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研究:谁是教育的主导者?

高职院校研究:谁是教育的主导者?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史上,赫尔巴特倡导“教师中心”,被认为是教师主体说的代表,同时也是传统教育的代表。卢梭、杜威等人在批判传统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针对“教师中心”提出了“学生中心”,被认为是学生主体说的代表。实践证明,单一主体说不仅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也扭曲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作用的发挥。单一主体说比较极端,于是产生了“主导主体说”对其进行修正。

高职院校研究:谁是教育的主导者?

单一主体说认为,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只有一个,可以分为教师主体说和学生主体说两种对立观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倡导“教师中心”,被认为是教师主体说的代表,同时也是传统教育的代表。教师主体说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支配地位,是唯一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师加工改造的对象,不具有主体地位,而是与教育内容一起作为教师活动的对象和客体,其哲学基础是机械唯物论,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卢梭杜威等人在批判传统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针对“教师中心”提出了“学生中心”,被认为是学生主体说的代表。学生主体说认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只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学活动的唯一主体是学生,教师以及教学内容是被作用的对象和客体,其哲学基础是内因论,心理学基础倾向于人本主义

教师主体说倾向于认为教育是通过外部控制对学生进行塑造,以社会的、成人的思想和目标来规范进而塑造学生。在看待师生关系的时候,认为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育的客体是学生。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被教师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师的指令,教学过程由教师全权包办,采用填鸭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学生被视为教学的客体,其主体性不被认可和尊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学生主体说与教师主体说相对立,主张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学生主体说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引导作用,在实践中容易产生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性而造成的学生自由主义的极端现象。(www.daowen.com)

从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教师主体说和学生主体说,在理论上各自存在偏颇,在实践上阻碍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其主要原因是不能辩证地看待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对师生关系的认识采取了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把教育视为一方控制另一方的过程。实践证明,单一主体说不仅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也扭曲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作用的发挥。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持有单一主体说的极端观点已不多见。教育教学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我建构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如果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唯一主体,教育教学过程便成为教师的实践过程,学生只能成为被动的客体,教育教学也就成为教师而非学生的发展过程。但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育也就成为学生的自学而非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单一主体说比较极端,于是产生了“主导主体说”对其进行修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