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化解囚徒困境: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

化解囚徒困境: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两国来说,在个体理性假定下,实行高关税水平为两国的占优决策,即两国均有强烈动机设定高关税水平,实现本国福利最大化,此次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为。最终,这将重现图中所述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情形,使得两国深陷“囚徒困境”。各国高关税的贸易保护导致世界贸易量锐减、国民收入降低、劳工实际工资降低及失业率上升等连锁反应,造成全球经济的衰退,世界福利水平降低。

化解囚徒困境: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

根植于“重商主义”“奖出限入”的思想,各国在获得国外市场准入的同时,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内市场,特别是对本国发展仍不成熟、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幼稚产业,同时在国际收支上,对外汇盈余的过度追求,促使各国具有强烈的动机采取“以邻为壑”战略,通过单方面提高关税水平,改善产品相对世界价格,扩大出口的同时降低对外国产品的需求,进而改善本国福利水平。如图4-1所示,在单次重复博弈模型中,对国家A与国家B而言,双方的战略空间均为{高关税,低关税},形成四类战略组合: (高关税,高关税)(高关税,低关税)(低关税,高关税)(低关税、低关税)。对两国来说,在个体理性假定下,实行高关税水平为两国的占优决策,即两国均有强烈动机设定高关税水平,实现本国福利最大化,此次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为(高关税,高关税)。最终,这将重现图中所述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情形,使得两国深陷“囚徒困境”。各国高关税的贸易保护导致世界贸易量锐减、国民收入降低、劳工实际工资降低及失业率上升等连锁反应,造成全球经济的衰退,世界福利水平降低。

图4-1 世贸组织关税合作的支付矩阵(www.daowen.com)

WTO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和管理纪律,通过“互惠”和“非歧视”原则,实现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化: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贸易伙伴国之间通过“互惠关税减让”保持世界相对价格水平恒定,从而抵消“贸易条件外部性”;在垄断竞争市场中,通过保持各国厂商市场份额和厂商数目恒定消除规模报酬递增导致的“生产再分配外部性”效应,最终迫使各国有条件地进行关税减免,避免非效率形式,最终实现双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