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机制研究

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机制研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外援型均衡资源及其运行路径以幼儿发展为本位的幼有所育是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的核心出发点。因此,加强保教质量的过程性监测与维护也是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的重要建设内容。

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机制研究

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在区域学前教育现实境域下,基于系统决策理论、教育生态学理论、教育均衡发展理论、共生理论,为实现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而构建的一种教育发展模型。该模型是以幼有所育为根本价值追求,充分调动学前教育系统多种资源并协同发挥其均衡功能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外援型均衡资源及其作用过程与内生型均衡资源及其作用过程,其中外援型均衡资源及其作用过程包括由外而内的、自上而下的资源要素、专业要素、评价要素,内生型均衡资源及其作用过程包括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载体要素。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的运行以实现幼有所育取向下的均衡发展为根本指向,以政府的普惠性经费保障为重要前提,以教研机构提供的专业支持为重要保障,以保教质量评价为重要驱动,基于内生型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共生联动机制为载体,以实现幼有所育为发展目标的综合效应聚合工程。本研究采用三角锥形立体图来阐述该模型的内在机理,如图2-2所示,底面为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载体要素及其作用过程,是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内生型均衡资源及其作用过程,本研究中是指以教师专业发展与共生联动为依托的机制与载体;其余三个锥面则是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外援型均衡资源及其作用过程,其中面OAB代表以经费支持为主导的资源要素及其保障机制,面OBC代表以专业督导为主导的专业要素及其保障机制,面OAC代表以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为主导的评价要素及其保障机制,最终形成以经费保障机制与专业督导机制为重要保障,以保教质量评价为驱动,依托教师专业发展与共生联动机制而形成的协同关系及其作用过程,共同推动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的根本价值与目标。

图2-2 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的内在要素与结构关系逻辑

(一)发展目标

教育公平是人们依据一定的平等标准对当时当地的平等状态所做的主观判断,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和区域的概念。[50]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坚决反对绝对化、标准化的公平主义,强调教育要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尊重学前教育发展现实的层次性与差异性。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减小园所差异并不是追求“标准化”与“整齐化”,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绝不是“千园一律、千园一面”,而是把以幼儿发展为本位的幼有所育作为根本出发点,在充分尊重现实差异的基础上,调动区域外援型和内生型的学前教育共生性资源,整合与优化不同层次与不同内容的共生界面,寻求区域内不同园所的多样性、特色化发展。[51][52]因此,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的终极指向是基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根本立场,尊重各幼儿园间的现实差异性,通过外援型与内生型共生联动实现每一个幼儿园都有特色有质量地发展,从而促进区域学前教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共生发展态势。

(二)外援型均衡资源及其运行路径

以幼儿发展为本位的幼有所育是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的核心出发点。对于学前教育发展而言,要实现幼有所育就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53]然而当前各级政府对公益普惠性资源的供给力比较有限,由此导致区域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与不充分。充足的办园资源与条件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物质前提,是缩小园所差异的重要砝码。因此,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强调各级政府重视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水平,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率,深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对保教过程的保障与维护功能,逐步缩小区域园所在办园条件与资源的现实差异,为促进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奠定物质与资源保障。(www.daowen.com)

较高的幼儿园保教质量是普及学前教育的意义前提,只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才能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人民满意的幼有所育。因此,加强保教质量的过程性监测与维护也是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的重要建设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健全分级分类评估体系,建立一支立足实践、熟悉业务的专业化质量评估队伍,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资源监管等。因此,幼儿园保教质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在建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动态评估监测体系时要处理好条件性因素、过程性因素和质量性因素的标准性与差异性、统一性与相对性,广泛动员幼儿家长、学前教育专家、第三方专业力量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采用多样化的方法与技术科学开展动态评估监测工作,积极发挥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动态评估监测体系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的核心作用,推进学前教育保教工作的规范发展与优质发展。

此外,现实学前教育管理中政府对教研支持与专业督导的供给能力有限,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专业督导呈现出形式化、碎片化、行政化及低效化等问题,难以满足广大园所对专业支持与引领的现实需求。因此,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高度重视保教过程的专业性引领与支持,强调整合与优化地方教研力量,破除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督导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区域性多元主体参与的、持续健康长效的陪伴式专业支持与服务体系

(三)内生型均衡资源及其运行路径

异质共存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同类型的办园机构在办学资源、保教过程与质量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而广大园所间不恰当的竞争关系不仅是增大园所间保教质量差异的罪魁祸首,还是阻挠区域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绊脚石。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倡导充分开发与利用园所间的共生性资源,充分调动园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区域性的合作联动增进园所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使各园所在相互借鉴与模仿的同盟联动中获得发展与进步。因此在缩小区域性园所差异的过程中,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倡导通过共享互助、结对帮扶、合作联动等方式构建区域学前教育共生发展共同体,强调在政府及地方教研力量的支持引领下,在区域内推行项目式教研联动,广泛动员各园所积极参与,使其在项目联动中“边学、边做、边领悟”,从而获得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实践智慧,进而转化为幼儿园保教工作改革与发展的行动力,为提高保教行为的规范性与科学性,提高保教质量进而缩小园所差异,促进区域学前教育的共生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涨落的非线性发展系统,同时也是政府行政性权力、市场竞争性权力和社会志愿性权力动态博弈的平衡过程。依据耗散结构理论,学前教育市场的多样性、开放性和竞争性不仅是其优质性与多元性的活力源泉,同时也是推动学前教育共生联动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营造和维持学前教育系统有序而持续的发展活力,就需要充分尊重其现实多样性与差异性。基于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系统关联性、整合联动性,积极探索与实施灵活多样的发展机制,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此外,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急剧变化,传统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供给方式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城市人口结构及其变动,而纵向、单一的治理手段和机制也难以顺应社会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需要政府在履行主导职责的同时,积极协调政府与其他供给主体的关系,在尊重不同供给主体的价值立场、资源交换方式、约束机制的基础上,基于共建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充分整合不同供给主体间的共生性资源,建构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共生联动机制,推进学前教育的共生型治理与发展。因此,建构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体系需要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机敏的判断,应对急剧变化的教育发展现实,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与路径,积极开发与利用学前教育共生型资源,创新共生联动机制。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是通过学前教育内部各组成元素之间,以及学前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运动,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演进,从而在动态发展中实现相对的生态平衡。[54]均衡发展是指通过对人类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来达到一个供给与需求相对均衡的状态。[55]因而,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低水平的、重复性的、静止性的发展,而是在不均衡—相对均衡—不均衡不断往复中螺旋上升的动态发展。共生是以竞争、冲突为前提,基于某些共同的价值、规范和目标向异质者开放的一种结合方式与关系,它体现了创生、发现、保持异质者的生命进程。[56]学前教育均衡共生即区域内所有幼儿园在经费投入、园舍建设、教学设施配备等达到均衡,以及幼儿园师资队伍在专业发展方面共同实现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性,不同办学主体的幼儿园在办园规范及办园质量水平上存在差异性,再加上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使得不同地区的幼儿园在办园条件方面也呈现出差异。因此,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倡导要立足于不同类型与不同地区的园所差异,在政策保障和专业支持下,在互助与共享的同盟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使得每一个幼儿园都能够获得发展,最大程度缩小园际的办园条件、办学过程与质量的现实差异。因此,该模式以追求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为根本目标。然而,减小园所差异并不是追求“标准化”与“整齐化”,因为不同属性的园所的办学历史、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等都不一样,因此,区域学前教育共生发展的目标绝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是在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区域学前教育多样性、特色化的内涵发展。因此,学前教育持续健康长效发展模型的根本取向是在充分尊重各幼儿园间的现实差异性的基础上,基于各幼儿园既有基础,通过内生型共生联动实现有特色有质量的发展,实现区域学前教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共生发展态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