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区护理学:常用流行病学方法

社区护理学:常用流行病学方法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由人群、暴露和疾病所组成。根据研究性质,社区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主要包括3大类: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在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最基础的步骤,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描述性研究也是社区护理评估和诊断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和生态学研究三种。描述性研究提出病因假设后,需要应用分析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假设。

社区护理学:常用流行病学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由人群、暴露和疾病所组成。根据研究性质,社区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主要包括3大类: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1.观察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是指研究者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现象发生的条件,一般是通过现场调查分析的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的研究。观察性研究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判断致病因素是否存在,并且定量分析致病因素对人群的危害程度的大小。观察性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两种:

(1)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是在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最基础的步骤,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是通过资料对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描述性研究也是社区护理评估和诊断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和生态学研究三种。

①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又称现况调查,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对确定人群的患病、健康情况或某一卫生事件的分布进行现况调查的研究。横断面研究的优点是结合专题设计的调查资料丰富,可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在某一时点上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包括人群间分布和地点分布。缺点是疾病与暴露两者是同时存在的,故不易分辨其因果的时序关系。就资料的收集而言,横断面研究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同时收集到患病人数和暴露人数,故所得到的疾病率通常是患病率而非发病率。横断面研究主要包括抽样调查和普查。

a.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指从目标人群中随机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根据所调查的结果来估计出样本所代表总体的某些特征。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抽样调查方法节省人力、物力、时间,调查范围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

b.普查。普查是指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人群的健康状况,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的全部个体进行调查或检查。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普查对集中领导和统一行动的要求最高。比如社区可以针对高发的妇科疾病(炎症、宫颈疾病等)开展相应的普查工作,以早期发现高危人群。

②纵向研究。纵回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批被试者进行重复的研究。是社区内常用的方法,根据社区居民建立的健康档案,将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由软件进行分析,以后定期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调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很多社区卫生问题。例如对某个疾病或项目进行长期经常性的监测和观察。

③生态学研究。生态学研究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状况与疾病的频率,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如描述胃癌在全国各地区的分布,得到沿海地区的胃癌死亡率较其他地区高,从而提出沿海地区环境中如饮食结构等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2)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提出病因假设后,需要应用分析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假设。分析性研究是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找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所提出的假设。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研究。

①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广泛用于探讨病因以及检验假设的病因,从疾病的结果探寻疾病的发生原因。其方法是首先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择一定数量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过去暴露于某一因素的可能、频率或剂量水平,然后进行分析,以探索或验证其特征与疾病的联系。如研究吸烟引发肺癌的问题等。(www.daowen.com)

②队列研究。队列研究又称前瞻性研究或随访研究,是将观察对象按照可疑的致病因素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或者按照不同的暴露程度分为若干组,经过一个阶段的追踪观察,比较各组某病的发生率或者死亡率有无差别,从而判断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的一种观察研究方法。所以队列研究是一种从因到果的调查,可以用于验证病因。队列性研究可以分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

a.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已获得的历史资料中暴露情况的描述而决定的,疾病的结局在研究开始时已经从历史资料中获得,所以此研究方法无须等待疾病的发生,资料收集和分析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此研究适宜诱导期长和潜伏期长的疾病,并且也常用于具有特殊暴露的职业人群的研究。

b.前瞻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的确定和分组是根据研究开始时所获得的现实资料而决定的,研究开始时暴露因素已经存在,但是疾病尚未发生,研究的结局要追踪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所需的观察时间往往很长,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定期随访。

2.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又称干预研究,是指在研究者的控制下,对人群施加某种因素或干预措施,或消除某种因素,以观察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影响。与观察性研究相比,实验性研究对设计的要求较高,在实施过程中难度较大,但是能更好地研究因果关系,包括病因学效应和防治效应。根据实验场地,通常把实验性研究分为现场试验、临床试验和社区试验三类。

(1)现场试验。现场试验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受试者一般为未患病的人,常用于评价某种生物制品对预防某种疾病的效果评价。如通过对社区女性介绍乳房自查方法,提高社区女性乳房自检的正确率,以及时发现乳腺疾病,提高早期就诊率。

(2)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为了评价一种或多种临床疗法对疾病的治疗及转归的影响。在临床试验中常遵循对照、随机化、盲法和可重复的基本原则,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及准确性。

(3)社区试验。社区试验是以社区人群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选择不同的社区,分别施以不同的干预措施,评价该措施效果的试验。与现场实验不同的是,社区干预不针对个人,而是对整个社区,如某学校某班级。食盐中加碘预防甲状腺肿的效果评价,一般用此方法。

3.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研究,是在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描述疾病流行的规律、人群的健康状况以及卫生事件的分布,从理论上探讨防治措施和效果的研究方法。如可采用瑞德-弗斯特(Reed-Frost)模型来模拟在均匀分布的人群中,某些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然后研究分别增加预防接种及隔离等措施后流行的变化,为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