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TD-LTE速率指标详解

TD-LTE速率指标详解

时间:2023-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LTE速率由网络侧和终端侧共同决定。本节主要以物理层速率为例对LTE速率进行介绍。TD-S为4∶2的配置,若不改变现网配置,TD-LTE在需要和TD-S邻频共存的场景下,时隙配比只能为3∶1+3∶9∶2,上下行时隙配比见表4-1。表4-1 TD-LTE系统子帧配置特殊子帧配置见表4-2。

TD-LTE速率指标详解

1.TD-LTE速率指标定义

LTE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下载或上传数据量的大小(通常单位为bit/s),是反映LTE网络用户体验好坏的关键指标。LTE速率是一个端到端的概念,由LTE网络和终端用户构成。根据不同的参数配置,LTE网络能够提供不同的速率。考虑到用户终端成本、功耗、使用场景等因素,终端分为不同的用户终端等级,每个等级的终端支持不同的速率。LTE速率由网络侧和终端侧共同决定。下面分别从网络侧和终端侧展开分析。

网络侧一般分为物理层速率和应用层速率,由于开销的存在,应用层速率小于物理层速率。市场宣传一般用应用层速率作为反映用户体验网络的快慢指标,而网络优化一般采用物理层速率作为分析定位速率问题的入口。本节主要以物理层速率为例对LTE速率进行介绍。

物理层取决于MAC层调度选择传输块大小(TBS),理论峰值速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计算可以选择的最大TBS。TBS可以通过RB数和MCS阶数查表获取,具体思路如下:

1)计算每个子帧最大可用的RE数。根据协议物理层时频资源分布,扣除每个子帧里PDCCH、PUCCH、PRACH、PBCH、SSS、PSS、CRS(对于BF还有DRS)等开销。在这些开销中,PBCH、SSS、PSS是固定的;其他的开销要考虑具体的参数设置,如PDCCH符号数、PUCCH/PRACH占用的RB个数、特殊子帧配比、CRS映射到2端口还是4端口等。

2)计算每个子帧可携带的比特(bit)数。可携带比特数=可用RE×调制系数(QPSK为2,16QAM为4,64QAM为6)。

3)选择合适的TBS。依据可用的RB数选择满足CR(码率)不超过0.93的最大的TBS,CR=(TBS+CRC)/可携带比特数;如果CR超过0.93,MCS就要降阶。根据协议,PHY层会把超过6144bit的TBS进行分块,给每块加上24bit的CRC,最后整个TBS还要加上一个TBCRC。

4)计算的PHY层吞吐量。计算出每个子帧选择的TBS后,根据帧配比和特殊子帧配比累加各个子帧的TBS+CRC,如果是双码字还要乘以2,从而计算出最终PHY层吞吐量。

2.TD-LTE系统子帧时隙配比

子帧配置:决定传输下行数据的子帧数。

特殊子帧决定了是否可以传输下行数据。

当DWPTS符号数为9或以上时(即特殊子帧配置为7),特殊子帧是可以传输数据的。特殊子帧如果用于传输数据,吞吐量是正常下行子帧的0.75倍;如果丢失该0.75倍传输机会,则损失的吞吐量为0.75/3.75=20%(0.75/2.75=27%)。

TD-S为4∶2的配置,若不改变现网配置,TD-LTE在需要和TD-S邻频共存的场景下,时隙配比只能为3∶1+3∶9∶2,上下行时隙配比见表4-1。

表4-1 TD-LTE系统子帧配置(www.daowen.com)

978-7-111-55491-2-Chapter04-1.jpg

特殊子帧配置见表4-2。

表4-2 TD-LTE系统特殊子帧配置

978-7-111-55491-2-Chapter04-2.jpg

(续)

978-7-111-55491-2-Chapter04-3.jpg

3.终端能力等级

终端能力是指LTE终端User Equipment(UE)的接入网络能力,通俗来讲是指终端能够支持的最大传输速率。TD-LTE系统支持的下行最大传输量与终端等级对应表见表4-3。

表4-3 下行最大传输量与终端等级对应表

978-7-111-55491-2-Chapter04-4.jpg

上行最大传输量与终端等级对应表见表4-4。

表4-4 上行最大传输量与终端等级对应表

978-7-111-55491-2-Chapter04-5.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