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研究状况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研究状况

时间:2023-08-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近年来,国内针对实践能力的研究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理论文献。同时,傅教授指出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事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研究状况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相较于国外,我国对于实践能力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自1999年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后,关于实践能力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才逐渐引起了我国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因此,近年来,国内针对实践能力的研究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理论文献。通过查阅近15年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它们对于实践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分别选取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不同研究视角,阐述实践能力的内涵、结构及特征等。例如,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武升的《实践能力的本质特点与结构构成》;福建师范大学刘三朵、张冬胜的《论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渤海大学杨道宇的《学生实践能力的三维内涵》等。

第二,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为基础,采取理论论证的方法,阐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及价值所在。例如,江西教育科学研究所彭建兰、游涛的《实践能力培养的育人价值》;南京师范大学刘冬岩的《实践能力——不容忽视的教学价值取向》等。

第三,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分别提出对其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途径等。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吴志华的《中小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华中师范大学陈听欣的《普通高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仙玲的《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等。

第四,针对不同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对学生的具体培养原则、对策等。例如,甘肃中学教师闫祯的《试谈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广西中学教师莫建阳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江苏中学教师吴俊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此外,辽宁师范大学傅维利教授也对“实践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傅教授将实践能力定义为: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单靠书本传授是培养不出实践能力的,实践能力需要人们在生活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磨炼而得。并且,实践能力的高低很难用书面考试来衡量,只能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同时,傅教授指出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事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本书受到了傅教授观点的深刻影响,因此选用实地观察法进行调查,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测量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www.daowen.com)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实践能力的研究较为丰富,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在哲学领域,“实践”这个词语是由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最先提出的。从被提出到马克思主义者对其实行了系统的梳理,这一漫长的过程经历了近两千年之久。神学家托马斯·阿奎,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等,以及马克思主义者都频频引用“实践”这一概念来构建自己的理论。在心理学领域,对于实践能力的研究大多体现在实践智力上,桑代克、奈瑟尔、斯腾伯格等都曾对实践智力进行过研究。奈瑟尔是最初提及“实践智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对应地提出了学术智力和实践智力两种智力类型。他认为学术智力脱离生活实际,而实践智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学术智力主要用来解决学术上的相关问题,而实践智力是一种有效适应生活环境并能够从中吸取经验的能力,主要用来解决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在该方面的新近研究中,斯腾伯格关于成功智力理论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以往的研究大多选择从个体的心理内部出发来探讨智力的内容,而斯腾伯格突破了这一观念的束缚,他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将成功智力分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及实践智力三方面,为人类智力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丰富了人们对于智力、实践智力的既有认识。但斯腾伯格的研究并不深入,只是批判了传统智力理论的弊端及其对教育的不利影响,而并没有对实践智力的构成、培养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及研究。在教育学领域,关于实践能力的研究大多反映在实施层面。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教育本质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并系统地构建了“从做中学”的教育范式。在他看来,少年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动手欲望,教育者要特别予以重视,要让学生有“做”的机会,让他们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发展新能力。杜威“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几十年的影响,引发了一波波课程改革浪潮,推动了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实践能力

随着近年来社会和教育部门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实践能力”一词被广泛地提及和运用,但可以发现,人们对实践能力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和误区,常常将“实践”单纯地理解为“动手”,而将“实践能力”等同于“动手能力”。这类观点只抓住了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和物质性两个基本特征,但并没有进一步揭示实践活动的人类学本性,忽视了实践活动的主观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探究学习理论注重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单纯的“动手活动”,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和指导,且常常与实际问题相关联。通过参阅大量文献,笔者更赞同傅维利教授对实践能力内涵的界定: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真实性问题所必须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

(二)物理实践能力

基于上述我们对实践能力的理解,结合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能力目标要求,本书将物理实践能力的内涵进行如下界定:物理实践能力是个体完成物理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指以思维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物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结合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本书中,笔者将高中生的物理实践能力概括为以下技能和能力:物理观察与观测能力、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物理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物理读图与制图能力、物理表达能力、物理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及初步进行物理科研的能力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