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特点简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特点简述

时间:2023-08-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的学前教育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总体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处于停滞甚至滞后的状态,一段历史时期的国情与制度造成了当时的教育现状,只有从思想与制度上改变,才能真正带动与促进学前教育向前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特点简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的学前教育共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现按照阶段将该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总结如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学前教育处于平稳发展状态

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此时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各个领域开展工作。作为教育伊始的学前教育领域也同样发生了变化。

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教育家,在1949年之前侧重于在少儿阶段让儿童有美的粗浅的认识、体会,主要以童话、短篇散文及新旧体诗歌去引导儿童对于美、善良、公序良俗的最初体验。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可以说更多的是由教师自由安排学前教育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儿童兴趣,办学模式灵活,有公立学堂,也有老式的私塾。

1949年以后,出现了新旧两种教育模式并存的特殊现象,旧式学前教育思想方式仍适用于大多数地区,旧教育保证了传统价值在弥合内战引发的社会变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这对于稳定新政权是有一定意义的。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学前教育受“左”的思想影响,盲目大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受“左”的思想影响,一些脱离中国现实的激进做法反映到学前教育领域,表现为:删除大量民国时期的材料内容;出现一些违背教育原理、规律的做法;一些教学骨干被错误地清理出学前教师的队伍,教师队伍开始出现动荡。(www.daowen.com)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学前教育处于停滞状态

“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当时教育的最高阶段——大学教育几乎停办。幸运的是,当时有人提出大学还是要办的;但学前教育就不那么幸运了,本来基础就相当薄弱的学前教育,此时更是“破屋偏逢连阴雨”。各地很多类似学前教育的私塾被扣上反动的帽子,纷纷被撤销,责令关闭;很多优秀的儿童启蒙读物被定性为“大毒草”或“四旧”而不再出版,有的甚至被焚毁;各地的幼儿园托儿所不再具有教育职能,仅仅作为儿童活动场所存在。

4.“拨乱反正”时期的学前教育从混乱转向正常

1976—1978年,我国终于迎来了一个稳定发展的时期,学前教育得到了一定恢复,学前教育领域开始理性看待我国传统与外国的优秀教育资源。

总体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处于停滞甚至滞后的状态,一段历史时期的国情与制度造成了当时的教育现状,只有从思想与制度上改变,才能真正带动与促进学前教育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