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陶瓷识鉴讲义:全彩图版,传授鉴赏远见卓识

古陶瓷识鉴讲义:全彩图版,传授鉴赏远见卓识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92远见卓识说鉴赏,古今总以得神、全气为贵昔贤赏画片,无论题材、来历,最重神采,如《匋雅》言雍窑:“至雍正则画益美,然以花卉为最工,人物则不及康熙远甚,尤以画美人之瓶罐不能见重于后世,……且仕女文弱之态千篇一律。无恢诡尚武之精神,是以其人物较逊于往代也。至如花卉之妙,巧夺造化,尤以秋海棠为独步,鲜红嫣润,真绝代尤物,足以超前古越来今矣。”

古陶瓷识鉴讲义:全彩图版,传授鉴赏远见卓识

492 远见卓识说鉴赏,古今总以得神、全气为贵

昔贤赏画片,无论题材、来历,最重神采,如《匋雅》言雍窑:“至雍正则画益美,然以花卉为最工,人物则不及康熙远甚,尤以画美人之瓶罐不能见重于后世,……且仕女文弱之态千篇一律。无恢诡尚武之精神,是以其人物较逊于往代也。至如花卉之妙,巧夺造化,尤以秋海棠为独步,鲜红嫣润,真绝代尤物,足以超前古越来今矣。”又曰:“雍乾青花官窑多作串枝莲者,颜色较浓,画亦少味,故声价亦为之不扬。”然近年拍卖市场,雍、乾窑龙纹、连枝纹画工劣者,也竟高价以竞,则不过好事者听声官款为之而已,全非真赏。

此情是亦古已有之,《六如居士画谱》:“米元章谓,好事家与赏鉴家不同:家多资力,贪名好胜,遇物收置,不过听声,此谓好事;若赏鉴,则天资高明,多阅传录,或自能画,或深画意,每得一图,终日饱玩,如对古人,虽声色之奉,不能夺也。”余谓收藏家必以能赏鉴为先,否则传器后代益处无多,且庸品自难历久。譬如戏文,你方唱罢我登场,能博一时掌声者固不甚少,但传世剧本究竟几数?故曰不随见,不偏见,唯慧识深见方始鉴藏称家。

复有古玩商,随市跟风,只期低进高沽,终非大计;便就经营获利言,也远不如贤者识大,能得先机。《闲情偶寄》:“予向有场内无文,场上无曲之说,非过论也。止为初学之时,便以取舍得失为心,虑其调高和寡,止求为下里巴人,不愿作阳春白雪,故造到五七分即止耳。”鬻古商心态不如之乎。(www.daowen.com)

艺事一贯其理也,彩瓷无论仿古、写生,官窑、民造,凡画片当取其和谐、生动、趣致,毋须听声用名。此端还颇可参看西人一段高论,其将古意与生趣二者辩证对待,义指堪称深切,即法国狄德罗于一七六五年《沙龙》年刊有曰:“谁若是因为尊崇自然而菲薄古人,谁就不免冒一种危险,即在素材、性格、装潢、表情等方面总是显得纤小、软弱和庸劣。谁若是因为尊崇古人而忽视自然,谁就不免冒另一种危险,即作品显得冷淡枯燥,缺乏生气,遗失只有从自然中才能察觉到的那种‘真’。依我看,我们要研究古人,是为着要学会如何处理自然。”要之,崇古典或尚自然总以得神采、全气韵为本;作者与赏者,皆当执此也。

上图:元青花人物故事图(临摹)展开,其原本绘艺极高,价必极昂。比见右图:康熙五彩昭君出塞图瓶,亦具生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