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只关注自己,何去何从?

只关注自己,何去何从?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大师名声在外,虽然遁世,还是被人找到了。大师实在不忍心拒绝他们,便给他们提出了些建议,叫他们回去后别再来了。每个人都按大师所说拿了一张纸条,读了上面写的问题,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无论自己的情况多么严重,似乎都没有别人遇到的困难大,自己的痛苦也就随之减轻。随后,按照大师的要求,他们又将纸条放回篮子中。此时,大师再问他们是否要保留自己的问题。

只关注自己,何去何从?

大师厌烦了人世的嘈杂,来到喜马拉雅山里,过着简朴的生活,勤于修炼。然而大师名声在外,虽然遁世,还是被人找到了。方圆百里的人们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来见大师,希望大师帮他们解决心里郁结的问题。

大师实在不忍心拒绝他们,便给他们提出了些建议,叫他们回去后别再来了。但人们还是不断地涌来。

这次大师叫他们坐下来等,三天过去了,更多的人涌来,大师说:“告诉我你们的问题。”

有人开始说话了,立刻被其他人打断。这时,场面出现了混乱,人们大声叫喊,发疯似的,但是谁也听不见谁在说什么。大师故意让混乱的局面延续着,看时机已到,大声说:“安静!”人们一下子静下来。(www.daowen.com)

“把你们的问题写下来,然后把纸给我。”大师说。当人们写完后,大师把纸条放在一只篮子里,搅了搅,然后说,“请把篮子一个个地传,每个人拿一张纸条,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每个人都按大师所说拿了一张纸条,读了上面写的问题,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无论自己的情况多么严重,似乎都没有别人遇到的困难大,自己的痛苦也就随之减轻。随后,按照大师的要求,他们又将纸条放回篮子中。此时,大师再问他们是否要保留自己的问题。结果人们竟然非常静默。大师也报以一笑,告诉人们:“赶紧下山去吧。”

人们缺乏的往往不是自信,而是自省,过度注重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往往会失去客观立场,由此给自己造成的痛苦和愤懑,也往往都是愚蠢而盲目的。只关注自己的得失,本质上就是和自己过不去。打开眼界,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走出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