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及土建设计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及土建设计

时间:2023-08-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142011—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推广数量2)中央政府强力推进,出台政策多且具体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有赖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自2016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4)应用领域广,公共领域为突破口,私人领域逐步上升为主体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特色就是应用领域多样。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及土建设计

1)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历程起步较早,进展飞速

中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可上溯至“七五”计划时期,历经30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15年的迅猛发展,如今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已经走到世界前列,2015年电动汽车产销量更是跃居世界第一。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为1.72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8.32万辆,与2014年相比增长169.48%;2016年前6个月销售已经超7万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预计,2015—2020的年增长要达到40%[6]。回顾整个产业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主要阶段:阶段一为科技战略阶段(1996—2008年);阶段二为产业战略阶段(2009—2012年);阶段三为国家战略阶段(2013年始)。在此期间,由国家实施的几个标志性工程有力地促进了电动汽车研究和产业化进程,包括以下方面:1996—2000年科技部建立电动汽车项目;2001—2015年国家建立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2011—2012年在25个城市开展以公共领域为主的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2014—2015年在39个城市/城市群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16—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图1-14)。

图1-14 2011—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推广数量

2)中央政府强力推进,出台政策多且具体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有赖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12年3月出台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与2012年6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确立了纯电动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重要国家战略,并提出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的目标;同时政府提出依托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的路径。自2009年“十城千辆”工程启动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共39个城市(群)88个城市被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群);规划提出2013—2015年39个推广应用城市(群)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3.6万辆(图1-15)。

在产业发展目标颁布后,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制定政策法规配套推进电动汽车的推广,政策范围主要涵盖电动汽车的生产、试点及产业推广、充电设施建设和服务、技术标准、车辆购置及使用补贴、电动汽车用电价格等方面,补贴和不限行双管齐下,有力推进了东部大城市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其中2015年下半年中国政府更是出台了多个针对充电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密集度和力度空前(表1-7),而美国联邦政府直到2016年7月才提出基础设施建设指导的系列办法,因此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国走在世界前列。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自2016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中国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30项,其中推广政策出台7项,行业规范政策出台8项,充电设施政策出台4项,企业目录相关政策出台5项,行业管理相关政策出台6项。

图1-15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及区域分布图

表1-7 “十二五”以来中国出台的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扶持方面的重要文件

续表1-7

3)推广范围大,中东部区域先行,分区域引导(www.daowen.com)

从政策导向和实施进展来看,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推广是先从大城市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起步的,通过技术示范、建设示范来带动中西部地区,形成加快发展地区、示范推广地区和积极促进地区的广覆盖,而阶梯型的分区域引导策略有利于经济基础不同的地区能够根据自身特点来制订计划,形成渐进式发展态势,同时也符合当前中国的发展现状。

4)应用领域广,公共领域为突破口,私人领域逐步上升为主体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特色就是应用领域多样。早期,中国政府大力引导以公共服务用车为突破口,如今已实现乘用车与商用车并举,其中乘用车占62%;纯电动与插电式并举,其中纯电动占75%。随着充电设施数量的增加,私人乘用车增长的速度迅猛,尤其在北上广深等限制私人乘用车高速增长的大城市,国家对电动汽车上牌支持的优势就已凸显出来,这些城市也成为电动汽车推广最积极、数量最多的城市(图1-16)。

图1-16 2014—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领域和类型分布

5)自主品牌占绝对优势,进入世界前列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除了体现在产销量领先外,更重要的是自主品牌汽车不仅成为国内消费主体,也成功占领国际市场,在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厂家排位中,比亚迪更是超越特斯拉三菱日产宝马等老牌企业位列第一,而康迪、众泰、北汽、奇瑞、上汽、江淮这些国有品牌皆进入榜单前二十(图1-17、图1-18)。

图1-17 2015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企业销量TOP10(左侧柱状物为2014年数据)

图1-18 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厂家排位

6)商业及运营模式创新活跃

长期以来,各国电动汽车发展初期都高度依赖国家引导和大力扶持,但购车补贴、免停车费或者不限牌等鼓励政策终究无法长期维持,产业可持续发展只能依靠技术进步、灵活多样的商业模式,依靠市场拓展,因此各国都在探讨电动汽车商业和运营模式的创新问题。近年来我国积极研讨,在商业创新上取得一系列突破,例如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裸车销售+充换兼容+刷卡消费+智能管理”为客户提供新能源汽车运营整体解决方案;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行业方兴未艾,目前全国已近万辆规模,充分发挥了共享经济模式的效率和便捷性,效果突出。此外,各地还积极拓展思维,提出通过“互联网+充电设施”来提高充电设施的运行效率,即依托充电网络管理平台和移动终端,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充电行为,并努力实现增值服务,解决充电企业的盈利问题,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尽管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取得喜人成绩,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推广应用取得成效,但也面临着充电设施短板突出、行业秩序有待规范、动力电池亟待突破、扶持政策需要完善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下大气力解决突出矛盾问题,破解关键瓶颈制约,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再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