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成果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藉河示范区在项目前期工作、规模治理、组织领导、三项制度、科技推广等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对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在示范区开始实施时,与地方政府联合成立一系列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各岗位职责,规范运行行为,按照生态建设“三项制度”改革要求,实施了投资、进度和质量三控制,确保了示范区建设按计划顺利进行。2)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成果

针对片区水土流失总体特征和流域发展要求,贯彻集中治理、规模治理的理念,建立大示范区进行综合治理的管理模式正在各地积极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肯定和推广。

藉河示范区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是黄河水利委员会于1998年10月批复立项的第一个大型示范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以城区为中心,以藉河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经过6年的建设实践,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产业结构得到较大调整,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示范区项目还通过发展城郊水保生态型旅游业,美化城市生态环境,对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把天水建设成为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城市发挥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藉河示范区在项目前期工作、规模治理、组织领导、三项制度、科技推广等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对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值得推广的经验有如下几方面:

(1)注重前期工作,提高示范区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示范区在前期工作中都在充分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勘测规划—立项建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程序,避免示范区建设的盲目性,增强可行性和科学性

(2)注重组织管理,加强示范区建设组织领导。在示范区开始实施时,与地方政府联合成立一系列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各岗位职责,规范运行行为,按照生态建设“三项制度”改革要求,实施了投资、进度和质量三控制,确保了示范区建设按计划顺利进行。

(3)注重“三个环节”管理,确保示范区工程质量。

1)加强工程第一线的技术指导,实行技术人员包工程、包项目、旁站指导,发现技术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2)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对坡面林草建设工程,从中心苗圃调好苗,选好苗,选择名、优、特、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治理一片,成活一片,成林(草)一片,对于沟道坝系工程,选好建筑材料,按照技术规范和标准实施,特别对隐蔽工程技术人员要进行旁站施工。(www.daowen.com)

3)加强监督管理,要求监理、质监人员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动态监督、监测和检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反馈和研究解决。

(4)注重“四个结合”,加快示范区工程建设。

1)坡面治理与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结合,增加坡面林草植被,提高示范区的治理程度,为发展畜牧业创造条件。

2)沟道治理与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结合,配套建设水利设施,改善示范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3)示范推广与扶贫项目结合,通过扶贫工程实施,解决一些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困难问题。

4)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结合,在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逐步调整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益和群众收入。

(5)注重示范区治理与试验研究结合,体现示范区生态工程建设技术特色。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针对工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和需要推广的成果,设立专题研究和推广项目,边试验研究边示范推广。同时为了适应课题研究、应用推广和示范区治理的要求,及时举办项目管理、工程施工、效益监测和计算机应用等培训班。派技术人员坚持在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