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农村减贫效应评价及扶贫战略转型研究

城乡居民结构调整与减贫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结构变化对农村贫困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将这种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方面。如果假设农村迁居城市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与农村整体贫困发生率相同,则城乡居民结构调整的直接减贫效应等于迁居总比率与农村贫困发生率的相乘。假定农村贫困人口按其收入水平均匀地分布在0和贫困线之间,则留居者收入提高会以相同的比例使贫困者脱贫,即可用表示城乡居民结构变化间接效应。
理论教育 2023-05-31

农村交换结构调整对减贫的影响机理

农村商品交易价格是否稳定决定了农村家庭收支风险大小,对农村贫困者稳定增收和合理安排支出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明显的减贫杠杆效应。当农产品价格稳定时,农村贫困者生产投入风险较小,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或增加要素投入,实现家庭收入加速增加,为其迅速脱贫提供契机。
理论教育 2023-05-31

经济增长对减贫的影响研究综述

尽管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分配公平以及结构优化等内容,因而对经济发展的减贫效率研究也应该包含更为广泛的内容。其反对者认为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会受到分配不平等的影响。[19]反对经济增长能有效减贫的学者对经济增长论的涓滴效应观进行了反驳。他们认为使穷人受益的经济增长涓滴效应很难自发形成,它往往受限于相关条件和外部环境,这些条件和环境包括了制度安排、文化习俗、自然资源以及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理论教育 2023-05-31

经济发展质量对减贫效率的影响: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持续增长有效地减少了农村贫困,但分配不平等加剧、农业产品价格不稳定、农村居住环境逐渐恶化等问题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困难。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减贫效应进行研究必须先评价经济发展质量,为此必须构建合理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部分学者还将物价变动作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其对农村贫困的影响。
理论教育 2023-05-31

财税转移支付推动农村减贫

经济增长、财政收入与居民转移性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如果用折线图来表示则更加明晰。人均转移性收入尽管在前期保持了与前二者相基本一致的趋势,但2014—2016年间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这主要是国家加大了对低收入群体的扶助力度,特别是对农村贫困者的扶助力度,使得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增加导致的。
理论教育 2023-05-31

农村就业转型:专业化与多元化走向

2000年以来各地农村不断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方式,专业化和多元化农业生产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表中数据显示: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就业人数从2003年的34954万人锐减到2016年的18768万人,降幅为40.62%。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或就近或外出从事工商业。
理论教育 2023-05-31

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一)农业生产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体制上极大地激发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迅速进步。四川和湖南等13个省份成为全国生猪生产的主要省份,其猪肉产量已经占全国猪肉总产量的75%以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以农业经济收入为代表的家庭经营收入占比逐步下降。其二,农村居民发展和享受性消费支出增长迅速。
理论教育 2023-05-31

农村贫困规模持续下降的原因与趋势

(一)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快速减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减少取得了非凡成就。经过多年不断深入扶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区域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从贫困人口规模来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5067万人减少至2016年的2182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总规模达到2885万人,其减少幅度高达56.9%。
理论教育 2023-05-31

构建农村贫困者安全网络: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在农村地区最重要的是推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我们认为,应建立以我国法定基本社会保障为主体、乡村集体保障和家庭储蓄保障等并存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参保三方,但国家要明确三方的合理投资分配比例。要广开融资渠道,可考虑将土地补偿费、土地使用费、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得的合理部分纳入法定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渠道。加快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理论教育 2023-05-31

贫困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23]其次,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从总体来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2016年的名义居民人均收入达到8348元,扣除物价上涨比率,实际居民人均收入也达到2012年的1.5倍,年均实际增长速度达到10.5%。其中,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年均实际增长9.5%,超过同期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实际增长率;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期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实际增长10.4%,超过同期全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
理论教育 2023-05-31

协整检验及残差序列稳定性检验

其次是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上述Engle-Granger检验表明,公式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且这种均衡关系是稳定的。
理论教育 2023-05-31

优化建议:湖南省农村经济发展质量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斐然成就,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生活质量得到巨大改善。再次,学者们运用指标体系评价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到目前为止,现有文献主要从整体上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研究,很少涉及农村经济发展质量问题。因此本节在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的基础上,以湖南省为例运用熵权法对农村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以期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提供参考。
理论教育 2023-05-31

经济发展影响下的农村贫困评价

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建立一个经济发展的贫困评价指标。当ηI为负值时,表示经济增长会使得收入分配有利于贫困人口减少,是有利于农村贫困减少的增长;当ηI为正值时,说明经济发展引起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农村贫困减少,会导致农村贫困人口增加。其二,经济结构调整的贫困弹性系数为正,但同样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四,经济发展有效地减少农村贫困。
理论教育 2023-05-31

农村消费结构调整:促进减贫的机理

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可能会使贫困者存在“羊群效应”,从而使其进行与其收入水平不一致的非适应性的消费结构升级,从而其高档品的购买量增加。图4-2农村居民消费的羊群效应引发的减贫负向效应(二)收入视角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的减贫效应从收入视角来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可能对农村减贫存在正向效应,也可能存在负向效应,即可以减少贫困也可能恶化贫困。
理论教育 2023-05-31

误差修正模型的回归效果及修正力度分析

通过整理可得到标准格式的误差修正模型,运用Eviews 6.0软件对其进行回归,其结果如下:检验结果显示,R2=0.8184,说明该模型对数据的整体拟合度达到合理区间,拟合效果较为理想。误差项ecm-1估计的系数-1.262体现了模型对偏离的修正力度,即当自变量影响偏差为1时,模型将以1.262的速率对其进行修正。
理论教育 2023-05-31

农业项目助推贫困者增加经营收入

多元化农业经营是农村贫困家庭拓展增收渠道、降低经营风险和增加经营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减少农村贫困的重要力量。多元化农业经营面临市场供求风险、生产低效风险、虫病灾害风险等多重经营风险,为降低风险必须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成为农业生产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次,积极组织农村贫困者参与现代化农业经营。而现代化农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政府部门必须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引导贫困家庭开展现代化农业经营。
理论教育 2023-05-31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