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戒应用探讨

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戒应用探讨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惩戒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是为了“戒”,即戒除、预防是目的,强调了教育结果和目的的达成,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并存,教师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而带来教育效果,使其感受到对错、荣辱、愉悦、痛苦等,以促使其悔改,从而达到矫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中学班级管理中的教育惩戒应用探讨

青岛第十九中学 孔祥梅

教育惩戒是带有手段和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教育中对存在问题学生的一种善意提醒,也是避免学生再次出现此类问题的一种方式,是对学生的一种正确性引导。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六天在学校度过,想让所有的学生都不出现各种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学生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出现问题之后不能及时管理和纠正,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出现的问题越来越难管理,而且学生之间会引发传染效应,一个学生出现问题不及时处理,那么就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班级里面一些自制能力比较差的同学就会受其影响,出现连锁效应。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这么几大类:第一类是违反班级规定,如上课睡觉、自习说话等;第二类是违法校规校纪,比如宿舍扣分,手机不上交或者携带两部手机,男女交往过密等。对于出现第一类问题的学生,比如晚自习学生睡觉的情况,其实偶尔晚自习睡觉调整一下并没有什么不好,不过俗话说“过犹不及”,有些学生在晚自习休息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适当的长度,对其成绩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且学生晚自习睡觉会引发其他同学效仿,影响班级整体的学生学习质量,一开始对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我首先是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久而久之会让自己的学习一落千丈,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在当今这么一个极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是你立足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武器之一,这也是自己证明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那么最终也很难在社会上有很大的成就。大部分同学经过教育之后都能克服晚自习睡觉的不良习惯,学习效率和质量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也有少数同学时间一长可能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也很是着急,学生成绩的下降和自控能力的降低都不是我所愿意看到的结果,通过课下与同学的交流和我自己的观察,我对这些学生睡觉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一种原因是学习知识点比较难,学生前期积攒的问题比较多,越来越没有学习的信心,开始逃避,用睡觉麻痹自己;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学生最近遇到了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比如,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和一些异性朋友交往过密,自己无法专心投入学习中,以至于有些想耍酷的思想,觉得自习课睡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有针对性地展开了对他们的帮助,对一些觉得知识点难学想放弃的学生,我会让他晚自习的时候去我的办公室,完成一张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的题目,一是我可以对他们的学习程度和态度能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二是让他们能够客观地分析自己。在学生的试卷完成之后,我会和学生一起分析他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这名学生身上的一些优点和缺点,鼓励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向他们灌输一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思想,努力应该是他们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睡觉只会让自己的处境越来越糟糕。我也会在私下和一些任课教师沟通,加强上课对他们的关注度,对这些学生只要我看到他们在睡觉,我就会让他们去办公室完成试卷,这样过了一个星期之后很少看到这些学生在教室内睡觉的情况了。我认为在没有耽误学生的学习情况下,对学生的思想完成了一次转化,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让学生付出努力,是惩戒必不可少的,学生在付出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老师是为他们着想,也会体会到自己确实不应该出现睡觉的问题,而应该努力拼搏,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毕竟三年转瞬即逝,不应该在最需要拼搏的年纪选择放纵自己。对第二类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我会进行几天的观察,对他们宿舍的午休、晚休做一个了解,观察他们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及时向家长提供意见反馈,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一些具体表现情况,当他们使用手机,或者出现男女交往过密的问题时,能第一时间争取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在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处理时,家长会和老师站在一条线上,协助老师做好孩子的相关教育工作,让学生知道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就要受到惩戒。(www.daowen.com)

对造成经常性宿舍扣分的学生,我会选择让学生背诵英语作文,让学生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是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弥补所犯的错误,久而久之减分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少。

教育惩戒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是为了“戒”,即戒除、预防是目的,强调了教育结果和目的的达成,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并存,教师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而带来教育效果,使其感受到对错、荣辱、愉悦、痛苦等,以促使其悔改,从而达到矫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