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冷水亭: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冷水亭: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太爷想到此,便叫来衙役王升,吩咐道:“明日,你为本官到肴山取拜竹泉水,快去快回,不得延误。”王升结结巴巴地申辩:“太爷,卑职不敢瞒骗老爷,这实实在在是拜竹泉水呀!”太爷呷上一口,只觉得凉丝丝的,一股冷气直冲脑门,连声叫道:“好冷水!好冷水!这才是真正的拜竹泉水!”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此处有一股凉丝丝的“好冷水”,就索性将此地称为“冷水亭”,这个地名也就袭用到今天了。

冷水亭: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有一年的酷暑时节,烈日炎炎,大地被烤得干裂、滚烫,人走过去,一步一串白烟。县官高太爷热得无心上堂,时常坐在府内后花园榕树下的小凉亭里乘凉。

这一日,高太爷觉得口焦心烦,吩咐侍从沏上一壶好茶,喝下去仍是唇干口涩,忽而想起前几日听人说,本县境内东边的肴山上有两根石笋,石笋下有一股山泉,名叫拜竹泉,泉水清冽甘甜,夏日饮了它,令人从头到脚凉个透,爽快极了。高太爷想到此,便叫来衙役王升,吩咐道:“明日,你为本官到肴山取拜竹泉水,快去快回,不得延误。”

第二天,王升一大早就起床,匆匆吃了早饭,找来一节竹筒背在身上,往东直奔肴山,紧走慢跑,赴了两个时辰的路,到肴山脚下。王升急忙打听拜竹泉的去处,才知道在半山腰的石笋脚下。

王升沿着羊肠小道又走了半个时辰,转过一道山梁,两根冲天而立的石笋出现在眼前,那石笋下果然有一股清澈的山泉。

这时,王升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湿透了,又饥又渴。他三步并作两步地奔到泉水旁,双手掬起清凉的泉水,“咕咚咕咚”一连喝了好几口,接着啃了些随身带来的干粮。抬头-看,烈日当空,已是中午时分了。王升赶忙装了满满的一竹筒泉水,转身下山,直奔县衙。

王升跨进府门时,已是傍晚时分了,见过高太爷,把那竹筒泉水双手献上。高太爷接过去就“咕噜”一大口喝下去,忽然眉间一皱,浓眉倒竖,一声断喝:“大胆奴才,拿何泔水来欺骗本官。”原来太爷喝的不是清凉的泉水,而是喝了一大口热乎乎的温水。

王升结结巴巴地申辩:“太爷,卑职不敢瞒骗老爷,这实实在在是拜竹泉水呀!”高太爷气呼呼地喝道:“大胆!还敢耍贫嘴狡辩,拿下重责二十大板!明日再不取来拜竹泉水,小心你的狗头!”

王升被打,实感冤枉,他疼得一夜没睡好,抚着热辣辣的屁股,想来想去,解不出背来的清凉泉水为何变成了热水。

第三日清晨,王升无可奈何地仍然背上竹筒,一步一拐地叹着气出了衙门。走了一个时辰,到了一个村落,他实在走不动了,只得拐进路旁的一家茶馆歇息一会儿。

店里的伙计李智看到王升的狼狈相,暗自好笑,迎了上去:“客官,为何如此?请坐用茶。”王升答:“一言难尽呀。”便把前日的事讲了一遍,王升的话音未落,李智就拊掌大笑,王升正色道:“放肆!你这小小刁民胆敢来取笑你家老爷!”(www.daowen.com)

李智忙赔礼道:“客官息怒,恕小人直言,昨天的事是你不对。”王升又想发作,只听李智继续说:“客官,你在中午时分背泉水回府,路上烈日当头照,再清凉的泉水装在竹筒里晒上两三个时辰,也会变成热水呀!”

王升恍然大悟,忙点头称是。继而,他又忧心忡忡地说:“路途遥远,不在中午往回赶,来不及呀!”

李智眼珠一转,微微一笑,说:“客官,小人有一小计,未知客官肯听否?”王升急忙道:“何计策?快快讲来!”

“我店前路旁石岩下有一股山泉,这泉水虽不及拜竹泉水的清冽甘甜,但在夏日饮它,却也觉得凉爽,客官倒不如暂在店中歇息,待到日落后,再取此泉水背回,包管太爷满意。”王升听了李智这番叙述,转忧为喜,连称:“妙计!妙计!”于是,王升就在店中歇下。

夕阳西下,王升精神已养足,急忙到路旁石岩下,装了一竹筒泉水,拔腿就赶回县城。见过高太爷,献上泉水。太爷呷上一口,只觉得凉丝丝的,一股冷气直冲脑门,连声叫道:“好冷水!好冷水!这才是真正的拜竹泉水!”王升暗自好笑,却又不便说破,高太爷接连喝了几大口,一时高兴,拿些碎银赏给了王升,并说:“王升,你明日再去替本官取拜泉水。”

一连几日,王升都是到这家店铺歇息到日落,才取泉水回府交差。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此处有一股凉丝丝的“好冷水”,就索性将此地称为“冷水亭”,这个地名也就袭用到今天了。

这股泉水便是如今的永春县东平乡冷水村亭桥坑公路旁的那口水井。

讲述:李智博

采录:东平文化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