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生作文评讲课: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的作文教学智慧

学生作文评讲课: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的作文教学智慧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从某几个方面进行评讲。这种评讲形式,对比鲜明,效果强烈,但要注意分寸,尤其是反面例子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一分为二,否则很容易伤害一部分同学的自尊和写作积极性,尤其是常常以某些同学为反面典型,副作用非常严重。作文评讲,总要着眼于成绩和问题两个方面。

学生作文评讲课: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的作文教学智慧

作文评讲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课型,但不少作文评讲课,形式单一,内容单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我曾经调侃地把模式化、简单化的作文评讲课归纳为“开两会”:一是开表彰大会,也就是列举写得比较好的习作,并且选样在班级展示;二是开批斗大会,往往是归纳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并且针对性进行举例,同时也会呈现出一些案例。

这样的作文评讲课,主要有这样一些问题:

1. 缺少问题意识,针对性不强,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简单,活动形式单一,没有触及学生写作的过程;

3. 学生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教师的教学也是简单表扬和批评。

其实,作文评讲课的教学非常灵活,有许多丰富的类型。其中常见的有:

即对一次作文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面评讲。由审题到立意,由选材到构思,由结构到语言。这种类型的作文评讲,优势在于能展示作文的全过程,不足在于容易面面俱到,关键在于详略的安排,如果平均用力,则费时多而重点又不够突出,经常如此教学内容也必定大量重复,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感,会影响教学效果,但根据题目需要适当时机进行一次,也很有必要。

即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从某几个方面进行评讲。可以每一次都有变化,也可以相对固定。如有一位老师一般都按照这样三个板块进行评讲:(1 )精彩语句展示;(2 )精彩片段呈现;(3 )精彩篇章赏析。这样的安排可以点面结合,覆盖面大,有句有段,有篇章,层次清楚,以正面鼓励为主,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相对固定平静的板块,学生熟悉评讲内容,对老师的要求比较清楚,教学中师生之间配合和谐,教学效果得到强化,但也容易陷入套路,所以比较适宜的是相对固定,偶尔变化。

即每一个具体内容都着眼于正反对比进行评讲。对比的方式又有许多种,可以是一个问题的对比,也可以是一连串问题的对比,可以是以篇为单位的对比,也可以是针对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对比。这种评讲形式,对比鲜明,效果强烈,但要注意分寸,尤其是反面例子的选择,既要典型,又要一分为二,否则很容易伤害一部分同学的自尊和写作积极性,尤其是常常以某些同学为反面典型,副作用非常严重。

即梳理出本次写作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主要问题一一评讲。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一种整体上的对比式评讲,但这种评讲不讲究成功之处和存在问题之间的对应,更不必都要列举正反对应的例子进行对比分析。重点在于梳理,总结成绩,分析问题。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例证式的评讲,或者叫演绎式的评讲。这种评讲,优势是比较严谨,但相对来说方式比较呆板,缺少活力,对学生的刺激不够强烈,经常运用,很容易失于套路,对问题的分析往往不够深入,对学生的触动可能不大。

即先单篇分别评点,然后归纳出经验和教训。这种评讲,以具体习作的分析为基础,进行理性的归纳总结,没有框框架架的约束,无论是单篇习作的分别评点,还是后一阶段的归纳,都可以引导学生的充分参与,组织得好,能有好的效果。但要求对单篇习作的选择和把握,对有关问题的分析和归纳,都必须有充分准备。在引导学生参与评点时,要求教师必须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熟的调控能力,对学生的各种反应能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判断,并适时进行有效引导。

又叫案例式,即每次评讲只选择一篇或两三篇典型的习作进行多方位的评讲。所谓典型,既可以反映本次写作的成功之处,又可以反映出代表性的问题。评讲的过程,一般为三个阶段:(1)出示习作,或者让有关同学诵读自己的习作,或者用幻灯或其他媒体展示习作,有条件也可以通过网络呈现;(2)互动评点,教师组织同学们根据一般要求和本次训练的目标对习作进行评点,可以全班一起进行,也可以先分组然后交流;(3)互动提升,在充分肯定习作成功之处的基础上,通过互动对习作进行提升修改。(www.daowen.com)

即每次评讲根据学生习作情况或作文教学的整体安排确定一个明确的专题。通常的思路是“专题疏导—问题分析—指导提升”,即先明确有关专题的写作知识、写作规律和要求,可以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也可以结合名作名篇和学生的习作讲述,然后分析本次写作这方面的问题,最后指出修改的思路。这种评讲会使某一个专题的写作知识和要求得到相对充分的强化,对集中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效果比较明显,但往往以教师为主,要进行师生互动比较困难。

即以单篇的习作为评讲的内容,不过多地考虑单篇之间以及整个评讲内容的逻辑关系,只考虑所选的单篇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评讲的丰富教学资源,整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对有关单篇习作进行互动式的评点讨论,也不清晰地分出先优点后问题,或先语言后结构等层次,一切只是顺着课堂动态发展进行。这种评讲注重教学的生成,突出学生的参与,内容比较鲜活,但对教学组织的要求比较高。

作文评讲要处理好的几组关系:

作文评讲必须兼顾点和面两个方面。这里的点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就习作而言的,一是就学生而言的。就前者说,点是有个别的问题,面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就后者说,点是少数人的问题,面是全体的问题。作文评讲,可以先点后面,可以先面后点,也可以由面到点再到面。既要通过点来反映面的问题,又要通过点引导面的提高。有面无点,容易空洞浮泛;有点无面,容易狭隘偏颇,没有代表性。选好点,往往是评讲成功的关键。有时候点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即点代表了面;有时候点虽然是少数人的问题,却是一个很值得注意很有评讲价值的问题,也可以作为评讲的重点。处理点面关系,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几个作文的尖子,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把作文评讲变成几个人的展示课,大多数同学的挨批课。

作文评讲,总要着眼于成绩和问题两个方面。一般意义上说,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问题。但机械化地“一分为二”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关键在于要根据具体情况,或突出问题,或肯定成绩,或两者融合,而不是形式上的两分法。要善于从纵向的比较中发现进步,要善于抓住当前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不必对存在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尤其忌讳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无论是成绩还是问题,都应该尽可能落到细处。

作文评讲,既要注意知识的讲解,也要注意方法的传授,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着眼于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讲解,方法的传授,都要融合在具体习作的评点之中,尽可能不要集中进行,尤其不要迷信知识和方法本身对改善学生写作的作用,更不可有“该讲的我都讲了,重点内容我都反复讲了,会不会是你的事情”这样的想法,也不要追求知识和方法的系统性,一切都要立足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所谓常规,是指写作的一般要求,所谓创新,是指突破常规的写作。一般情况下,要把常规的形成作为评讲的重点,立足基本要求发现成绩和梳理问题,但又不可因此忽视对学生富有创意地写作的引导,尤其是对一些“另类作文”,要能宽容和肯定。

作文评讲还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写作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比如对生活的认识,对命题的把握,写作方法的运用,写作能力的提高等,语文教师对此要能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并且尽可能地有自身的体验,否则如果从本本出发,从他人的经验出发,从套套出发,很可能对学生来说是隔靴搔痒,很难有理想的效果。这个规律包括对作文课程新理念的接受和理解。不可排斥抵制,也不可简单化,更不可走极端。这样才能保证作文评讲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才能不说、少说外行话、空话和废话,多说有用的话。

作文评讲,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学活动,也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对具体习作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不同意见可以充分展开讨论,这样可以使他们确立正确的写作标准,提高他们判断作文优劣、调整作文策略、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也可以拓展课堂的教学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要引导学生参与他人作文的评讲,也要引导他们参与对自己作文的评讲,交流写作的过程,提出评价和修改的意见,包括对别人批评的反驳。这样的评讲过程,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更是鲜活的。

作文评讲不是学生习作的表彰大会和宣判大会,树立一个个先进人物,或者拎出一个个“不法”分子,或表彰或示众。千万不可只是着眼于学生写作的结果进行评讲,应该着眼于写作的过程评析学生的习作,无论是比较成功的习作,还是有问题的习作,都要从过程入手:为什么能写这么好?怎样才能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写得更好?如何才能写得更好?知识的讲解,方法的传授,也要突出动态的写作过程,而不是结论的传递,更不是贴标签地下几个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