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软文的力量

1.2 软文的力量

无论是软文还是硬广告,所追求的大都是“广泛的关注、实际的购买,以及良好的口碑”。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软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其“软”特点,发挥其“软”实力,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软文的力量也是软的,如水般柔弱,却也如水般无敌。

1.2.1貌似新闻的公信力

与广告相比,新闻具有更大的公信力。由于大量信息的充斥,人们可能对广告,特别是“直接、生硬”的硬广告产生一种自发的排斥心理。而新闻则不同,其权威性大大高于网络、电视,或者报纸上的硬广告。事实上,“软文”之名也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软新闻”的定义,二者都讲求人情味、知识性以及趣味性,文笔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有人甚至说,软文的前身就是新闻,这种说法虽不完全可信,但在诸多形式的软文中,新闻型软文无疑是最原始、最常见的。它以新闻报道的口吻,介绍相关事件、企业、产品以及服务等信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不可辩驳性。消费者在读完后感觉就像看了一篇新闻,但是对其中宣传的企业、产品等却有了深入了解。因此,软文,特别是新闻型软文,具有较大的公信力,可以有效提升产品和企业的知名度,大大增强其可信度。

例如:《商人在机场弄丢68万元天价手机》这篇文章,就用新闻报道的口吻介绍了VERTU手机,引发了消费者对VERTU手机的关注。软文的标题就充满了新闻点,诱导着人们了解什么手机价值高达68万元,怎么弄丢的,是否找回,等等。而在正文中,作者以导语、背景、正文、结尾等新闻体的方式将手机是怎样的、怎么丢的、丢了后失主做了什么、如何找回等信息做了详细介绍,最后还进一步描述了该手机的特征、高价的原因等。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排斥这样的文章,而是将其当作新闻来读,同时也对VERTU手机的性能等有了深入的了解。

1.2.2信息补给的说服力

市面上的许多广告,大多由耀眼的图片以及简单的文字组成,虽然醒目,但相关的产品信息并不完整。这很难真正说服消费者,谨慎的消费者不会因为这简单华丽的广告而轻易做出选择,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而主要由文字组成的软文则相当于一个“信息补给站”,会对产品的特性、效果等进行详细的介绍,能够激发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行业型软文在这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这类软文会通过消费者体验、专家权威发言、实验室测评等方式对产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同时还会帮助消费者解决一些与产品相关的实际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这则广告的说服力以及产品、企业的品牌号召力。

例如:《呵护好嗓子,保卫家庭的嗓子健康!》这则软文广告,从“保卫家庭,咽喉为先”、“呵护好嗓子,就要选对药”、“呵护咽喉的生活小妙招”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咽喉的重要性,咽喉疾病的原因、防护措施以及生活小妙招等。这可以让消费者对咽喉疾病以及相关产品有一个更为详细的了解,文中还写道“感冒所引起的嗓子疼,一般都是急性咽炎的征兆;而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则是导致慢性咽炎的主要原因……耳鼻咽喉科的专家徐主任提醒道,咽喉疼痛不是小事,千万别把消炎药当成‘万能药’,长期滥用抗生素会破坏咽喉内部的菌群,对嗓子产生更大的危害”。专家的权威发言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企业品牌的信誉度,增强其说服力。

1.2.3深入人心的感染力

常言道“拳头可以打断一个人的肋骨,语言可以穿透一个人的灵魂”,语言、文字的穿透力、感染力可能比图片、影像更深入、更持久。软文则可以充分发挥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好的软文能在无形中深入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选择,感染并引导其去尝试、接受某种产品。

高质量的软文,特别是抓住消费者心理的用户型软文,会不断深入研究人的个性、情感以及心理特点等,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说话。这样的文字总能让人产生或是想亲近、欲罢不能的感觉,或是突如其来的仰慕之情,或是渴望揭开产品面纱的冲动。事实上,这就是用户型软文的力量,有一种深入人心的感染力。

例如:一篇推广《于丹<论语>心得》的软文——《邂逅经典,活出耀眼的自我》中使用了这样的文字:“当你为工作而烦恼,为生活而不安,为明天而迷茫时,请翻开《于丹〈论语〉心得》,著名的文化学者于丹告诉每一个前行路上的你——如何让琐碎的生活意趣横生,如何驱除心里的疲惫,如何让自己变得心理健康、精神富足、始终向上,如何在平凡的琐碎里活出耀眼的自我……”这段文字虽不华丽,但却沁人心脾,直达消费者心底。当消费者读到这样的文字,总会在无形中被打动,情不自禁地揭开产品的神秘面纱。

软文就是如此,有时貌似新闻,有时宛若行业报告,有时又像不同类型的故事;软文的力量也是如此,有时是极大的公信力,有时是一定的说服力,有时又是深入人心的感染力。软文,虽形式各异、强弱不一,但总能在潜移默化中打动消费者,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链接

软文有三种基本类型:新闻型软文、行业型软文、用户型软文。其具体的力量表现形式虽有所不同,但所汇聚而成的皆是同一股力量,即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软实力。要想成为软文营销高手,自然要了解软文的不同力量,了解其共同的“软”实力。

名人名言

罗素·瑞夫斯

广告的目的是销售,而非美感。

罗素·瑞夫斯,生于1910年,1940年进入特德·贝茨广告公司,经过多年的奋斗后成为该公司的董事长,1986年特德·贝茨广告公司成为全美第三大广告公司。他提出了USP——“独特的销售主张”,是广告发展史上最早提出的一个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广告理论,对广告界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