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网络涉枪犯罪概述及主要特点

网络涉枪犯罪概述及主要特点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前述两个概念能够总结出,网络涉枪犯罪是指不法分子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以枪支弹药为犯罪对象或者是将其作为犯罪工具,通过网络实施犯罪事实的总称。因此,网络涉枪犯罪案件给公安机关的侦破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目前,我国网络涉枪犯罪案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网络涉枪犯罪概述及主要特点

(一)网络涉枪犯罪的概念

对于网络涉枪犯罪的概念把握,由于学界并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定义。我们可以先向学界普遍的研究方式靠拢,分别了解网络犯罪与涉枪犯罪的含义。首先,网络犯罪是指不法分子利用当今互联网实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以及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行为。网络犯罪包括两个方面:一、以网络为手段实施的犯罪;二、以网络为侵害对象所实施的犯罪。目前我们常见的网络犯罪一般是指前者,即以网络为手段实施的犯罪。

对涉枪犯罪的概念,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学者认为,应与其字面意思结合,即与枪支弹药有关的犯罪。也有学者认为,应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来做出界定,不法分子违反该法律,做出了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行为称之为涉枪犯罪。而笔者认为,所谓涉枪犯罪,是指不法分子利用枪支弹药等作为犯罪工具或者以其为对象进行的犯罪行为的总和。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指将枪支弹药作为犯罪工具实施的犯罪;另一部分是指将枪支弹药作为对象所实施的犯罪。通过对文献的大量查阅,将枪支弹药作为对象所实施的犯罪是目前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来看,我国刑法对于这种犯罪也相应做出了明确的划分。

根据前述两个概念能够总结出,网络涉枪犯罪是指不法分子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以枪支弹药为犯罪对象或者是将其作为犯罪工具,通过网络实施犯罪事实的总称。值得一提的是,要进行网络涉枪犯罪的研究,我们需要将其界定在狭义的范围内,即网络涉枪犯罪就是指不法分子违反法律规定,以枪支弹药为对象,借助互联网来实施犯罪行为的总称。[1]具体到我国刑法中,就主要有走私武器、弹药罪,以及非法制造、运输、买卖、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二)网络涉枪犯罪具有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涉枪犯罪来说,目前的网络涉枪犯罪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总的来说,第一,从犯罪客体的角度来说,网络涉枪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比传统涉枪犯罪更严重;第二,从犯罪细节上来说,网络涉枪犯罪更加隐蔽,中间环节更烦琐;第三,从犯罪方式以及成本上看,网络涉枪犯罪更加的多样且智能,同时成本比传统犯罪更加低;第四,从犯罪组织上来看,网络涉枪犯罪团伙具备了更加严密的组织性。第五,从办案机关侦查案件的角度来看,网络涉枪犯罪涉及的办案环节更多,加大了侦查难度。

1.社会危害性大

枪支作为杀伤性武器,在我国是绝对禁止普通公民个人私有的,也是绝对禁止枪支类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买卖的。我国对于枪支的管控力度一直都十分严格,普通人根本难以获得枪支。然而近十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崛起,人们几乎很容易就能通过网络直接购买到各种枪支组装的配件,甚至直接购买到枪支(仿真枪)。购买者只需要将自己所需要的配件输入到网络平台的搜索系统当中,数十种相应的枪支零部件就能轻易搜取到,而一旦这些组装枪支、仿真枪流入到有违法犯罪倾向的人员手里,比如涉毒、涉黑团伙,其所造成的社会潜在危害将会是无法估量的。[2]不仅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也带来巨大的危害,引起社会恐慌。

2.隐蔽性强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了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加上目前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网购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与此同时,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渠道来销售枪支弹药的手段方式也更加的多样化,并且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主要表现为:网络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同时人员也分布于国内国外,网络涉枪犯罪案件整个流程一般通过网络来完成,买卖双方均不实际接触甚至彼此之间互不了解,并且交易的大部分过程都是通过物流快递来进行。因此,网络涉枪犯罪案件给公安机关的侦破带来了较大的难度。[3]

3.犯罪成本低

传统的涉枪犯罪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较多,耗费的财力、精力都比较大,与之相比,网络涉枪犯罪则不需要这么高的成本。网络涉枪犯罪以互联网为媒介,线上传播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线下发展所必须付出的财物及人力成本,技术、消息、人脉等线上资源共享的便捷,也打破了传统涉枪犯罪的一些阻碍和界限,使得参与犯罪的门槛也大大降低,犯罪技术更加平民化,使得网络涉枪犯罪的成本也逐步降低。[4]也正因如此,高科技化的犯罪方式逐渐普及,网络涉枪犯罪在进行侦破时的难度也水涨船高,反过来更加助长了这种犯罪。

4.组织严密

当前网络贩枪已形成了生产源头、一级代理、二级代理,及至三四级代理的犯罪产业链条,并且利用网络形成了更加严密的犯罪组织。各级代理商一般只是负责销售交易,并不实际囤货和接触枪支。其通过微信、QQ等通信工具发布销售信息并与买家达成交易意向后,由买家将钱款支付给代理商,各层代理商在扣除自身利润后将货款支付给生产源头,由源头制造商分别通过快递将枪支零件直接寄到买家手中,再通过录制视频、攻略等,教买家自行组装成枪支。依托互联网的便捷联系,全国或某一区域的犯罪分子、小团伙,通过论坛、QQ群、微信群勾连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蛛网状的犯罪网络。每一个犯罪成员,不仅是某一个纵向犯罪链条中的一员,与该链条上的人员交易作案,同时,这也是整个犯罪网络中的一个节点,除了这个犯罪链条之外,还与其他人员有着更多的横向交易联系。[5]

5.犯罪环节多(www.daowen.com)

首先,网络枪支交易就必然涉及买卖双方。同时网络枪支交易的卖方又一般存在着好几个级别的代理关系,其中有的负责在网上发布枪支买卖信息,有的负责制造生产枪支零部件,有的负责与买家进行谈判和交易;还有的网络涉枪案件中,枪支买卖信息的发布者、零部件的制造者、交易者等之间互不相识,这就导致了整个网络涉枪犯罪过程中存在着数个需要侦查机关进行责任认定的犯罪环节。不仅如此,网络平台、物流公司等对此犯罪行为是否知情,有没有参与、帮助犯罪,也是一个需要逐一调查、认定的重要环节。[6]因此,网络涉枪犯罪案件中这些烦琐、间接性的环节也给公安机关案件的侦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网络涉枪犯罪案件的现状

与传统的非法制造、买卖枪支的犯罪案件相比,网络涉枪犯罪案件借助现代化的联络、支付和物流方式,迅速发展蔓延,来势凶猛愈演愈烈。目前,我国网络涉枪犯罪案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网络涉枪发案数持续上升

当下物流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更是给网络贩卖枪支添油炽薪,使网络贩枪售卖的对象以及地区大大增加、扩大。在公安机关的持续严打高压下,网络贩枪案件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案件的数量和规模上持续升级,犯罪形势越来越严峻。这里面既有网络贩枪犯罪隐蔽、跨区域、行业管理不到位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传统犯罪向互联网上转移,借助于互联网的强大驱动,实现了犯罪的能量、数量、规模的井喷式增长,形成了泛滥之势。[7]互联网+犯罪的深度融合,扩大了网络,缩短了路径,打破了壁垒,畅通了渠道。2011—2017年,全国共立网络贩枪案件分别为1282起、2650起、2324起、2845起、2774起、3362起、3647起,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2017年立案数是2011年的近三倍。由于网络贩枪案件没有受害人,一般是不破不立,破获的案件只是其中的很小部分,故而实际的发案数远远超过立案数。

2.案件涉及的犯罪地域广

对于传统的涉枪犯罪而言,我国拥有严格的管制模式可以遏制其犯罪势态,故受到传统的涉枪犯罪危害的社会关系范围相对较窄,并且能够被限制在一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而网络涉枪犯罪则截然不同,首先互联网的应用就使得买卖双方轻易就能取得实时联系,加之其极强的隐蔽性以及物流的便利性等,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地域间的限制。涉案方式不仅包含国内各省之间的枪支及零部件的快递、邮寄,还囊括从国外向国内偷运、私藏、夹带等方式。

3.网络涉枪犯罪案件屡治不止

枪支的网络贩卖由于低廉的制作成本和高额的售出价格使这一行业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部分枪支的零部件制作过程并不困难,甚至在五金店里面就能加工完成。据了解,境外卖1000多元人民币气枪,走私到境内能卖到4000~5000元;1支仿制式枪成本200~300元,几经转手可卖到7000~8000元甚至上万元之多。[8]除此之外,犯罪分子还会通过走私的渠道,想方设法地逃避海关监管,从国外将枪支运送到国内,再通过互联网进行售卖。尽管公安机关对此进行严厉打击,同时也对贩枪信息进行了封堵拦截,但在巨大利润的驱使下,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贩枪这个违法行业里。这也就导致了哪怕公安机关抓获了一批,但不久又有人忍受不住巨大利润的诱惑冒巨大风险也要进行枪支的贩卖。最终形成“割掉一茬长一茬”的割韭菜现象。

(四)网络涉枪犯罪的危害

由于网络贩枪这一途径的出现,大量枪支开始在民间流通,我国社会治安稳定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这是我国公安机关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调查,我国目前通过网络渠道获得枪支而导致的持枪犯罪在逐年增多。2015年,我国部分省市出现了罪犯持枪拒捕的恶劣情况,当时还造成了三名民警牺牲、两名民警受伤的严重后果。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2017年,吉林省某市公安局的刑警在抓捕犯罪分子的过程中被犯罪分子用自制手枪击中后牺牲,一度造成了舆论轰动。[9]以上这些案例中,犯罪分子所使用的枪械都是通过互联网向售卖人员购买后使用或组装的。

网络涉枪现象的蔓延同时也助长了恐怖分子进行犯罪活动的气焰,他们会造成更多的涉枪犯罪,由此形成的恶性循环只会使网络涉枪案件的恶劣情势愈演愈烈,对我国政治稳定、国家安全都是极大的危害。网络涉枪案件引发的犯罪严重威胁了我国的社会治安。目前来看,涉黑、涉恐、涉毒等人员拥有枪支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同时,经过了若干年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与涉黑、涉恐、涉毒人员已经形成了一个各取所需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中,不同的人充当着不同的角色,犯罪角色化的划分十分明确,形成了严密、不易攻破的利益链。这个团体内的成员依附着这个团体而存活,在牟取巨额非法利益的同时,也在法律的红线周围不停游走、试探,对我国的社会治安造成极大的危害。[10]

网络涉枪及其造成的犯罪对社会风气也产生了极大的不利。目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的贩卖枪支的信息,甚至一部分的电商平台上竟公然出售枪械的部分配件。对于不甚了解枪械的人员来说,看到售卖配件的信息时,可能一时之间辨识不出来,这其实会给很多人一个错误的引导,让那些比较了解枪械的人因此也存在了侥幸心理,从而使其铤而走险。同时,由于枪械的贩卖存在巨大的利润,这部分人从最初的买枪者可能会渐渐转变成枪械的贩卖人,甚至是制造者,这些现实存在的严重境况不得不令人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