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境整体发展趋势呈现积极态势

环境整体发展趋势呈现积极态势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具体分贝值来看,仅有常州和舟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于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值,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均为好或较好。总体,上海市大都市圈声环境质量评级高,但其分贝值尚待降低。

环境整体发展趋势呈现积极态势

1.环境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攻坚克难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相较上一年水、土、气等环境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表7-6 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环境污染治理成效

续表

资料来源:各城市2019年环境公报。

2.水环境质量呈等级化态势

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差异显著。依据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标准检测地表水断面,2019年上海不仅有1.1%的劣Ⅴ类水质断面,且Ⅳ—Ⅴ类水质断面占比超过50%。湖州全市地表水水质最好,Ⅰ—Ⅲ类水比例100%,定性评价为优。从城市隶属省份分析,浙江省的城市水质相对较好,宁波、湖州和舟山已有水质断面检测为Ⅰ类水,舟山与湖州无Ⅴ类水,嘉兴和宁波Ⅴ类水不足5%。江苏省水质相对较差,无锡常州、苏州和南通地表水断面都无Ⅰ类,以Ⅲ类水为主,占比均高于60%。上海大都市圈中地表水环境中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对比全国平均水平,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地表水质状况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是湖州,全域地表水质均在Ⅲ类水及以上;第二级包括舟山、苏州、宁波和无锡,这些城市Ⅲ类及以上水质的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三级是南通、常州、嘉兴和上海,这4座城市Ⅲ类水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7-7 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地表水环境质量情况

资料来源:各城市《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上海大都市圈集中式饮用水源全部达标,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3.大气环境质量参差不齐

上海大都市圈大气环境质量参差不齐。从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看,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嘉兴和湖州均低于全国平均值,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不足300天。其中,常州最差,尚未达到江苏省均值水平,浙江省所属城市中仅舟山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城市空气质量六项污染物指标看,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仅有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全部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氧化碳(CO)年均浓度除无锡与全国平均值相等外,其余城市也均优于全国均值水平。上海大都市圈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年均排放浓度,除舟山外,其余城市均高于全国均值。上海与浙江省的4座城市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排放浓度优于全国均值,江苏省只有苏州和南通的PM10排放浓度低于全国均值。(www.daowen.com)

表7-8 2019年上海大都市圈大气环境质量

资料来源:各城市、各省《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4.其他环境指标相对较好

上海大都市圈土壤环境整体相对较好。无锡、苏州、南通、宁波、嘉兴、湖州和舟山7座城市土地安全利用率为100%,污染等级为“无污染”,上海尚处于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中[2],常州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争取达到90%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表7-9 上海大都市圈土壤环境情况

资料来源:各城市《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上海大都市圈声环境相对均衡。基于城市昼间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指标,没有城市达到一级,即没有城市获得评价为好;也没有四级和五级城市,即没有较差和差,主要为较好和一般两类。其中,评价为较好,即等级为二级的城市有5个,占55.56%;评价为一般,即等级为三级的城市有4个,占44.44%。从具体分贝值来看,仅有常州和舟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于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值,上海大都市圈城市均为好或较好。其中,等级为一级,即评价为好的城市6个,占区域的66.67%;等级为二级,即评价较好的城市则有3个,占比为33.33%。从具体分贝值来看,仅有苏州和舟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海市大都市圈声环境质量评级高,但其分贝值尚待降低。从省级层面看,江苏仅有苏州的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浙江仅有舟山的这项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表7-10 上海大都市圈昼间区域环境噪声情况与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

续表

注:昼间区域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小于或等于50.0分贝为好(一级),50.1—55.0分贝为较好(二级),55.1—60.0分贝为一般(三级),60.1—65.0分贝为较差(四级),大于65.0分贝为差(五级);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平均等效声级小于或等于68.0分贝为好(一级),68.1~70.0分贝为较好(二级),70.1~72.0分贝为一般(三级),72.1~74.0分贝为较差(四级),大于74.0分贝为差(五级)。
资料来源:《中国2019年环境公报》《2019年度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及各城市《2019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