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文明指数调查数据挖掘报告(2018)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调查数据:证据采纳与排除

表2-41法官依法排除非法证据的可能性图2-77法官依法排除非法证据的可能性不同法律职业群体中,认为辩护律师向法庭申请排除非法口供,并履行了初步证明责任,而公诉人未证明取证合法,法官可能排除该证据的,比例最高的是检察官,达92.8%;比例最低的是律师,仅有77.0%。
理论教育 2023-08-05

司法公开指标分析及排名(2018)

图6-10“司法公开”的二级指标得分年度变化情况从单个二级指标看,统计数据显示:“司法过程依法公开”指标2015年相对于2014年得分有明显下降,2015年后得分逐年上升,2015年得分最低,2014年得分最高,2018年得分相对于2017年略有上升。表6-37“司法公开”二级指标排名前三与后三省/自治区/直辖市
理论教育 2023-08-05

民事司法程序评价差异及指标分析

不同群体对指向法官/法院的“民事司法程序”指标的评价存在明显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和公众,五类群体的评价均值为72.76。在“民事司法程序”指标下,指向法官/法院的二级指标共有3个,分别为民事审判符合公正要求,民事诉讼中的调解自愿、合法,民事诉讼裁判得到有效执行。
理论教育 2023-08-05

公众对现代刑罚理念的接受程度

(公众卷)问题二:“与枪决相比,您对以注射方式执行死刑的态度是什么?”(职业卷)对于问题一,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在公共场所举行公捕、公判大会,有62.5%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其中,有23.7%的受访者表示“坚决支持”;相比较而言,表示“强烈反对”的比例较低,仅有5.6%。图2-145对司法公正应该坚持“宁可错放一个,也不错判一个”观点的态度——不同法律职业群体比较(%)
理论教育 2023-08-05

2018中国司法文明指数调查数据分析

表1-37公众卷因子分析共同度在删除共同度低的问题GZ11(在您所在地区,贫富不同的当事人受到法院平等对待的可能性有多大?表1-38删除GZ11后因子分析共同度续表删除GZ11后的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前10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0.730%,高于所有题目的累积贡献率。
理论教育 2023-08-05

2018中国司法公正调查报告

(职业卷)对于问题一,调查数据显示,有96.0%的受访者认为,法院可能公正办案。表2-8公安机关公正办案的可能性图2-15公安机关公正办案的可能性不同法律职业群体中,认为公安机关可能公正办案的,比例最高的是检察官,达95.6%;比例最低的是律师,也有91.5%。不过,律师认为公安机关“非常可能”公正办案的比例很低,仅有14.0%,明显低于其他三类法律职业群体。
理论教育 2023-08-05

当事人享有获得救济权利

对于问题二,调查数据显示,有84.5%的受访者认为,对确有错误的刑事案件生效判决,法院可能启动再审程序予以纠正。其中法官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的比例最高,达92.8%;而律师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的比例最低,仅有74.6%。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调查:2018数据挖掘报告

为了对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文明程度进行评估,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Q3.在您所在单位,您感受到来自以下方面的工作压力如何?Q30.辩护律师向法庭申请排除非法口供,并履行了初步证明责任,而公诉人未证明取证合法的,法官排除该证据的可能性有多大?Q31.在您所在地区,庭审经过严格举证、质证程序才作出判决的可能性有多大?5Q38.您为什么认为当地司法文明水平有所上升/没有变化/有所下降?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调查数据:民事审判公正

(公众卷)对于问题一,调查数据显示,有93.1%的受访者认为,法院可能对民事诉讼中贫富不同的当事人“不偏不倚”。另外,法官群体中认为法院“非常可能”对民事诉讼中贫富不同的当事人“不偏不倚”的比例最高,达57.9%;律师群体中持相同看法的比例则仅有17.6%,较法官相差40.3个百分点。表2-22贫富不同的当事人受到法院平等对待的可能性图2-42贫富不同的当事人受到法院平等对待的可能性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司法权力指标调查:法官独立公正行使权力

在“司法权力”指标下,指向法官/法院的二级指标共有5个,分别为司法权力依法行使、司法权力独立行使、司法权力公正行使、司法权力主体受到信任与认同、司法裁判受到信任与认同。
理论教育 2023-08-05

2018中国司法文明指数数据挖掘报告

表2-57律师尽职尽责为委托人服务的可能性图2-109律师尽职尽责为委托人服务的可能性法律职业群体和公众相比较,法律职业群体更倾向于认为律师可能尽职尽责为委托人服务,比例高达88.9%;公众的比例相对低些,但也有85.0%。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调查数据-证据制度评价与差异

不同群体对指向法官/法院的“证据制度”指标的评价,除法官与检察官外,均存在明显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和公众,五类群体的评价均值为67.84。在“证据制度”指标下,指向法官/法院的二级指标共有3个,分别为证据裁判原则得到贯彻、证据依法得到采纳与排除、证明过程得到合理规范。图3-7对指向法官/法院的证据制度二级指标评分对比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2018数据揭示合理规范

不过,律师群体认为庭审“非常可能”经过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才作出判决的比例偏低,仅有10.3%。不过,认为庭审“非常可能”经过证人证言在法庭上得到质证才作出判决的比例差异显著,法官的比例最高,达43.6%;律师的比例偏低,仅有13.5%。不过,认为律师在庭审中行使质证权“非常可能”受到限制的比例均偏低,律师的比例相对较高,为8.5%,法官的比例低至1.3%。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2018年司法文明调查数据:检察官反腐成果

为测量这一指标,调查问卷设计两个问题:问题一:“在您所在地区,检察官办‘关系案’的可能性有多大?”不过,认为检察官“非常可能”办“关系案”的比例并不高,检察官的比例仅有1.4%,律师的比例为7.4%。图2-92检察官办“关系案”的可能性——不同法律职业群体比较(%)对于问题二,调查数据显示,有56.0%的受访者认为,检察官可能收受贿赂。其中,法律职业群体的比例是47.0%,公众的比例是58.9%,二者相差11.9个百分点。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司法文明指数调查:法律职业人员适格性(2018)

表2-53过去三年业务培训总时长图2-101过去三年业务培训总时长不同法律职业群体中,有76.2%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三年里获得过1周以上的业务培训。其中,获得过4周以上的业务培训的比例最高的是律师,达42.1%;比例最低的是法官,仅有25.6%。
理论教育 2023-08-05

中国刑事审判公正及时有效:数据调查[2018]

为测量这一指标,调查问卷设计两个问题:问题一:“在您所在地区,刑事案件审判久拖不决的可能性有多大?”图2-59刑事案件审判久拖不决的可能性——不同法律职业群体和公众比较(%)对于问题二,调查数据显示,有90.5%的受访者认为,法院可能对刑事诉讼控辩双方“不偏不倚”。不过,认为法院“非常可能”对刑事诉讼控辩双方“不偏不倚”的比例差距显著,法官的比例高达51.1%,律师的比例仅有14.5%,二者相差36.6个百分点。
理论教育 2023-08-05
-已经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