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时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判定方法

时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判定方法

时间:2023-08-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标网络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可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进行判定。工作总时差的判定。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结果应与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结果完全一致。某分部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图如图4-38所示。图4-38某分部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工作工作A本身没有波浪线且其紧后工作连有实工作D,因此其自由时差为零。

时标网络计划时间参数判定方法

1)关键线路和计算工期的判定

(1)关键线路的判定。

时标网络计划中的关键线路可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进行判定。凡自始至终不出现波形线的线路即为关键线路。因为不出现波形线,就说明这条线路上相邻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全部为零,也就是在计算工期等于计划工期的前提下,这些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全部为零。

(2)计算工期的判定。

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应等于终点节点所对应的时标值与起点节点所对应的时标值之差。

2)相邻两项工作之间时间间隔的判定

除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外,工作箭线中波形线的水平投影长度表示工作与其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

3)工作的6个时间参数的判定

(1)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的判定。

工作箭线左端节点中心所对应的时标值为该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当工作箭线中不存在波形线时,其右端节点中心所对应的时标值为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当工作箭线中存在波形线时,工作箭线实线部分右端点所对应的时标值为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2)工作总时差的判定。

工作总时差的判定应从网络计划的终点节点开始,逆着箭线方向依次进行。

①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应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②其他工作的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加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3)工作自由时差的判定。

①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应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事实上,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与总时差必然相等。

②其他工作的自由时差就是该工作箭线中波形线的水平投影长度。但当工作之后只紧接虚工作时,则该工作箭线上一定不存在波形线,而其紧接的虚箭线中波形线水平投影长度的最短者为该工作的自由时差。

(4)工作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完成时间的判定。(www.daowen.com)

①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等于本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其总时差之和。

②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等于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与其总时差之和。

时标网络计划中,时间参数的判定结果应与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结果完全一致。

【例4.7】 某分部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图如图4-38所示。

(1)工作A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多少?

(2)工作D和工作I的最迟完成时间分别为多少?

图4-38 某分部工程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工作

【解】

(1)工作A本身没有波浪线且其紧后工作连有实工作D,因此其自由时差为零。工作A到结束⑪节点共有5条线路。分别为:

线路①→③→⑤→⑨→⑪的总时差为2 d;

线路①→③→⑤→⑥→⑧→⑨→⑪的总时差为4 d;

线路①→③→⑤→⑥→⑧→⑪的总时差为4 d;

线路①→③→⑤→⑥→⑧→⑩→⑪的总时差为3 d;

线路①→③→⑤→⑥→⑦→⑩→⑪的总时差为1 d。

以上5条线路中总时差最小为1d,即工作A的总时差为1 d。

(2)确定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要看该工作的总时差,工作D的总时差为1d,因此工作D最迟完成时间为第7天。工作的总时差为2d,因此工作Ⅰ最迟完成时间为11 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