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华的执着:对三农工作的情感投入

江华的执着:对三农工作的情感投入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华同志第二年又来余姚检查生产恢复情况,见到生产已经恢复,很高兴。江华同志在浙江期间,用很多精力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山林方面。江华同志为浙江的“三农”所倾注的心血,经过全省干部和群众的努力,终于使浙江的农业生产名列全国前茅,浙江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目标的省份。现在浙江农业之所以能居于先进地位,与江华同志在浙期间打下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江华的执着:对三农工作的情感投入

沈宏康

1962年9月,余姚遭受特大暴雨袭击,由于地势低洼,一片汪洋,当年农业几乎绝产,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难,丈亭等地甚至出现拆屋买粮的现象。当时我任宁波地委常委、余姚县委第一书记,面临这种困难局面,压力很大。江华同志(时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派省委书记处书记霍士廉同志来余姚实地调查灾情,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召开了座谈会,然后对我们说:“余姚灾情确实很严重,今冬明春灾民的口粮一定要处理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尤其你们还是重点商品粮县。”最后他又说:“这次我来时,江华同志和我商量过,要我告诉沈宏康,我们省委手中有粮食,是可以支援你们的。但你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报告灾情、补助原则、补助数量。”我们县委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全县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地势较高的,为无灾区,应千方百计增加生产,支援灾区;第二种为轻灾区,应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第三种为重灾区,生活非常困难。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到明年接上春粮这段时间,为重灾区民众每人每天补给一斤原粮,可以缓和困难。我们按此情况和要求报告省委,省委很快同意了我们的报告要求,如数拨给。紧接着,我们将这批粮食迅速落实到每村每户。这一斤原粮非同小可,农民果了腹,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二年全县80%以上的生产力得到恢复。当时民间流传有顺口溜:“大水白洋洋,吃了返销粮,一年就打了翻身仗。”江华同志第二年又来余姚检查生产恢复情况,见到生产已经恢复,很高兴。

江华同志在浙江期间,用很多精力关注“三农”问题,特别是山林方面。他每到一处总要询问山林的养护情况,常用非常形象、幽默、寓意深刻的语言督促各级领导发展山林。一次在奉化,他问县委书记:“奉化有山吗?”答:“有!”江华同志看他没有领会,直接说:“你们身在山中,开门却不见山,为什么不在山上种树?”又有一次去象山,他对县委一班人说:“象山、象山,果然是‘象’一座山。”人们不明白他这么说的意思。江华同志就点破说:“象是没有毛的,你们的山上也是没有树的。”这两件事很快在宁波地区传开,促使各级干部重视山林工作。

20世纪50年代,浙江连年遭受旱灾,江华同志深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大力发动群众兴修水利,提出要充分利用“江、河、湖、溪、地下水”的现成水源,还提出要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他对“三农”有一句颇具综合治理思想的名言:农村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统一治理。(www.daowen.com)

江华同志为浙江的“三农”所倾注的心血,经过全省干部和群众的努力,终于使浙江的农业生产名列全国前茅,浙江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提前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目标的省份。现在浙江农业之所以能居于先进地位,与江华同志在浙期间打下的基础是分不 开的。

(原载于《江华纪念文集》,2002年)

沈宏康(1922—2008) 1949年5月宁波解放后,历任镇海县委委员、县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长,宁波地委常委、农工部部长、宁波地委副书记、宁波专员公署专员等职。1989年12月离休后担任宁波市新四军历史) 研究会会长、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顾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