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石刻卷

明孝陵石刻:宝城南墙题刻眀字

明教的教义是二宗三际,即他们认为统治世界的明暗两种力量,为明暗二宗;明暗两种力量相互斗争,经过初际、中际、后际三个阶段,为三际。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帝在御制的《康熙字典》序中有“眀则洪武正韵”、“汉晋唐宋元眀以来”之句,皆以“眀”作“明”。也就是说,“朙”、“明”皆为古字,后来演化成“眀”。
理论教育 2023-07-20

奇怪! 徐达墓的石刻——明孝陵神道碑

1.奇怪的徐达墓神道碑明孝陵的背面,钟山之阴分布着明朝开国功臣墓,现已确定墓主身份的有五座,而其中最值得说道的首推徐达墓。今天徐达墓的文物保护得相当完好,神道碑立于最前,其下有龟趺,上有雕龙碑额,碑身上刻洋洋洒洒数千言。徐达墓前的神道碑文由朱元璋亲自撰写,其碑身尺寸肯定亦为太祖御准,尽管有所超标,但亦属情理之中。徐达墓徐达墓之谜不只是神道碑的高度,更奇怪的是碑文中竟有圈点断句。
理论教育 2023-07-20

明孝陵·石刻卷:揭示天朝崩溃

竖立“六国文字碑”便是晚清当局对待“诸夷”态度的最好写照,“告示”——没有法律法规作保障的“禁绝”,实际上更不会有所“惩戒”。其实,“告示碑”与“禁约碑”之间用语的天壤之别何尝不是在说明世界的改变,自我为中心的“天朝”价值体系的崩溃呢?
理论教育 2023-07-20

明孝陵石刻卷:神功圣德碑

4.明孝陵之后的神功圣德碑北京昌平明成祖长陵的神功圣德碑通高7.91米,白石雕成,四面均刻有文字。碑额正面篆刻“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身正面刻明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撰写的碑文,长达3000余字。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与孝陵不同的是,长陵碑亭四隅各立有白石华表一座。乾隆裕陵双碑清代的神功圣德碑模仿明制,但又有所不同。首先是名称,顺治孝陵的碑称神功圣德碑,康熙以后,虽循制建碑,却更名为圣德神功碑。
理论教育 2023-07-20

明孝陵·石刻卷中的令人惊叹之石翁仲

7.石翁仲的来历何谓“翁仲”?翁仲的来历还得从秦始皇铸十二铜人说起。翁仲指的就是墓前石人。帝王陵前石刻群中设置翁仲的,唐以前很少见,汉代皇陵前石刻群中未见记载有石人,考古也未发现。至唐代,帝王陵园里设置石翁仲才成为定制。也可反映出唐以前人臣墓前有石翁仲,而帝王陵前一般不立的情况。墓前翁仲除了充当卫士起保卫陵墓的作用外,也显示了墓主生前的等级身份。
理论教育 2023-07-20

明孝陵石刻卷:下马坊的历史变迁

下马坊当建于此时。有一种说法是,因蒋介石经常去汤山泡温泉,觉得下马坊有碍通行,所以将其拆除。拆除后的下马坊横额裂成2段,2根石柱折成4段,以及断石若干,弃置于公路两侧。现在的下马坊已建成一座花草繁茂、充满明文化气息的遗址公园,不知休闲、小憩于此的游人是否知道下马坊这段命运多舛的历史。
理论教育 2023-07-20

明孝陵:石刻卷优秀的望柱 design

2.与众不同的明孝陵望柱明孝陵的望柱高6.25米,间距5.20米,顶端为双层圆柱形冠,一改唐宋以来神道石柱顶部作莲花式的造型风格,具有艺术上的创新意义。“北斗七星”说能否成立姑且不论,但此说同样忽略了明皇陵、明祖陵望柱位置的事实,且以上两陵之布局绝非“北斗七星”状。还需要说明的是,明祖陵、明皇陵的望柱均为两对,明显具有宋代帝陵遗风,这与孝陵一对雕有工整云龙花纹高大粗壮的望柱截然不同。
理论教育 2023-07-20

神烈山碑的来历与明孝陵·石刻卷有关

碑额篆刻“圣旨”二字,碑身浅刻阴文“神烈山”三个大字。这种意见当即被年仅14岁的朱厚熜断然否决。嘉靖十年二月,为了封生父的显陵为“纯德山”,明世宗先追封祖陵为“基运山”、皇陵为“翔圣山”,而考虑到孝陵亦宜同体,所以诏改“钟山”为“神烈山”。
理论教育 2023-07-20

明孝陵·石刻卷:麒麟形象演变的5个阶段

5.从祥瑞物到镇墓兽——麒麟形象的演变“麒麟”这种祥瑞动物,自古以来就在《春秋》、《诗经》、《孟子》等文献中出现,并经常与瑞兽凤凰、黄龙、白鹿等出现在绘画和雕刻中。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麒麟形象逐渐由鹿变成接近马形。这就可以反证,南朝人所认为的麒麟就是帝陵前起到辟邪功能的镇墓兽,而不是表彰君主德行的祥瑞。桥陵麒麟但作为祥瑞的麒麟并没有就此消失。营造法式》中的麒麟明孝陵麒麟
理论教育 2023-07-20

明孝陵·石刻卷:朱元璋功臣墓石刻之谜揭秘

令人费解的是,由于现存的遗迹大多模糊不清,且朱元璋功臣人数众多,无法确知有多少功臣陪葬,即便已知墓中,也有不能确定墓主身份为谁的疑惑。此二人当初分列开国功臣第一与第三,其中李文忠还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但很多史料表明朱元璋与俩人之死难逃干系。
理论教育 2023-07-20

南朝镇墓兽:明孝陵·石刻卷

4.争论不休的南朝镇墓兽《水经注》、《后汉书》、《集古录》等书中记载,东汉州辅和宗资的墓前,都有两件石兽,一件膊上铭刻作“辟邪”,另一件铭刻作“天禄”。由此推知,南朝陵墓前的石兽有等级差别,有角的等级要高于无角的。那南朝的三种镇墓兽究竟如何称呼呢?可知,帝陵前的这种石兽,无论独角或双角,当时皆称为麒麟。至于王侯墓前无角的石神兽,没有找到当时原有的名称,姑且从普遍的称呼,称为辟邪。
理论教育 2023-07-20

明孝陵石刻卷:神功圣德碑与阳山碑材

2.“神功圣德碑”石材与“阳山碑材”明成祖朱棣御制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为南京地区现存体量最大的古碑,朱棣立此碑的真实动机前文已述,但此碑为其心中属意之物吗?但是阳山碑材却不是朱棣最早开采的“神功圣德碑”石材。“阳山碑材”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组成。原是朱棣为建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时所开采,后被弃用,因是碑的半成品,故称“碑材”。
理论教育 2023-07-20

明孝陵石刻卷:禁约碑由来,禁止损坏陵墓及谒陵规定严惩!

碑面刻有禁止损坏陵墓及谒陵规定,违者予以严惩。禁约碑崇祯十四年岁初,李自成攻陷洛阳,身肥体胖的福王朱常洵被杀,农民军将其与鹿肉做成了“福禄酒”共食。对他而言,竖立“禁约碑”或许是一丝希望,至少是心理上的少许安慰。伴随着一次次错误的发生,“罪己诏”、“禁约碑”,甚至对于天主教的向往丝毫无补于时局的恶化。
理论教育 2023-07-20

明孝陵神道石刻卷:创新的父子共用神道制度

创新的父子共用神道制度明孝陵的陵寝布局与建筑形式,无疑是汲取唐宋诸陵的优秀成分而总结创新的产物,它规范着明清两代帝陵的总体格局与风貌,成为明清帝陵制度的圭臬,在中国帝王陵寝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在考古调查中却没有发现单独的神道石刻和御桥,这说明东陵和孝陵共用一条主神道,孝陵开创了第一代皇帝陵寝的神道为后世子孙所共用的制度。
理论教育 2023-07-20

明孝陵石刻卷:帝陵神道石像生动展现

明孝陵之后帝陵神道石像生明成祖长陵陵宫前的主轴线大都被山体占据,根据风水原则,神道被置于主轴线之西山体较少较小处,略微弯曲。长陵之外,其余诸陵神道较短,不置石像生,神道与长陵神道直接或间接相连。清东陵神道康熙帝景陵亦仿明十三陵诸陵“逊避”之制,尊清孝陵为主陵,裁减了神道的引导空间序列,建时并无石像生之设,是为后代诸陵“逊避”主陵的先范。这也与之后清代诸陵石像生基本符合。
理论教育 2023-07-20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