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从先富带后富出发的农村扶贫战略转移:策略依据探究

从先富带后富出发的农村扶贫战略转移:策略依据探究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渐进式改革思路使得中国经济得到稳定而迅速的发展。这是一条增长优先或者效率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从经济发展的战略层次来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思路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目前“先富带动后富”却远未发生其应有的功效。我们的增长战略也应该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先富带动后富”转移,贫困人口也应该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从先富带后富出发的农村扶贫战略转移:策略依据探究

在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渐进式改革思路使得中国经济得到稳定而迅速的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在这40年里得到稳定而快速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受此影响,农村贫困人口从改革中获得了应得的红利,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和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在先富战略的引导下使得一部分受益更多,而另一部分人却受益较少,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使作为弱势群体的贫困者在分配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得的份额相对较小,严重地弱化了经济发展对农村贫困者带来的红利,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贫困减少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实在太穷了,因此必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一条增长优先或者效率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经济增长直接造成了农村贫困的迅速减少,但从改革开放思路的本身来说,农村贫困减少并非其主观目的的中心所在,只是经济发展的成果成就了贫困减少这样的一个客观结果,真所谓“无心插枊枊成荫”。但是,随着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贫困减少的难度不断增加,此时农村贫困问题才进入决策者的考虑范畴

从经济发展的战略层次来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思路在当时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目前“先富带动后富”却远未发生其应有的功效。对贫困人口来说,尽管具备了“先富”者的示范榜样,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各种社会资本的缺乏,贫困者无能或无机会提高其收入而摆脱贫困。相反的是,收入的聚焦效应越来越强烈,贫困者的相对贫困程度日益增加。(www.daowen.com)

我们长期以来的政策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过去的时间里对“效率优先”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大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现在随着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不断加大,应该是关注“兼顾公平”的时候了。我们的增长战略也应该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先富带动后富”转移,贫困人口也应该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获得更多的好处。这是决策者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须予以充分关注的中心问题,同时也是我们走向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要实现更公平的经济增长,使其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向“先富带动后富”转化,确保穷人也能够从增长中获益,这却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工程,要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但这并不是消极回避的借口,只有不断地努力,我们才可能使人数众多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