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奥斯宾斯基对利奥波德的生态思想的影响

奥斯宾斯基对利奥波德的生态思想的影响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利奥波德的生态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同时代俄国神秘主义哲学家彼得·奥斯宾斯基的影响。奥斯宾斯基于1912年出版了《中间的有机体》一书,其英译本于1920年在美国出版。[9]显然,利奥波德是在接受了奥斯宾斯基所认为的山是具有其心灵的观点之后,写下这段话的。在奥斯宾斯基看来,事物都具有现象和本体两个层面,其中现象的外表是可见的,而本体的本质是不可见的,这是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所制约的。

奥斯宾斯基对利奥波德的生态思想的影响

利奥波德的生态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同时代俄国神秘主义哲学家彼得·奥斯宾斯基的影响。奥斯宾斯基于1912年出版了《中间的有机体》(Tertium Organum)一书,其英译本于1920年在美国出版。

奥斯宾斯基认为,“自然中没有死的或者机械的事物。如果有生命与情感存在,那它们就必定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一切现象、一切对象都有其心灵”“一座山、一棵树、一条河、河中的鱼、一滴水、雨、星球、火焰,一切都有自己的心灵”[8]。一座山的心灵这一点,被利奥波德吸收到了《像山一样思考》一文中。面对山中狼的一声深沉的嗥叫,利奥波德写道:

一切活着的事物都会(也许很多死去的事物也会)留意到这声呼唤。对鹿来说,这是死亡的警告;对松树来说,这预示着午夜的混战和雪地上的血迹;对郊狼来说,这是即将到来的拾遗的许诺;对牧牛人来说,这是银行赤字的凶兆;对猎人来说,这是一种尖牙对抗子弹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的、直接的希望与恐惧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含义,只有山知道这含义。只有这座山活得足够长久,从而能够客观地倾听这声狼嚎。[9]

显然,利奥波德是在接受了奥斯宾斯基所认为的山是具有其心灵的观点之后,写下这段话的。在这段排比中,鹿、松树、狼、人类、山等元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利奥波德想要表达的就是一种隐藏在一座山的心灵之中的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提醒人们,仅仅从人类自身的立场或者某一种动物植物的立场去看待自然是远远不够的,而需要像山一样,立足于整体,放眼于千万年的自然历史中看待自然、思考自然。

在奥斯宾斯基看来,事物都具有现象和本体两个层面,其中现象的外表是可见的,而本体的本质是不可见的,这是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所制约的。在可见的表象背后,有一种情感的本体。这本体虽然是不可见的,但是它会以其独特的方式呈现给人,“它在这里以山的形式显现,另一种以树的形式显现,第三种以鱼的形式显现,等等”[10]。(www.daowen.com)

这种不同于自然事物之功能或作用意义的本体也为利奥波德所吸收。他这样写道:

一位哲学家曾将这种无法计量的本质称为物质事物的本体(numenon)。它是与可预测、可计量的现象相对立的,即便对于远方旋转的星星也是如此。榛鸡是北方森林的本体,冠蓝鸦(the blue jay)是山核桃木丛的本体,灰松鸦是沼泽的本体,蓝头松鸡(the piñonero)是杜松山麓的本体。[11]

众所周知,康德提出过著名的本体学说。但是,“本体”这个术语在利奥波德意义上的用法,显然与康德意义上的用法是不同的,它并非纯粹的知性的对象;相反,它是非常实在的、物质的。冠蓝鸦也好,灰松鸦也好,“本体”指的是它们给各自的生态群落带来的独特印记。

奥斯宾斯基还将地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地球是一个完整的存在物……我们认识到了地球——它的土壤、山脉、河流、森林、气候、植物和动物——的不可分割性,并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尊重,不是作为有用的仆人,而是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12]。这一观念可以说是直接促成了利奥波德对大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认识的产生。利奥波德在《环河》中曾写道:“与土地的和谐就像与朋友的和谐,你不能珍视他的右手而砍掉他的左手。那就是说,你不能喜欢猎物而憎恨食肉动物;你不能保护水而浪费牧场;你不能建造森林而挖掉农场。土地是一个有机体。”[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