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状况分析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状况分析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汉是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期。(一)秦王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争,特别是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的建立,以及相关的经济文化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所有这些,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经济及其工商业的交流和发展。虽然在三国、两晋时期有短暂的恢复,但其后南北朝的分裂、对峙,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打击。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状况分析

秦汉是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前期。自秦统一中国后,经两汉时期,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维持了近四个半世纪,尽管有重农抑商的思想及其政策,但由于农业个体经济这种新生产方式占据了支配地位,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特别是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度量衡和文字的统一,为经济及工商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秦王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争,特别是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的建立,以及相关的经济文化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一是强化个体农业经济的支配地位。战国时期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各诸侯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业个体经济占据支配地位。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尽管战国时期频繁、剧烈的战争对生产的破坏十分严重,但是一旦社会稳定,环境宽松,经济就会较快恢复并发展起来。秦始皇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为这种新生产方式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可以通过秦王朝粮食的丰裕手工业的发达得以说明。秦王朝在不长的时期内积累了大量粮食,如在关中,“仓粟多”在陈留,“多积粟”。这些丰裕的粮食,有力地支持了后来的刘邦伐楚战争。事实上,秦的敖仓存粮如此之多,甚至到楚汉战争时尚且取之不尽。[53]另外,秦王朝的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从秦王朝留下来的手工业品,如秦始皇陵园出土的铜车马,兵马俑坑的兵马俑,都可看出当时的冶铸业和制陶业具有极高的水平。秦国本来就多贾和大贾,大一统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战国时期的一些都会在新的条件下,恢复了过去的繁荣,同时,又产生了许多新都会。秦王朝的首都咸阳,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成为商业中心。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54]咸阳成为富商大贾的麇集之所。[55]

二是实施个人土地所有权法律保护。秦王朝在发展个体农业经济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法律上肯定和保护土地私有制,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56],在全国范围内承认百姓的土地所有权。对于新开垦的荒地可以永久占有,即“久并来田”。另外,给予到地广人稀之地的移民以优惠政策,如在一定时期免除徭役等。这对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是制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经济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统一了法律、度量衡、车轨、文字。同时,还统一了货币。“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57]另外,秦王朝还建造道路,修筑灵渠。所有这些,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经济及其工商业的交流和发展。(www.daowen.com)

总之,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特别是政治上的中央集权、郡县制的一体性,以及文官治国制度的确立(特别是察举制的实行),有效地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上层和基层的关系,强化了大一统的政治体;经济上,多种经济共存的网络式一体经济,形成笼罩全中华天下的经济交换网,特别是法律、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将中国有效地构建为一个持久的共同体[58];文化上,书同文、行同伦,形成了文化的同一性和延续性,成为大一统最坚实的文化基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但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不久,没过几年安定的生活,就开始欲壑难填:一是军事上大征伐,妄图统治更广大的地区;二是经济上大兴造,追求穷奢极欲的享受。为此,政治上专制独裁、严刑峻法、吏治刻深,人人自危;经济上赋敛过重、徭役过繁,民不聊生,甚至破坏了农业根基,致使民不堪受,揭竿而起,暴秦十四年而亡。

(二)汉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汉朝取代暴秦,重新统一了中国。但是,汉朝却是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的,经济废弛,民生凋敝,以至于“人相食,死者过半”[59]。为此,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放松对经济的管控,民间可以铸币、开采山泽、经营盐铁,等等。但对于工商业,汉高祖仍是延续了秦朝的重农抑商政策,除了实行重税,还实行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子孙不得为官的政策。但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西汉初期实行无为放任的经济政策,所谓抑商,仅仅偏重于在政治上抵制商人,经济上私营商业的限制十分有限。[60]所以,抑商政策实际上无法落实,几年之后成为一纸空文,仅剩下商人子孙不得为官这一条得以残存。[61]因此,在西汉初期,由于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工商业得以发展,以至“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62]到了西汉末期,人口已达6 000万,三倍于战国时代,商品流通规模扩大是自然之事。[63]另外,汉朝还开创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发展强劲,为中西文明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但是,东汉时期豪族当政,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自给自足的田庄兴起,削弱了商品经济。所以,尽管东汉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在某些方面比西汉有所提高,但总的看来,即使在全盛时期,其人口、垦地、粮食产量都没有超过西汉的最高水平。[64]而东汉末期,军阀割据,战乱不止,经济遭到破坏、城市被摧毁,工商业骤然衰落。虽然在三国、两晋时期有短暂的恢复,但其后南北朝的分裂、对峙,工商业发展受到严重打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