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语言的谓词表达式
一、性质命题的谓词表达式
在词项逻辑中,我们把所有的性质命题分为A、E、I、O四种(单称肯定命题被看做A命题,单称否定命题被看做E命题来处理)。在谓词逻辑中,我们把所有的性质命题可以写成谓词表达式。
(一)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分为全称肯定命题和全称否定命题。全称肯定命题是断定一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全称否定命题是断定一类事物都不具有某种性质。例如:
(1)所有的事物都是运动的。
(2)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3)所有的科学都不违反自然规律。
(4)所有的行星都不是自身发光的天体。
一般来说,全称命题转化为谓词表达式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用谓词符号表示命题中的性质;
其次,将主项和谓项用蕴涵符号连接;
最后,用全称量词限定个体变项,写出整个表达式。
在例(1)中,令Sx表示“x是事物”;Yx表示“x是运动的”。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A x(Sx→Yx)
即为,对于所有的x,如果x是事物,那么x是运动的。
在例(2)中,令Fx表示“x是犯罪行为”;Wx表示“x是违法行为”。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A x(Fx→Wx)
即为,对于所有的x,如果x是犯罪行为,那么x是违法行为。
在例(3)中,令Kx表示“x是科学”;Zx表示“x违反自然规律”。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A x(Kx→~Zx)
即为,对于所有的x,如果x是科学,那么x不违反自然规律。
在例(4)中,令Hx表示“x是行星”;Tx表示“x是自身发光的天体”。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A x(Hx→~Tx)
即为,对于所有的x,如果x是行星,那么x不是自身发光的天体。
(二)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分为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是断定部分对象具有某些性质;特称否定命题是断定部分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例如:
(5)有些天鹅是黑色的。
(6)有些工人是人大代表。
(7)有些新闻报道不是真实的。
(8)有些细菌不是病毒。
一般来说,特称命题转化为谓词表达式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首先,用谓词符号表示命题中的性质;
其次,将主项和谓项用合取符号连接;
最后,用特称量词限定个体变项,写出整个表达式。例如:
在例(5)中,令Tx表示“x是天鹅”,Hx表示x是黑色的。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E x(Tx∧Hx)
即为,存在x,x是天鹅并且x是黑色的。
在例(6)中,令Gx表示“x是工人”,Dx表示x是人大代表。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E x(Gx∧Dx)
即为,存在x,x是工人并且x是人大代表。
在例(7)中,令Bx表示“x是新闻报道”,用Zx表示“x是真实的”。则该命题表示为:
E x(Bx∧~Zx)
即为,存在x,x是新闻报道,并且x不是真实的。
在例(8)中,令Jx表示“x是细菌”,用Bx表示“x是病毒”。则该命题表示为:
E x(Jx∧~Bx)
即为,存在x,x是细菌,并且x不是病毒。
注意:全称量词并不能断定对象是否存在,但是存在量词断定对象一定存在。例如:A x(Yx→Dx),其中Yx解释为“x是永动机”,Dx解释为“x是运动的”,整个命题解释为,“所有的x,如果x是永动机,那么x是运动的”,即所有的永动机都是运动的。但这个命题并不能断定永动机存在。而E x(Yx∧Dx),符号的解释同上,则整个公式解释为“存在x,x是永动机并且x是运动的,有些永动机是运动的”。在这里,特称命题意味着,永动机就一定存在。
在把全称命题转化为谓词表达式的过程中,不能把全称命题用合取符号来连接,也不能把特称命题用蕴涵符号来连接,否则就会改变命题原有的涵义。例如,在例(1)中,只能把“所有的事物都是运动的”表示为“A x(Sx→Yx)”(符号代表的涵义同上),而不能写为“A x(Sx∧Yx)”,意为“所有的x,x是事物,并且x是运动的”。在例(5)中,只能把“有些天鹅是黑色的”表示为“E x(Tx∧Hx)”,而不能把它表示为E x(Sx→Yx)。如果采取其他的表示方法,则与该命题的本意相违背。在汉语中,“所有”一词并没有断定事物“存在”,与“全称量词”相对应;而“有些”则有“存在”的涵义,正好与“存在量词”相对应。用合取符号连接,表示几种事情情况都存在;而蕴涵符号则仅仅表示为一种条件关系,并没有断定两种事物情况都存在。
(三)单称命题
单称命题分为单称肯定命题和单称否定命题。单称肯定命题是陈述某个确定的对象存在,单称否定命题是陈述某个确定的对象不存在。例如:
(9)商鞅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
(10)钓鱼岛不是日本的固有领土。
在谓词逻辑中,单称命题既不表示为全称命题,也不表示为特称命题。一般来说,单称命题转化为谓词表达式需要经过以下两个步骤:
首先,将谓项用谓词符号表示;
其次,将主项用个体常项表示;
最后,区分肯定和否定,写出整个表达式。
在例(9)中,令Fx表示“x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a表示“商鞅”。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Fa
在例(10)中,令Rx表示“x是日本固有领土;a表示“钓鱼岛”。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Ra
单称命题就相当于将命题形式Fx和~Fx进行带入,用个体常项代替个体变项。
在把自然语言转变为谓词表达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单独概念一般处理为个体常项,普遍概念一般处理为一元谓词。例如:动物,一般都用Dx表示“x是动物”。
二、复合命题的谓词表达式
把复合命题用谓词表达式进行表示,命题间的逻辑关系不会改变,但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不同的谓词表达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思。一般来说,将复合命题写为谓词表达式,有以下四个步骤:
首先,将原子命题中的主项和谓项用符号表示;
其次,将各个原子命题表示为谓词表达式;
再次,用主联接词连接各个支命题;
最后,调整量词,使表达式的涵义与复合命题的涵义一致。
这四步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步骤,由于每个命题的特殊性,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联言命题
联言命题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各个命题间用合取符号连接。对于主语不是单独概念,而是普遍概念的联言命题,情况更为复杂一些。
(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并且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会。
(2)有些数是有理数,并且有些数是无理数。
(3)牛都是食草动物,并且老虎是肉食动物。
在例(1)中,令Sx表示“x是中国的首都”;Hx表示“x是河北省的省会”;a表示“北京”;b表示“石家庄”。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Fa∧Hb
在例(2)中,令Sx表示“x是数”;Yx表示“x是有理数”;Wx表示“x是无理数”。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E x(Sx∧Yx)∧E x(Sx∧Wx)(https://www.daowen.com)
在例(3)中,令Nx表示“x是牛”;用Cx表示“x是食草动物”;用Lx表示“x是老虎”;用Rx表示“x是肉食动物”。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A x(Nx→Cx)∧A x(Lx→Rx)
在这里,该表达式也可以写为:A x(Nx→Cx)∧A y(Ly→Ry)。两个表达式并无本质区别。
(二)选言命题
选言命题是断定事物若干可能情况的判断,各个命题间用析取符号连接。选言命题又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两种选言命题表示方法类似,下面只以相容选言命题为例。例如:
(4)明天或者是晴天或者是阴天。
(5)所有的花或者是红色的,或者不是红色的。
在例(4)中,令Qx表示“x是晴天”;Yx表示“x是阴天”;a表示“明天”。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Qa∨Ya
在例(5)中,令(Hx表示x是花);Rx表示“x是红色的”。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A x(Hx→Rx∨~Rx)
这个谓词表达式也可以写为A x((Hx→Rx)∨(Hx→~Rx)),但是不能写为A x(Hx→Rx)∨A x(Hx→~Rx)。否则意为“所有的花都是红色的,或者所有的花都不是红色的”。
(三)假言命题
假言命题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复合命题,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要条件假言命题。三种假言命题表示方法类似,只以下面两个例子为例,其他情况与此类似。
(6)只有一个人年满十八周岁,他才有选举权。
(7)一个意见如果正确,那么它会得到支持。
在例(6)中,令Rx表示“x是人”;Nx表示“x年满十八周岁”;Qx表示“x有选举权”。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A x(Rx∧Nx←Qx)
在例(7)中,令Yx表示“x是意见”;Tx表示“x是正确的”;Sx表示“x会得到支持”。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A x(Yx∧Tx→Sx)
(四)负命题
负命题是否定某个命题之后形成的命题。
(8)并非所有的植物都在潮湿地方生长。
(9)并非只有下雪,天才冷。
在例(8)中,令Fx表示“x是植物”;Cx表示“x在潮湿地方生长”。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A x(Fx→Cx)
在例(9)中,令Tx表示“x是天气”;Sx表示“x下雪”;Cx表示“x是冷的”。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A x(Tx∧Sx←Tx∧Cx)
三、自然语言的形式化
一般来说,将自然语言翻译成谓词公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个体域,如无特别说明,一般使用全总个体域;
(2)根据个体域,分析命题中的个体、个体性质以及各个个体间的关系,确定谓词;
(3)根据表示数量的词确定量词;
(4)利用联结词将整个命题符号化。
接下来,我们看几个更为普通的句子,熟悉一下日常语言形式化的思路。自然语言形式化需要注意三点:
(1)仔细分析,了解原命题的含义;
(2)尽量使所采用的符号清楚;
(3)必须使所有的个体变项都在量词的辖域中,受量词约束。
例如:
(10)教室里有同学在讲话。
(11)在我们班中,并非所有同学都能取得优秀成绩。
(12)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13)今天有雨雪,有些人会跌跤。
(14)没有不散的筵席。
(15)尽管有人自私,但未必人都自私。
(16)每个自然数都有比它大的自然数,但是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解:
在例(10)中,令S(x)表示“x是同学”;R(x)表示“x在教室里”;T(x)表示“x在讲话”。则命题可符号化为:E x(S(x)∧R(x)∧T(x))。
在例(11)中,令S(x)表示“x是同学”;C(x)表示“x在我们班中”;E(x)表示“x能取得优秀成绩”。则命题可符号化为:
~A x((S(x)∧C(x))→E(x))
或者,此命题也可以理解为“在我们班中存在不能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则该命题也可符号化为:
E x(S(x)∧C(x)∧~E(x))
在例(12)中,命题中“没有最大的”显然是对所有的自然数而言,所以可理解为“对任意的自然数x,存在着比x更大的自然数”。令N(x)表示“x是自然数”;G(x,y)表示“x大于y”。则命题可符号化为:
A x(N(x)→E y(N(y)∧G(y,x)))。
在例(13)中,令R表示“今天下雨”;S表示“今天下雪”;M(x)表示“x是人”;F(x)表示“x会跌跤”。则命题可符号化为:
(R∧S)→E x(M(x)∧F(x))。
在例(14)中,令Yx表示“x是筵席”;Sx表示“x是要散的”。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E x(Yx∧~Sx)
意为:不存在x,x是筵席,并且x是不散的。
在例(15)中,令Sx表示“x是自私的”;Px表示“x是人”。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E x(Px∧Sx)∧~A x(Px→Sx)
意为:存在x,x是人并且是自私的;并且并非任一x,如果x是人,那么他就自私。
在例(16)中,令Zx表示“x是自然数”;Gxy表示“x大于y”。则该命题可以表示为:
A x(Zx→E y(Zy∧Gxy))∧~E x(Zx∧A y(Zy→Gxy)
一个完整的推理形式,也可以使用量化表达式进行符号化处理。
(17)所有的自然数或者是奇数或者是偶数,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因此,有的自然数是偶数。
令Nx表示“x是自然数”;Ex表示“x是偶数”;Ox表示“x是奇数”。则该推理可以表示为:
A x(Nx→Ex∨Ox)
E x(Nx∧~Ox)
E x(Nx∧Ex)
(18)所有既勤奋又聪明的人都能获得了不起的成就,小李是自学青年,他既勤奋又聪明,所以,有些自学青年能获得了不起的成就。
令Qx表示“x是勤奋的人”;Cx表示“x是聪明的人”;Lx表示“x能获得了不起的成就”;Zx表示“x是自学青年”;a表示“小李”。则该推理可以表示为:
A x(Qx∧Cx→Lx)
Za
Qa∧Ca
E x(Zx∧Lx)
使用谓词表达式可以把推理表达出来,但是,我们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判定一个谓词推理是否有效呢?在下一节,我们将介绍一种判定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判定一个谓词推理是否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