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企业的伟大之路:探索和思考

中国企业的伟大之路:探索和思考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中国企业应该实现从大到伟大”这一命题。自上而下地使用政府授权或是补贴、有甄选并区别对待的金融支持及其他行政手段去强迫中国企业把重心从经营规模转向投资资本收益率是行不通的。它们对于中国企业重新调整目标和行为,从而向真正的伟大企业迈进至关重要。这九个“戒条”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彼此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合在一起指出了中国企业怎样才能走向真正的伟大。

中国企业的伟大之路:探索和思考

我们像麦子一样站起,一亩又一亩的金黄。

(And we rose up like wheat,acre after acre of gold.)

——安妮·萨克斯顿(Anne Sexton)

中国企业开启第二次长征的号角已经吹响。

这将是一次更为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胜利与否将直接决定中国经济成长能否由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增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是否能够顺利实施、中国能否成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并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将是一次自下而上,由中国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者,由中国目光长远、追求卓越的企业家们来推动实现的一次伟大征程。这次征程的最大困难在于,我们没有目标,没有成熟的路径可以依赖,甚至没有指点迷津的经验可以去参照。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

我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中国企业应该实现从大到伟大”这一命题。但是,我没有能力给出一个答案。事实上,我一直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而答案,存在于千千万万的尝试之中。(www.daowen.com)

与40年前中国启动改革开放政策不同,打造伟大的中国企业不能只是依靠自上而下的方式。自上而下地使用政府授权或是补贴、有甄选并区别对待的金融支持及其他行政手段去强迫中国企业把重心从经营规模转向投资资本收益率是行不通的。要想取得突破,同样必须依靠现有的领军企业或是正在涌现的创新企业自下而上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让市场起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是关键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按营业收入衡量的规模最大的企业中有超过20%来自中国。尽管中国企业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不可思议的崛起,但利润水平却正在下降,投资资本收益率也没有呈现出令人信服的表现。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中国需要新一代的企业。新一代的中国企业将以价值创造作为重心,拥有极富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和卓越的经营成果。未来若干年,我期待中国企业在以下两个领域实现华丽转型。第一,传统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巨无霸企业能够借助全球化和数字化带来的机遇,采用新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提升投资资本收益率;第二,大批企业家和年轻一代的创业者在北京中关村、深圳杭州等地形成集聚效应,更加大胆灵活地创新,巧妙地利用机器人、3D打印、无人驾驶新材料可再生能源等新兴科技,提升经营效率,开发高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如果单纯以结果论,目前我们在这两个领域成功的案例都不多,中国伟大的企业仍然还在路上。本书第九章讨论了华为阿里巴巴小米和顺丰,这四家企业在各自领域各领风骚。它们,再加上我在本书其他章节讨论过的中国企业,正在撼动着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然而,这些企业毕竟诞生的时间都还不够长,是否能称为伟大企业尚有争议。但它们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指明了中国企业走向伟大的方向:进入快速增长的市场专注产品服务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以及在科技或经营理念上实现创新。归根到底,这三点都能够帮助企业提升投资资本收益率。

下面将讨论九个方面,涉及宏观制度层面,也涉及微观企业层面。它们对于中国企业重新调整目标和行为,从而向真正的伟大企业迈进至关重要。这九个“戒条”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彼此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合在一起指出了中国企业怎样才能走向真正的伟大。如果这些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要素都能够有效到位并配合协同,那么根据大数定律,中国一定会出现真正伟大的企业。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所说,“凡事应该且必须是越简单越好,但不能过于简单。”九条,足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