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惊蛰:二十四节气仲春开始,雷声惊醒大地上各种虫豸

惊蛰:二十四节气仲春开始,雷声惊醒大地上各种虫豸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惊蛰”在历史上最早叫“启蛰”。我国则由于在汉朝之时,要避汉景帝名“启”的名讳,所以将“启蛰”改成“惊蛰”。惊蛰时期的雷声最引人注意。惊蛰时节,春雷震响,惊醒了大地上的各种虫豸。石灰本具有杀虫之功效,在惊蛰日散撒于门槛之外,可以阻挡虫蚁进入。

惊蛰:二十四节气仲春开始,雷声惊醒大地上各种虫豸

天空云滚翻,雷声响耳边。

惊蛰不耕田,不过三五天。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古称“启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淮南子·天文训》曰:“(雨水)加十五日斗指甲则雷惊蛰。”《逸周书汇校集注》曰:“盖前此有动有不动,今则无不动矣,故《月令》仲春言蛰虫咸动也。”意思是说,在冬季好多动物都会藏伏起来,不饮不食。这种现象称为“蛰”。到立春时,蛰虫们有的开始苏醒了。而到惊蛰之时,上天的雷声就会把蛰居的动物惊醒过来,应该出蛰的动物就都跃跃欲试了。而到春分时节,蛰伏的虫子们就都全部出动了。古人观察动物的起居是十分细致的,昆虫的孟春始振、仲春咸动、秋分坯户、霜降咸俯之记录是符合黄河中游物候发生规律的。

惊蛰时有“春雷惊百虫”之说。但是在二十四节气起源地的黄河中游地区,这个时期天气开始转暖,春雷初鸣,但还没有出现乍寒乍暖的天气。农谚有“冷惊蛰,暖春分”“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之说。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而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蛰虫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那并不算艳丽的山桃花遍布山坡尽情绽放,向人们表示春天的到来,然后是杏花和桃花的次第绽放。

“惊蛰”在历史上最早叫“启蛰”。最早记录物候现象的古典文献《夏小正》曰:“传正月启蛰,言始发蛰也。”其实,这里所记录的应该是立春时节二候的“蛰虫始振”。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到二十四节气源头的痕迹。在当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从贞享进行历改开始就一直在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我国则由于在汉朝之时,要避汉景帝名“启”的名讳,所以将“启蛰”改成“惊蛰”。同时,也把本来放在孟春之时的“惊蛰”与“雨水”的顺序进行了置换。而“谷雨”和“清明”也是更换了顺序的。也就是说,在汉代之前,春天的六个节气的顺序是: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而汉景帝时改成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到唐代之后,已经没有再进行避讳的必要了,所以“启蛰”的名词又一次使用。后来,到唐开元十七年(729年)由高僧一行等人制订《大衍(yǎn)历》时,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

惊蛰时期有农谚曰:“春雷响,万物长。”现代诗人左河水曰:“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惊蛰时节,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然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北方大多数地区开始进入“九九”艳阳天,气温开始出现明显回升,雨水增多。黄河中游晋南地区的日平均气温为3℃—6℃,最高气温接近12℃。而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气温则可以达到12℃—14℃,较雨水节气要升高3℃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地区还会达到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的春光了。

惊蛰时期的雷声最引人注意。长期以来,劳动人民总结了一系列观天测象的谚语经验。如“正月里打雷,坟鼓堆,二月里打雷,麦鼓堆。”意思是说,正月如果打雷的话,容易出现大的疫情灾害,在旧社会根本谈不上什么医疗条件,会造成大规模的人畜感染并死亡;二月里打雷,将预示着当年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粮谷成堆。如果惊蛰已过很久也不见打雷的话,就会因为严重缺水而影响当年的收成。农谚曰:“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就是说,往往到了惊蛰节气就能够听到雷声了,如遇降水多的年份就会为即将开始的春耕备播打好基础,就一定会是一个丰收之年。另外,也有谚语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都是对劳动经验的积累。现代气象知识告诉我们,惊蛰前后之所以会偶有雷声,是因为大地湿度逐渐增高,近地表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唐代韦应物有《观田家诗》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因此,惊蛰在农业生产上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曰:“过了惊蛰地门开。”此时,黄河中游晋南地区土壤解冻消融,冬小麦进入返青生长期并开始起身,果树进入萌动期,畜禽进入繁殖季节。有农谚曰:“过了惊蛰节,春耕不敢歇。”“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广大农村以抗旱为中心的春耕备播农事活动普遍开始进行,要注意抓好奶牛肉牛、猪、家兔补料春配和羊群春季产羔管理。在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开始紧张进行,同时要注意做好秧田防寒工作。茶树开始萌动,应加强修剪管理,追施“催芽肥”,促进枝条发叶,提高“明前茶”的产量,所谓“明前采一筐,谷雨值一担”就是这个道理。

惊蛰时节,春雷震响,惊醒了大地上的各种虫豸。百虫从泥土、洞穴中爬了出来,势必要遍及田园、屋舍,干扰人们的生活或糟害庄稼。因此,长期以来各地均形成了许多不同的防虫除虫仪式。《千金月令》曰:“惊蛰日,取石灰糁(sǎn)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本具有杀虫之功效,在惊蛰日散撒于门槛之外,可以阻挡虫蚁进入。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节气之间,中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因此,有传说龙从冬至时节的沉睡中醒来,是龙抬头的日子。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实际上是源于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为庆祝“龙头节”,各地会举行一些活动,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愿望上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从古代天文学方面讲,中国古代人们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dī)、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说文》中有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记载,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变化。

古时,人们观察到苍龙星宿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自西方落下,其出没周期和方位正与一年之中的农时周期相一致。春天农耕开始,苍龙星宿在东方夜空开始上升,露出明亮的龙首;夏天作物生长,苍龙星宿悬挂于南方夜空;秋天庄稼丰收,苍龙星宿也开始在西方坠落;冬天万物伏藏,苍龙星宿也隐藏于北方地平线以下。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后来,这天也被赋予多重含义和寄托,衍化成“龙抬头节”“春龙节”。(www.daowen.com)

二月二,在中国南方地区,也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龙欲升天的吉祥日子。

在“历法之源”的黄河中游晋南地区翼城县弃里村,流传有惊蛰黑牛开犁的习俗。读者朋友可能会问,不是立春节气鞭春牛吗?怎么会有惊蛰黑牛开犁呢?这也许正是二十四节气广为流传的原因。从这里你会看到节气的源头与流变。

相传,弃里村的东北方向有一排连绵起伏的大山,就是二峰山和八宝山。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修道。一天,附近的十里八乡突然出现了一种怪兽,它身披青毛,壮若大象,头生独角,眼似铜铃,蹄粗过碗。山中虎狼见之也退避三舍,人们称之为“神牛”。神牛勇猛无比,有拔山之力,见人伤人,见物害物,连狮虎猛兽也东躲西藏。没有多久,这里路断人绝,田野荒芜,人们叫苦不迭。

四方长老纷纷邀请太上老君降妖伏魔,以救苍生。老君择日便在神牛出没路段埋设刀铡,锋面向上。但等神牛飞驰而过,便加使出法力,牛的大蹄子便被利刃一分两半,奇蹄分成两瓣,已无法奔跑。老君拿出神刀,照着独角劈下,独角立即成了双角,其勇猛不再。老君并用铁棍插入其鼻隔,拴上铁绳进行调教。没过几天,神牛便服服帖帖受人使唤了。老君看到山前山后百姓们农耕辛苦,就来到了弃里村教导百姓役使耕牛。由于老君驯化的那头神牛长着青色的绒毛,人们为了感念老君驯牛造福于民之恩德,每到惊蛰开犁,都要用纸糊的青牛皮披在牛背上,效仿老君以纪念他。久而久之,后来人嫌披纸麻烦,便用黑牛代之了。

弃里村是上古时代尧之农师、舜之后稷弃之故里,因与母亲姜嫄学习稼穑,又肯于钻研,不久便得到尧的赏识,受聘为农师。舜时又被任命为后稷,主政农事,是尧舜时代专门主管节气观测与农耕的官员。在黄河中游的晋南地区,“二分二至”便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标准性节气。惊蛰正处于气候学意义上的“春天”的前夕,这黑牛开犁不是当今立春节令“鞭春牛”的前身,又会是什么呢!

另外,惊蛰期间也有祭白虎以化解是非、敲梁震房驱赶虫蝎害虫等风俗。

节气与健康

惊蛰时期的养生,应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理的调养。《素问·异法方宜论》曰:“东西南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随之而异。”阴虚体质者,表现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烦,便干,尿黄,喜冷饮。宜加强自身涵养,培养冷静、沉着的生活习惯;选择环境安静居住环境,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康养环境进行修养;饮食应注意滋阴潜阳,多食清淡,少食辛辣;选择较为温和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如太极拳。阳虚体质者,表现为形体白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喜温怕寒。宜参加大众性的活动,调节情绪;起居要避寒就温,多晒太阳;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体育项目;饮食则以壮阳食品为主,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等。血瘀体质者,表现为面色晦滞、口唇色暗、肌肤干燥、眼眶黑暗。宜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交谊舞、太极拳、保健按摩等;在精神上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饮食以活血化瘀食物为主,如桃仁、黑豆、油菜等,可选择食用山楂粥、花生粥。痰湿体质者,表现为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神倦身重。此类人不宜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应多食用健脾利湿、化痰祛湿的食物,如白萝卜、扁豆、洋葱、紫菜、大枣、薏苡仁、红小豆等;应坚持长期锻炼,如散步、慢跑、舞蹈、球类等。

总之,惊蛰时节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应以加强营养、慎吃“发物”为主。但此时也是多种疾病的“生发”时期。尤其是对一些体质虚弱、慢性病、过敏体质以及皮肤病患者来说,狗肉、猪头肉、牛肉、韭菜、荠菜、香椿、朝天椒、生大蒜等还是少吃为妙,而以多食用雪梨、洋葱为好。雪梨可以化痰止咳、润肺、生津;洋葱营养丰富,具有杀菌功效,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发散风寒、降血压、降血糖、提神、对抗哮喘。此时,还可以开始加强体育运动,但不宜过于强烈,以徒步健身为最佳方式。

惊蛰有三候:初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起,山桃花开始绽放。过五天,田野里可以看到不少黄色羽毛的小鸟在鸣唱。又过五天,雄鹰躲藏起来繁育后代,斑鸠正好处于求偶期,在田野中多了起来,古人误以为老鹰变成布谷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