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

上海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0年到1927年间,随着工商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上海初步具备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雏形,人口从128.9 万增至264.1 万,年均递增43%。急速增长的人口大量集中在租界区域,两租界的人口比重在上海人口总数中,逐渐加大,人口密度也逐渐超越华界。上海的人口结构虽然以成年人为主,但儿童数量随着移民的增长而缓慢递增。

上海人口增长及结构变化

1910年到1927年间,随着工商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上海初步具备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雏形,人口从128.9 万增至264.1 万,年均递增43%。

表3-1 1910年至1927年上海人口增长表

资料来源:忻平,《从上海发现历史——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人及其社会生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0页。

急速增长的人口大量集中在租界区域,两租界的人口比重在上海人口总数中,逐渐加大,人口密度也逐渐超越华界。上海的人口结构虽然以成年人为主,但儿童数量随着移民的增长而缓慢递增。其中,外侨儿童数量的增长对牛奶的供应,提出了新的挑战。

人口的增加带动消费的需求,可的公司于1922年从英国和苏格兰进口了42 头爱尔夏奶牛,1923年,计划再从苏格兰进口10头奶牛来提高牛奶产量,以应付持续增长的需求。[17](www.daowen.com)

图3-1 上海公共租界1910年至1930年间外侨人口及儿童数量增长

资料来源:罗志如,《统计表中之上海》,《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集刊》1932年,第4号,第25、28页。

虽然公共租界自1898年后开始实行执照政策,对申请牛奶棚执照提出各项严格要求,在1920年前,公共租界执照牛奶棚的数量维持在30家左右,牛只头数在1 000 上下浮动,其中本地牛奶棚要多于外国牛奶棚。[18]截至1922年12月,租界地区执照牧场共有43家,牛只头数1 394 头。其中,公共租界区域内有执照者23家,界外筑路区域有16家,法租界区域内有4家。[19]然而,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外,还存在大量无照牛奶棚,这些无照者被视为租界居民身体健康的直接威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