价值可分为贵重货物区及一般物品区等。因此,仓库规划时首先需要对货物进行物品特性分析,以划分不同的储存和作业区域。

②储运单位(PCB)分析。储运单位分析就是考察仓库各个主要作业(进货、拣货、出货)环节的基本储运单位。仓库的储运单位包括P——托盘、C——箱子和B——单品,而不同的储运单位,其配备的储存和搬运设备也不同。因此,掌握物流过程中的单位转换相当重要,需要将这些包装单位(P、C、B)进行分析,即所谓的PCB分析。

③规划条件设定。对现状资料分析,可以充分了解企业或地区原有仓库网络的弱点,进而设定配送中心的规划条件,包括仓储能力、自动化程度等。

④作业需求功能规划。包括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设备与作业场所的组合等。配送中心的作业包括:入库、仓储、拣取、配货、出货、配送等,有的还有流通加工、贴标签、包装、退货等。在规划时,首先要分析每类物料的作业流程,然后制成作业流程表。

⑤设施需求规划与选用。一个完整的配送中心建设规划中所包含的设施需求相当广泛,可以既包括储运生产作业区的建筑物与设备规划,也包括支持配送中心运作的服务设施规划,以及包括办公室和员工活动场所等场地设施规划。

⑥信息情报系统规划。配送中心管理的特点是信息处理量比较大。配送中心中管理的物品种类繁多,而且由于入库单、出库单、需求单等单据发生量大、关联信息多,查询和统计需求水平很高,管理起来有一定困难。为了避免差错和简化计算机工作,需要统一各种原始单据、账目和报表的格式。程序代码应标准化,软件要统一化,确保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实用性。界面尽量简单化,做到实用、方便,满足企业中不同层次员工的需要。

⑦整体布局设计。估算储运作业区、服务设施大小,并依据各区域的关联性来确定各区的摆放位置。例如,作业流程原则(依顺序处理);整合原则(商品、人、设备间有整体性配合);弹性的原则(适合高低尖峰、季节的变化及商品的调整的拣货配送作业);管理容易化的原则(各项作业能目视管理);作业区域相关分析(依各作业区域间的相互关系,经调查后得到其作业区域相互关系分析图);物料流程分析(绘制作业区域物料流程形式图与物料流程图)。

(3)方案评估阶段。

一般的规划过程均会产生多种方案,应由有关部门依原规划的基本方针和基准加以评估,选出最佳方案。

(4)详细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已经选定的建设地址上规划各项设施设备等的实际方位和占地面积。当局部规划的结果改变了以上系统规划的内容时,必须返回前段程序,作出必要的修正后继续进行局部规划设计。

(5)系统实施阶段。

当各项成本和效益评估完成以后,如果企业决定建设该配送中心,则可以进入计划执行阶段,即配送中心建设阶段。

4.配送中心规划的内容

配送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系统规划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应从物流系统规划、信息系统规划、运营系统规划3个方面进行。

物流系统规划包括设施布置设计、物流设备规划设计和作业方法设计;信息系统规划也就是对配送中心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规划;运营系统规划包括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作业标准和规范等的设计。通过系统规划,实现配送中心的高效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制度化。配送中心规划的基本内容如图5-4-2所示。

图5-4-2 配送中心规划的基本内容

二、配送中心区域布置规划

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包括物流作业区、外围辅助作业区和行政生活区。物流作业区的工作,如装卸货、入库、订单拣取、出库、出货等,通常具有物流相关性;而外围辅助作业区和管理行政区,如维修间、办公室、计算机室等,则具有业务上的相关性,经作业流程规划后即可针对配送中心的营运特性规划所需作业区域。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区域包括进货区、理货区、仓储区、拣选区、流通加工区、集配货区、出货区、办公区、计算机管理监控区、劳务性活动区、维修区等。

1.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方法

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方法有两种,即流程性布置法和活动相关性布置法。流程性布置法是根据物流移动路线和物流相关表作为布置的主要依据,适用于物流作业区域的布置;活动相关性布置法是根据各区域的综合相关表进行区域布置,一般用于整个厂区或辅助性区域的布置。在各类作业区域之间可能存在的活动关系如下:

(1)程序上的关系,即建立在物料流和信息流之间的关系,如人员往返接触的程度、文件往返频度等。

(2)组织上的关系,即建立在各部门组织之间的关系。

(3)功能上的关系,即因为区域之间因功能需要而形成的关系,如相同功能的区域尽量紧密布置。

(4)环境上的关系,即考虑到操作环境和安全需要而保持的关系。

2.配送中心的平面布局

配送中心的内部布置可以用绘图方法直接绘成平面布置图;也可以将各功能区域按面积制成相应的卡片,在配送中心总面积图上进行摆放,以找出合理方案;还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平面区域布置技术进行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可以做出几个方案,最后通过综合比较和评价选择一个最佳方案。配送中心内部布置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配送中心作业区域的布置。

①决定配送中心对外的联外道路型式。确定配送中心联外道路、进出口方位及厂区配置型式。

②决定配送中心厂房空间的范围、大小及长宽比例。

③决定配送中心内由进货到出货的主要物流路线型式。决定其物流模式,如U形、双排形等。

④按物流相关表和物流路线配置各区域位置。首先将面积较大且长宽比例不易变动的区域先置入建筑平面内,如自动仓库、分类输送机等作业区;然后按物流相关表中物流相关强度的大小安排其他区域的布置。

(2)行政活动区域的配置。

一般配送中心行政办公区均采用集中式布置,并与物流仓储区分隔,但也应进行合理的配置。由于目前配送中心仓储区一般采用立体化设备较多,其高度需求与办公区不同,故办公区布置应进一步考虑空间的有效利用,如采用多楼层办公室、单独利用某一楼层、利用进出货区上层的空间等方式。

行政活动区域内的配置方法为:首先选择与各部门活动相关性最高的部门区域先行置入规划范围内,然后按活动相关表,将各部门按照其与已置入区域关系的重要程度依次置入布置范围内。

(3)确定各种布置组合。

根据物流相关表和活动相关表,探讨各种可能的区域布置组合。

根据以上方法,首先,可以逐步完成各区域的概略配置;其次,再将各区域的面积置入各区相对位置,并进行适当调整,减少区域重叠或空隙,即可得到面积相关配置图;最后,调整部分作业区域的面积或长宽比例,得到作业区域配置图。

三、配送中心仓储系统规划设计

1.储存原则

在选择储区位置储存货物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其原则有以下几个:

(1)先入先出原则,即在时间安排上,先入库的货物应优先出库。这一原则是物流配送中心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尤其是对寿命周期短的商品更为重要,如食品、药品等。

(2)同一性原则,即把同一种货物存放在同一保管储位。

(3)相关性原则,即相关性大的货物储存于相邻储位。

(4)类似原则,即把类似货物储存于相距较近的储位。

(5)兼容性原则,即兼容性低的货品不可以储存在一起,以免影响货品品质,如香烟和茶叶不可储存在一起。

(6)高周转优先原则,即按货物在仓库中的周转率来安排储位。周转率越高,离出口越近。(www.daowen.com)

(7)堆高原则,即为了提高物流配送中心的空间利用率,能用托盘堆高的货物尽量用托盘储存。

(8)面对通道原则,即储存货物应正面对通道,便于识别条形码、查看标记和名称。

(9)重量特性原则,即按货物重量来指派储位高低。重者置于地面或货架下层,轻者置于货架上层。

(10)产品特性原则,即易燃易爆物储存于有防火设备的空间,易窃物储于加锁之处,易腐物储于冷冻之处,易污物加套储存等。

2.储存方法

合理的储存方法可以减少出入库移动距离,缩短作业时间,充分利用储存空间。常见的储存方法有以下几个:

(1)定位储存。定位储存即每一类货物都有固定的储位。例如,有的货物要求控制温度储存条件;易燃易爆物必须存于一定高度,并满足安全标准及防火条件的储位;按照管理要求某些货物必须分开储存,例化学原料和药品必须分开储存,重要保护货物要有专门的储位等。这种方法易于管理,搬运时间较少,但是需要较多的储存空间,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货物。

(2)随机储存。所谓随机储存是指每一个货物的储位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机产生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共同使用储位,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储区空间的利用率,但是,对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及盘点工作也带来困难。特别是周转率高的货物,可能被置于离出入口较远的储位,增加了出入库的搬运距离。在一个运转良好的储位系统中,采用随机储存能有效地利用货架空间,减少储位。通过模拟实验,随机储存比定位储存节约35%的搬运时间,增加30%的储存空间。这种方法适用于空间有限,货物品种不多的情况。

(3)分类储存。分类储存通常是指按货物相关性、相容性流动性,以及产品尺寸、重量等特性来分类别指派储位进行的储存。

(4)分类随机储存。分类随机储存即每一类货物有固定的存放储区,但在同类货物的储区中,每个储位的指派是随机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既可吸收分类储存的长处,又可节约储位空间,提高储区利用率。

(5)共同储存。当确切知道各种货物的出库时间时,使不同货物能够共用相同的储位。当然,共同储存在管理上会带来一定困难,但是却减少了储位空间,缩短了搬运时间,有一定合理性。

3.仓储区储运能力规划

仓储区储运能力规划方法有:周转率估计法、商品送货频率估计法。

周转率估计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年运转能力。

(2)估算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次数是反映年度内存货平均周转的次数,计算公式为:

存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年初存货余额+年末存货余额)/2

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相应增加,说明企业存货管理水平高;存货周转次数越少,说明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越多,存货管理水平越低。

(3)计算仓容量(仓容量=年周转量/周转次数)。

(4)估计保险系数(为适应高峰期的高周转量,一般保险系数为1.1~1.25)。

(5)计算规划仓容量(规划仓容量=年周转量×保险系数÷周转次数)。

商品送货频率估计法计算步骤如下:

(1)估计每年的发货天数。

(2)计算年运转量。

(3)计算发货的平均日储运量(平均日储运量=年运转量÷年发货天数)。

(4)估计送货周期。

(5)计算仓容量(仓容量=平均日储运量×送货周期)。

(6)估计保险系数。

(7)计算规划规划仓容量(规划仓容量=平均日储运量×保险系数)。

四、配送中心分拣系统规划设计

分拣区是以单日发货商品所需的拣货作业空间为主,为此主要考虑发货商品的品项数和作业面积。一般拣货区的规划不包括当日所有发货量,当拣货区商品不足时可以由仓库仓储区进行补货。

拣货区能力规划计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计算各品项年拣货量。首先,要把物流中心、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统的进销存数据由信息系统人员导出后,规划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删除无用数据保留关键数据;其次,把各项出库商品换算成相同的拣货单位,一般为箱。最后,计算出各品项年拣货量(=出库量)。

(2)计算各品项的发货天数。根据商品销售出库数据估算出每个商品的发货天数。

(3)估计放宽比。

(4)计算各品项的平均发货天数的拣货量:平均发货天数的拣货量=各品项年拣货量/各品项的年发货天数。

(5)ABC分析。

①分类分级:按发货天数分为高(200天以上)、中(30~200天)、低(30天)三个等级。

②对各物品进行年发货量ABC分析。根据80/20原则分类,70%为A,20%为B,10%为C。

五、配送中心其他作业区域与辅助作业区规划设计

土建部分的建设包括联合工房(卷烟仓库、卷烟分拣工房)、管理用房、公用工程用房、停车场等;物流设备包括仓储设备(货架、堆垛机)、分拣设备、输送设备(叉车、输送带、穿梭车等)、装载工具(托盘、周转箱、笼车)、拆垛码盘设备(拆码盘机、机械手)、自控设备、配送车辆等;公用工程设备包括给排水、供配电、暖通空调、消防安防、综合布线、自控设备等;物流信息化系统包括仓储管理系统(入库、移库、出库、盘点、库位管理)、分拣管理系统(订单处理、配货、补货、条烟打码)、配送管理系统(线路优化、车辆调度)、视频监控系统(仓库视频监控、分拣视频监控、配送视频监控)、综合管理系统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道路、围墙、大门、绿化等。

新华物流中心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新华书店集团物流中心项目定位于“建设以出版物物流为主业的区域配送型物流企业”,通过高度信息化、适度自动化,实现“准确、高效、低成本”的出版物物流配送,以满足企业未来的业务扩展需要。配送中心是要在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实现对收货作业、配货作业、拣选作业、入库上架作业、移库作业、盘点作业、退货作业、复核制单作业、打包发运作业以及统计查询等作业的统一管理。

1.区域布局规划

(1)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配送中心的主要业务流程如下:

①接受并汇总订单。

②进货:订货、验收、分拣、存储。

③理货和配货:加工作业、拣选作业、包装作业、配装作业。

④出货流程:装车、送货。

(2)根据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将区域划分为九类。

①进货区:在该区域内完成入库前的全部工作,包括接货、卸货、验货、清点、分类入库等。

②储存区:该区域主要分类存储所有进库的图书,有暂存区与长存区之分。

③理货区:在这个区域里进行分货、拣货、配货作业,为送货做准备。

④配装区:将配好的货暂放暂存等待外运,或根据每个用户货堆状况决定配车方式、配装方式,然后直接装车或运到发货站台装车。这一区域对图书是暂存,时间短、暂存周转快,所以占地面积相对较少。

⑤发货区:在这个地区将准备好的图书装入外运车辆发出。外运发货区结构和接货区类似,有站台、外运线路等设施。

⑥加工区:新华书店物流中心还设置了流通加工区域,在这个区域进行分装、包装、图书并包等各种类型的流通加工。加工区在物流中心所占面积较大。

⑦厂房使用配合作业区:主要包括各区域监控室、数据库房室。

⑧办公事务区:主要包括三级管理人员办公室、值班室、小接待室等。

⑨劳务活动区:该区域存储相关配送中心作业的工具、材料、物品保管、热水间及卫生间等。

(3)位置关系的确定。

位置关系的确定分为物流分析和物流量分析。

①物流分析,即对配送中心各功能区域间的物流量进行分析,用物流强度和物流相关表来表示各功能区域之间的物流关系强弱,确定各区域的物流相关程度。

②物流量分析,即汇总各项物流作业活动从某区域至另一区域的物料流量,填写新华书店物流中心图书流量表,作为分析各区域间图书流量大小的依据。若不同物流作业在各区域之间的图书搬运单位不同,则必须先转换为相同的单位后,再合并计算其物流流量的总和。

根据各区域间物流量的大小,将其分为五个级别,分别用A、E、I、O、U表示。其中,A:超大;E:较高;I:一般;O:较小;U:可忽略。从而可以得到各区域物流相关表,见表5-4-1。

表5-4-1 各区域物流相关表

配送中心内除了与物流有关的功能区域外,还有许多与物流无关的管理或辅助性的功能区域。这些区域尽管本身没有物流活动,但却与其他区域有密切的业务关系,故还需要对所有区域进行业务活动的相关性分析,确定各区域之间的密切程度。

(4)配送中心示意图。

本配送中心物流动向总体为U形设计,适用于出入口在厂房同侧,可依进出货频率大小安排接近进出口端的储区,缩短拣货搬运路线。配送中心平面示意图如图5-4-3所示。

图5-4-3 配送中心平面示意图

2.仓储及拣货区的设计

(1)仓储区设计原则。

首先,要适应储存的作业流程,使物流方向合理、运输距离最短、作业次数最少、仓库利用率高、运输通畅、便于保管。其次,要有利于提高仓库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减少土方工程量,平面布置与竖向布置相适应,发挥设备效能,合理利用空间。最后,需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有一定的防火通道,设有防火与防盗设施,符合卫生要求,考虑通风、照明和绿化情况。

(2)仓储区设计考虑因素。

在设计仓储区空间时,应考虑如下的因素:货物尺寸、数量,托盘尺寸和货架空间,设备型号、尺寸、能力和旋转半径,走廊宽度和位置,柱间距离、建筑尺寸与形式,进出货及搬运位置,补货或服务设施的位置(防火墙、灭火器、排水口等)。总之,不论仓储区如何布置,应先求出存货所占空间大小、货物尺寸及数量、堆放方式、托盘尺寸和货架储位空间。

(3)物流动线与人流动线。

①直线型:适用于出入口在厂房两侧,作业流程简单、规模较小的物流作业,无论订单大小与检货物项多少,均需通过厂房全程。

②双直线型:适用于出入口在厂房两侧,作业流程相似但有两种不同进出货形态或作业需求的物流作业(如整箱区与零星区、A客户与B客户等)。

③锯齿形(或S形):通常适用于多排并列的库存货架区内。

④分流型:因批量拣取而作分流作业。

⑤集中型。

(4)拣货方式。

由于图书、音像制品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特殊性,故选用U形拣货方式,如图5-4-4所示。

图5-4-4 U形拣货方式

3.物流设施设备规划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供应厂商和消费者以及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必须配备现代化的物流装备,如计算机网路系统、自动分拣输送系统、自动化仓库、自动旋转货架、自动装卸系统、自动导向系统、自动起重机、商品条码分类系统、输送机等新型高效现代化、自动化的物流配送机械化系统。缺乏高水平的物流装备,建设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就失去了起码的基本条件。基本物流设备包括托盘、周转箱、仓库笼、辅助拣选设备、叉车、AGV、传送设备、液压平台、滑升门等。

思考题

简述新华物流中心的区域划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