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调控教学心境:良好心境与教学有效性

调控教学心境:良好心境与教学有效性

时间:2023-07-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授谭总是睡于一定的心境之中。根据心境的不同品质,可分为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教师在课前培养良好的心境,消除不良心境,可以进行积极的刺激。有经验的教师会毫无迹象地引导学生有意无意地将注意力指向廛授内容,使课堂气氛活跃、融洽如初,教师的良好授课心境也得保持,师生在愉悦之中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心理学认为:“制约人心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理想信念”。

调控教学心境:良好心境与教学有效性

心境,心理学解释为“一种带有渲染作用、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教师授谭总是睡于一定的心境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不像电脑那样只是单纯的信息输出,而是在传递、输出知识信息的同时,也是伴随有一定的情感,诸如喜悦、愉快、忧郁、恐惧等。这些复杂的心理情感纵横交错,就构成了教师的授课心境。

根据心境的不同品质,可分为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教师在良好心境状态下授课,思路开阔,思路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富有情感、错落有致,婉转动听,面部表情自然、丰富;教师的已有知识、讲授能力、课艺术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由于良好心境的渲染作用,教师看“调皮学生”也是那么顺眼,对“差生”也感兴趣,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而协调。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增益。如教师在低沉、郁闷的不良心境之时授课,则思路阻塞、思维迟缓,无创造性可言,甚至语无伦次,不知所云,本来安排得很好的教学程序,准备得很好的教学内容,都讲不好;同时,由于不良心境的渲染作用,觉得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不符合课堂要求,动辄训斥,甚至辱骂,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压抑,学生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知识信息难以输入,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总之,教师的授课心境不仅制约着自己知识信息的输出,而且学影响着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输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使自己处于良好的心境之中。要使课心境良好,一要注意课前愉悦情的引发和培养。人们的情感由外界条件引发,消极刺激使人情感低落、烦闷;积极刺激使人感到精神愉快。(www.daowen.com)

教师在课前培养良好的心境,消除不良心境,可以进行积极的刺激。想一想学校领导对自己的关心,学生特别喜欢听自己讲课等。做一做自己喜欢的事,如喜欢宁静,不妨在寝室里静坐一会儿;如喜欢玩球,可到操场上活动活动。总之,在课前几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选择能使你愉悦的事来做、事回忆进行积极刺激,都会使你产生舒适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心境,消减不良的心境,以利于课堂讲授。二要注意愉悦情感的保持。课前培养的良好心境,往往会因课堂上一些学生不认真听讲、违反课堂纪律的刺激而消减,因而艺术地处理课堂违纪事件,是使良好的心境得以保持的关键。有经验的教师会毫无迹象地引导学生有意无意地将注意力指向廛授内容,使课堂气氛活跃、融洽如初,教师的良好授课心境也得保持,师生在愉悦之中完成教学任务。无论是课前良心境的培养引发还是课中良好心境的保持,都离不开教师这样做的内在驱动力——教学责任感。教育心理学认为:“制约人心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理想信念”。因而,教师都要有授课的良好心境,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增强教学责任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