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赵普: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

赵普: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足智多谋导演政变赵普出身小吏世家,生于五代乱世,自幼学吏事以谋衣食,所读过的书也就是《论语》等启蒙读物。这件事使赵匡胤认为赵普有先见之明,且处事周密老成。其时,赵普以掌书记身份,随军出征。可发动政变的将领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却一同来向赵普请教。当时,赵匡胤33岁,赵匡义22岁,赵普已37岁。在这场政变的三个核心人物中,赵普年龄最大、机谋最多,所以他极有可能是这场好戏的编剧、导演和最好的演员。

赵普: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

◎足智多谋 导演政变

赵普出身小吏世家,生于五代乱世,自幼学吏事以谋衣食,所读过的书也就是《论语》等启蒙读物。赵普成年以后,最初在衙门里当幕僚,就是师爷之类的人,帮助县官出主意、做参谋。后来被举荐到滁州军事判官

显德年间(954~960,具体是哪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赵匡胤(时任后周宋州节度使)在滁州捕获了一百多名盗匪,准备全部处斩。赵普(时任滁州参佐)怀疑其中有无辜者,请求审讯。结果,十之八九是被诬良为盗的。这件事使赵匡胤认为赵普有先见之明,且处事周密老成。牛刀小试的赵普一下子就赢得了赵匡胤的赏识。

赵普是个天生机敏的人,他虽然读书并不多,但目光却很敏锐,还特别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就在赵匡胤攻打滁州时,他的父亲赵宏殷也被派到滁州助阵,没想到的是老爷子到了滁州却病得起不了床。由于军务急迫,赵匡胤哪里还顾得上老爹的病情,不得不领兵出征。于是,赵普就像赵宏殷的亲儿子一样朝夕看护他,服侍汤药,照顾得无微不至,替赵匡胤解了后顾之忧。赵匡胤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从那时起,他们全家都把赵普看做是自家人。后来回到京城,赵普自由出入赵家,俨然以家臣自居。赵匡胤的母亲特别喜欢赵普,因为他处事沉稳。赵母还经常对赵普说:“你多费些心,我儿有时没经验。”还叮嘱当时尚年幼的儿子赵匡义:“出入常和赵大人一起,为母才放心。”在赵家赵普被视为心腹,与赵匡胤一家保持着如家臣般亲密的关系,可以说这对他后来的人生发展影响巨大。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正当后周的君臣喜迎新年到来之际,突然,边境镇、定二州飞马入奏,说契丹大军南下,与北汉合兵,将大举南侵。此时,后周小朝廷原来的皇帝世宗刚刚去世20天,在位的是一个年仅7岁的幼儿柴宗训,皇太后符氏是已故皇后之妹,才20出头,入宫刚刚20天便遭丧夫之痛,她一个弱女子,吓得早已没有了主张,一切只能听凭大臣安排。时任都点检的赵匡胤手握兵权,威势逼人,出征御敌,自然是非他莫属了。

陈桥兵变遗址

正月初二,因军情紧急,赵匡胤立马带兵出发。第二天傍晚,当大军行至陈桥驿时,将士托故不行,军中便鼓噪说:“主上幼弱,我们出死力破敌,谁能知道?不如先册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为时未晚!”有人把这一情况报告给赵普。其时,赵普以掌书记身份,随军出征。所谓掌书记,无非是个幕僚,负责军中一些文书起草事宜,地位既不高,实权更是谈不上。可发动政变的将领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却一同来向赵普请教。商议完毕,赵普立即派快马入京,通知赵匡胤的死党石守信等人准备内应,又部署众将彻夜守护在赵匡胤的军帐四周,以防不测。次日黎明,赵普等人入帐,将准备好的杏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由此,大宋建立。当时,赵匡胤33岁,赵匡义22岁,赵普已37岁。在这场政变的三个核心人物中,赵普年龄最大、机谋最多,所以他极有可能是这场好戏的编剧、导演和最好的演员。(www.daowen.com)

五代时期,主弱臣强,掌握重兵的将领左右政局,可以说是皇位最大的威胁。赵匡胤通过兵变夺取政权,因此他非常担心属下也会效仿他,为这事他常常辗转反侧,夜里睡不着觉。在平定了李筠、李重进叛乱后,赵匡胤就立即召赵普谋划此事。赵普建议赵匡胤削弱领兵将领的权力。赵匡胤犹豫地说:“我待这些人恩重如山,绝对不会有问题。”赵普立即反问:“后周皇帝待你同样恩重如山,怎么就出了问题呢?万一他们的部下也把黄袍披到他们身上,又会如何呢?”赵匡胤被说中心事,就问怎么办。赵普回答:“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过了一段时间,赵匡胤找了个机会设宴招待那些手握重兵的功臣们一起喝酒。席间,他借着酒意大发感慨,说做个皇帝实在太难了,连觉都睡不安稳,不及做臣下高枕无忧。当石守信等人纷纷表示誓死效忠时,赵匡胤推心置腹地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追求富贵,也不过是想多积点钱,图个舒心快乐。你们不如放下手中的兵权,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去做官,买点儿地,建些屋舍,多娶几个美貌佳人,饮酒作乐以终天年。这样,咱们君臣互不猜忌,该多好啊!”

第二天,识相的石守信等将领纷纷辞去军职,交出了兵权。于是,赵匡胤信守承诺,就让他们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去做官,还把自己的一个妹妹、三个女儿都嫁给了这些功臣。就这样,赵匡胤不伤兄弟情分,如愿以偿地使北宋王朝进入了文人主政的时代。

根据赵普的建议,赵匡胤还分离掌兵权和发兵权,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推行文人政治,创建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政治体系。赵宋王朝由此走出了军阀混战的阴影,在三百多年历史中,兵变从没有成为宋廷的致命威胁。

作为陈桥兵变的重要策划者,赵普促使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成功地导演了一场让古今权术家叫绝的“杯酒释兵权”的悲喜剧。不凡的谋士遇见了不凡的皇帝,有功于社稷的赵普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而接下来,他将参与和导演的故事将更加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