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国焘取消另立的中央,毛泽东张闻天与长征胜利

张国焘取消另立的中央,毛泽东张闻天与长征胜利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6年6月6日,张国焘在他的“中央”纵队活动分子会上作报告,被迫宣布取消他另立的“中共中央”,而成立“西北局”。张国焘在报告中,先讲了当前形势,然后宣布“取消中央的名义”,说“我们对陕北方面的同志们不一定用命令的方式,就是用互相协商的形式也还是可以的”。同时,他又宣布,在陕北的党中央也取消中央名义,中央的职权由驻国际的代表团暂时行使。张国焘还收回了一切他那个“中央”的“中央文件”,予以焚毁。

张国焘取消另立的中央,毛泽东张闻天与长征胜利

就是这样,张国焘在“南下”破产,“西进”失利,陷于绝路的情况下,经过党中央领导同志毛、洛、周、博和国际代表林育英以及时在陕北的红军将领彭、林、徐等一起对他进行的反复批评、教育,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陈昌浩等帮助、敦促下,加之红二、六军团即将前来会师,张国焘的第二“中央”无法继续存在下去了。

1936年6月6日,张国焘在他的“中央”纵队活动分子会上作报告,被迫宣布取消他另立的“中共中央”,而成立“西北局”(本应成立“西南局”,因电文错译而为“西北局”[23])。但是,他仍然坚持他的错误,并没有真正悔改。张国焘在报告中,先讲了当前形势,然后宣布“取消中央的名义”,说“我们对陕北方面的同志们不一定用命令的方式,就是用互相协商的形式也还是可以的”。同时,他又宣布,在陕北的党中央也取消中央名义,中央的职权由驻国际的代表团暂时行使。“陕北方面设中央的北方局,指挥陕北方面的党和红军中工作。此外当然还有白区的上海局、东北局,我们则成立西北局,统统受国际代表团的指挥。”对陕北方面,他不得不承认“得到了发展和新的胜利”,但又说不能“过分估计”这些发展和胜利。还坚持认为“过去我们的反对逃跑路线,是站在原则上的”。张国焘仍然坚持错误,但不得不摘掉他的伪中央的牌子;在军事上,也宣布仍按一、四方面军会合时的编制,即四、五、九、三十、三十一、三十二军为红四方面军。张国焘还收回了一切他那个“中央”的“中央文件”,予以焚毁。[24]

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反党分裂活动的斗争终于取得胜利,但由于张国焘仍然坚持其错误立场,同张国焘的斗争,还远没有结束。要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合,还要经历一番尖锐、复杂、艰苦的斗争。

【注释】

[1]力平等:《中国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页。

[2]此处和以下叙述阿坝会议情况均据金冲及主编:《朱德传》(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50页;力平等:《中国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174—175页。

[3]力平等:《中国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176页。

[4]知惠:《驳张国焘》,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2003年版,第54—55页。

[5]知惠:《驳张国焘》,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2003年版,第156页。

[6]转引自金冲及主编:《朱德传》(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62—463页。

[7]张闻天:《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0—81页。

[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0),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

[9]此电以《为谋党内统一复朱德电》为题收入《张闻天文集》(二)。

[10]知惠:《驳张国焘》,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2003年版,第182—183页。

[11]此电以《关于中央政治决议给张国焘等的复电》为题收入《张闻天文集》(二)。(www.daowen.com)

[12]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300—301页。

[13]知惠:《驳张国焘》,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2003年版,第173—174页。

[14]转引自力平等:《中国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页。

[15]张国焘的第二“中央”于1936年5月21日作出的《关于中国苏维埃运动发展的前途和目前紧急任务决议大纲》。

[16]张国焘的第二“中央”于1936年5月21日作出的《关于中国苏维埃运动发展的前途和目前紧急任务决议大纲》。

[17]张国焘的第二“中央”于1936年5月21日作出的《关于中国苏维埃运动发展的前途和目前紧急任务决议大纲》中这句话的原话是:“建立西北抗日根据地,有吸引陕北红军采取配合行动的可能。”

[18]引自毛泽东在1936年5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记录。

[19]知惠:《驳张国焘》之附录二《当时国民党方面关于红军行止的记载》,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2003年版,第409页。

[20]转引自金冲及主编:《朱德传》(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470页。

[21]力平等著《中国红军长征史》记载,红二、六军团过金沙江时,共有15995人,7852支枪。其中二军团9995人,4867支枪;六军团5998人,2985支枪。见该书第280页。

[22]会合的经过据力平等著《中国红军长征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284—285页。

[23]成仿吾:《记叛徒张国焘》,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128页。

[24]知惠:《驳张国焘》,香港中华儿女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19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