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食品工业
(一)2025年概况
规模以上食品企业661家,总资产599.49亿元。实现增加值345.17亿元,增长35%;工业产值933.15亿元,增长29%;利润56.5亿元,增长32.4%;主营业务收入861.92亿元,增长27.1%。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409.17亿元,增长33.2%;食品制造业201.54亿元,增长35.3%;饮料制造业199.56亿元,增长23.3%;烟草制品业121亿元,增长14.8%。
主要产品产量:原盐40.98万吨,小麦粉319.03万吨,大米32.64万吨,混合饲料53.06万吨,精制食用植物油67.92万吨,鲜冷藏肉30.35万吨,糕点3.08万吨,方便面32.25万吨,乳制品147.97万吨,味精1.35万吨,冷冻饮品0.93万吨,白酒8.33万千升,啤酒94.26万千升,葡萄酒1.68万千升,软饮料215.79万吨,包装饮用水63.13万吨,果蔬汁102.32万吨,精制茶0.36万吨,卷烟830亿支。
增幅10%~20%的产品有葡萄酒、小麦粉和白酒;增幅在20%以上的产品有混合饲料、精制食用植物油、乳制品、味精、冷冻饮品、糕点、大米和精制茶,其中大米增幅为38.41%,精制茶增幅为50.71%。果蔬汁和方便面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6.75%和4.13%。
全国行业排名:食品产值排18位,利润19位,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加值均排20位。产值、增加值、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四项指标分别占全省的8.4%、7.3%、4.2%和8.1%。
(二)“十一五”发展概况
“十一五”以来,食品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工业总产值超233亿元,年均增长25%,达到了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3.92%。
2025年底,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数比“十五”末增加了297家,增长81.6%;资产总额599.49亿元,比“十五”末增加350.86亿元,增长141.1%;实现工业总产值933.15亿元,比“十五”末增加662.19亿元,增长244.4%。形成100亿元以上企业集团1户、30亿元企业集团3户、20亿元以上企业1户、10亿元以上企业7户。
(三)发展特点
一是产销均衡,衔接密切。产销率达到了99.2%,高于全省工业同指标3.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行业同指标2.2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规模以上企业大幅增加。本年度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3家,主要分布在肉制品、特色资源加工、现代物流平台建设和低温保鲜仓储等领域。
三是龙头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从监测的31户重点企业情况看,实现工业产值349亿元,占食品行业产值的37.5%。
四是乳制品行业整顿初现成效,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2025年以来,全省关停和不予准入的企业达到41家,淘汰落后产能2900吨/日,54家企业符合相关规定予以保留,处理鲜奶能力6350 吨/日,关停企业分别占企业总数和总产能的43.2%和31.1%。
(四)集群及园区发展
食品产业集群和园区建设加快,凝聚力不断加强。入园本土企业不断成长,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促进产业链形成。杨凌示范区已成省内外重要食品产业基地,现已形成果蔬、饮料、乳制品、肉制品、粮油、保健食品及饲料加工等在内的食品工业集聚地,2025年成为“国家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兴平市食品工业园目前是全省规模最大的食品产业园区,已形成集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格局。通过引进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中粮集团、丰益集团)入住,实施项目带动,促进园区发展,预计2025年园区食品企业工业产值将超过50亿元,占兴平市食品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五)行业投资
2025年,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45亿元,增长28%,占工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5%,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7%。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61亿元,增长46.5%;食品制造业36.15亿元,增长37.2%;饮料制造业25.82亿元,增长18.3%;烟草制造业8.87亿元,减少42.4%。
2025年食品工业共有90个项目获得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7018万元支持。千亿元食品工程,实施50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约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约81亿元,占总投资的92%。截至2025年底,50个项目均已全部开工建设,建成并投产28个,完成投资约40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5%,新增销售收入60亿元。
主要项目:益海嘉里(兴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丰益粮油综合加工项目,占地460亩,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2.6亿元,增加就业岗位500个。雨润集团在陕投资100亿元新建6个肉类加工和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项目,已完成投资额约30亿元,其中杨凌、渭南、汉中的三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亿元的西凤酒扩建技改项目进展顺利,现已完成了企业重组改制和增资扩股,基本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为后续发展打下基础。中粮集团以陕西西瑞(兴平)粮油食品物流加工基地项目为载体,投资3亿元建设集粮食物流、米、面、油、饲料加工、食品加工等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食品物流基地。中粮集团后续拟在陕投资30亿元实施种植、养殖、屠宰、肉食加工、油脂、挂面、方便面、面粉、大米、饲料等10个项目,规划1200亩,全部建成后年实现产值60亿元以上。
(六)存在问题
1.原料基地建设仍滞后于加工环节的需要,食品生产产业链比较脆弱。为了最大限度地规避食品安全风险,提升食品工业整体水平,必须建立固定规范的食品原料基地。
2.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食品工业仍未完成产业升级和质量提升的转变,产品仍以初级加工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2025年我省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为0.7∶1,而全国平均水平为0.8∶1,发达国家基本保持在2.0—3.7∶1。
3.有产品无名品,企业竞争力不强。乳制品行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终端产品,企业利润空间小,缺少抵御原料和市场影响的能力,在产业提升和清理整顿过程中只好被淘汰。我省浓缩苹果汁产量、出口量是全国第一,而且质量好,但企业仅仅依赖出口,受原料价格和产量以及国际市场影响大,企业利润空间极低。陕南的魔芋种植面积大、产量大、品质好,但基本是以加工魔芋片或魔芋精粉为主,无深加工产品,在国内市场无话语权。(https://www.daowen.com)
4.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多数企业在科技研发上投入不足,自主创新意识不强,造成食品科技进步能力薄弱。由于资金短缺,技术改造设备的升级换代滞后,存在不能一次到位的现象,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农副产品价格不断升高,食品工业原材料成本增大,企业面临多方困难。
(七)产业政策
2025年是贯彻执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落实《陕西省轻工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的第二年,结合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按照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质检总局《乳制品行业开展项目(企业)审核清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对78家企业和4个在建项目进行了审核清理。
2025年1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共同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陕西省工信厅等十部门联合转发文件并制定《陕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此项工作。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2025年1月25日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卫监督发[2010]17号),以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2025年2月公示了《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细化了生产许可证制度,进一步提高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准入门槛,对从业人员素质、产品场所环境、厂房设施、生产设备或设施的卫生管理以及出厂检验能力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
为加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于2025年3月30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73号)《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细化了生产许可证制度,进一步提高了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准入门槛,对从业人员素质、产品场所环境、厂房设施、生产设备或设施的卫生管理以及出厂检验能力等方面要求更加严格。
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5年6月18日下发《关于印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改经贸[2010]1610号)下发《关于发挥骨干企业积极作用健全和完善政府对大宗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和机制的通知》,鼓励和培养规模较大、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购销网络比较健全的骨干企业,在市场上形成影响力,并充分发挥带动中小企业的作用。防止出现企业的趋利行为与政府调控目标产生矛盾,弱化政府调控的效果的现象。同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积极作用,完善和加强现有调控体系,更好地稳定和管理好市场。
(八)发展预测
2025年,预计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1120亿元,增长24%。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品牌产品,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乳制品、果品、肉制品、粮油加工、酿酒、焙烤及特色食品等产业。积极推动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食品行业健康、安全的发展环境。
(九)主要措施
1.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0]42号)文件和工信部联消费[2010]598号)文件精神,按照《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做好我省乳制品工业产业调整和升级,促进我省乳制品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2.下大力气做好食品工业原料基地建设
抓好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体系。鼓励企业加大原料基地的科技和资金投入。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采取企业加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保证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
3.强化食品安全及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2025年省工信厅制定了《陕西省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首先在乳制品行业展开试点。
4.围绕区域资源,下大力气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按照“一体两翼”规划思路,依托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兴办食品工业园,大企业主导,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形成一些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和产业链。围绕烟酒、肉制品、乳业、果业、方便面和焙烤业等六大集群,不断扩大特色食品生产领域及其规模,促进特色产业的聚集及健康发展。
5.积极培育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食品品牌
继续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积极组织和参加国内外食品展销会,大力宣传我省食品品牌优势,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整合食品品牌,做好品牌(商标)的保护性注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走进大型超市、连锁店等大型卖场,扩宽销售渠道和销售份额。鼓励企业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积极在中央电台、电视台等覆盖面广的媒体进行报道和宣传,打造国内、国际知名度,让陕西名特食品走进千家万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