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老工业基地努力改善民生:保障与措施分析

老工业基地努力改善民生:保障与措施分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坚持民生优先,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重点民生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加大力度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职业危害。

老工业基地努力改善民生:保障与措施分析

坚持民生优先,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重点民生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稳定和扩大就业

积极拓宽就业领域,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扶持发展中小型,微型企业。落实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于地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鼓励和引导发展滞缓或主导产业衰退比较明显的老工业城市创建各类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完善就业援助政策,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及时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及时采集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政策,构建水平适度、持续稳定的社会保障网。积极推进各类困难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做好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工作。结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好各项政策,继续做好将各类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将企业老工伤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等工作。结合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强会救助制度建设,完善最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中央加大对发展滞缓或主导产业衰退比较明显的老工业城市社会保障的补助力度,省级政府要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安排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助资金、医疗保障补助资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对老工业基地给予一定倾斜。(www.daowen.com)

3.努力改善居住条件

加大老工业基地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城市、国有工矿区和煤矿棚户区改造,落实税收、土地供给和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改造任务。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对棚户区实行商业化开发,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要积极进行房屋维修和环境整治,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居住水平。着力改善国企老职工、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认真解决关闭破产企业尤其是“三线”军工破产企业的职工住房问题。

4.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管理体系,推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法制化。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政府可通过委托、购买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矛盾调解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因企业重组破产、劳动争议、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等引发的社会矛盾,注重在源头上预警和化解矛盾。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加大力度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职业危害。健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独立工矿区、城中村等特殊地区的社会管理,健全基层管理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