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大脑 放飞心灵——发散思维
什么是发散思维?请看——
曲别针用途知多少?
有一次,在一个以创新思维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一个发言者突然拿出了一把大家司空见惯的曲别针,对在场的人说:“请大家动一动脑筋,说出曲别针形形色色的用途,看谁说得多而奇特。”静默片刻后,大家开始说:“曲别针可以夹杂志,别相片,做发夹,当渔钩,代替西装领带上的别针,拉直一端画图或写字,拉直一端烧红了可在软木塞上穿孔……”大约说了30多种用途,而这个发言者却一直摇头不语,于是,有人就问:“你呢?你能讲多少种?”
这个发言者微笑着说:“你们说得太少了,其实,曲别针的用途能达到上千万种。”在场的人一片哗然:“这怎么可能,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个发言者不慌不忙地给出了答案。
原来,他是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材质、重量、体积、长度、截面、韧性、颜色、弹性、硬度、弧度等多个要素,然后把这些要素用线连成信息标(x轴),再把与曲别针相关的信息要素分解,连成信息标(Y轴)。两轴相交并垂直延伸成为“信息反应场”,两轴交点信息依次相乘,进行信息交合,就列出了曲别针成千上万种,甚至是无穷的用途。
一、发散思维的定义:明晰概念
发散思维是指面对问题沿着多方向思考,产生出多种设想或答案的思维方式,也有人称其为“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再看——
变垃圾为宝贝
当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位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能,当别人说l加l等于2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2。”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那么多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
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1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德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你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1磅铜做成门把手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1磅铜卖到3 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了。
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了看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当时不少人对他的这一举动暗自发笑。因为有2 000多吨的垃圾既不能就地焚化,也不能就地挖坑深埋,送到垃圾厂运费又昂贵,而且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就在一些人看他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做成小自由女神像模型;他把木头加工成木座;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模型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
不到三个月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金,其中每磅铜的价格已经整整翻了1万倍。
在这个例子中,别人说“1+1=2”,他看到了大于2;别人知道每磅铜值35美分,他认为可以值3.5美元甚至3500美元;别人弃置的垃圾,他却当作宝贝处理,这种不受常规束缚,独辟蹊径的洞察力和行为也是源于发散思维。他能“变废为宝”,是因为他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不满足现有的答案,对任何事情都会想到——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这同样是发散思维。
二、发散思维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1. 流畅性
流畅性,即指在短时间内表达出观点和设想的数量。其中包括字、词流畅性,图形流畅性,观念流畅性,联想流畅性,表达流畅性等。
流畅性衡量思维发散的速度(单位时间的量),可以看作是发散思维“量”的指标,是基础。
2. 变通性
变通性是指知识运用上的灵活性,观察问题的多层次、多视角,包括概念、定义、内容的借用、替换、交叉、整合。
变通性是发散思维的“质”指标,表现了发散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发散的关键。
世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标志着思维的中断和任务中途完结,变通性表现着思维的继续,表现着一种内在毅力,表现着事物发展的希望。
请看——
砖头的问题
创造心理文献中有名的“砖头问题”提问:
“试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
甲回答:造房,造马路,压纸,垫在斜坡上汽车的轮子下防滑,做书架,碎砖可以做花床,做锤子……不过十几种。
乙却按属性划分说出砖头的一些用处,其思路是:
从砖的“重量”角度考虑:做重锤、压豆腐;从“体育用品”角度考虑:练功用具、投掷器具、砸砖练功;从“游戏材料”角度考虑:做多米诺骨牌、做棋子……
从硬度、颜色、化学性质、形状、吸水性、教具、艺术、历史、文化、音乐、象征、名词、概念、价值等角度出发可以想到各种用途。
思路一旦打开,各种想法就像雪崩似的涌现,可见发散思维是没有尽头的。
甲的回答只局限在建筑材料的一个方面,乙的回答则涉及了建筑材料、工具、武器等多个方向,因此,乙思维的变通性更强。
再看——
白兰地进军美国市场的公关妙棋
1957年10月14日,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67岁生日。华盛顿街道彩旗飘扬、标语醒目,白宫周围人山人海,华盛顿市万人空巷,等候着一个时刻的到来,这一刻,人们已等了很久。
按照美国人的脾气,爱好自由、民主的公民们是不屑于为总统的一个生日而特意来凑热闹捧场的。总统也好,国务卿也好,你过你的生日,与我何干?
可是这一天,美国人却显得异乎寻常地热情、激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一个月前,法国人就在各种媒介上广为宣传,为了感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对法国人民的恩情,为了表示法美人民永远的友谊,法国人决定,在艾森豪威尔总统67岁寿诞之际,向美国总统敬赠两桶酿造已达67年的法国白兰地。这两桶极品白兰地将由专机运送,并在总统生日这天,举行盛大的赠酒仪式,向全世界表明法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好之情。
法国白兰地?!美国人似乎一下子想了起来,那不是扬名全世界的美酒佳酿吗?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想起来尝一尝呢?一时间,白兰地的历史、趣闻、逸事陆续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久盼的时刻终于到了。上午十时,四名英俊的法国青年,穿着雪白的王宫卫士礼服,架着法国中世纪时期的典雅马车进入白宫广场,由法国艺术家精心设计的酒桶古色古香,似已发出阵阵的美酒醇香。全场沸腾了,当四个侍者举着酒桶步向白宫时,美国人唱起了《马赛曲》,欢声雷动,掌声轰鸣,人们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各大新闻机构毫无例外地派出了记者。关于赠酒仪式的报道文字、图片、影像,充斥了当天美国的各大媒体。
借白兰地唱法美友谊,缩短了白兰地与美国公众的感情距离,这是法国白兰地制造商们举行的极为成功的公关活动。它直接地为白兰地进入美国市场扫清了障碍。赠酒仪式结束不久,一向不为美国人重视的白兰地酒迅速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人以喝上法国白兰地为荣,法国白兰地成为供不应求的畅销产品。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商品经济时代,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任何厂家,都怕自己的产品“藏在深闺无人识”,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产品。
然而,在公共关系和营销艺术走俏的今天,“王婆卖瓜”式的推销已面临淘汰的命运。说一千道一万,卖什么的,最终还得吆喝什么。怎么样才能既吆喝自己的商品,而又不至于引起顾客的忽视甚至抵触、厌恶呢?或者,如何做才能让顾客心甘情愿地打开自己的皮夹子,买完后依然笑逐颜开呢?白兰地进军美国市场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
首先,选择巧妙的公关切入点。
白兰地的成功,就在于它巧妙地选择了法美友谊这个情感纽带。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反对法西斯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诺曼底登陆直接扭转了战局。法国人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功臣、美国人的象征,即总统作为表示友谊与感谢之情的对象,在褒扬美国的同时巧妙地展示了产品,提高了产品的地位(友情的使者),使美国人在感情上顺利地接受了白兰地。
其次,精心设计礼品的形象。
贺酒龄与艾森豪威尔同龄,请法国艺术家精心设计酒具的造型和侍者的形象;用专机运送白兰地酒;精心设计赠酒仪式的全过程。
最后,事先以法美友谊为由头,借新闻媒介大肆渲染,为新闻“创造”素材,使宣传活动可信度高且花费少。
3. 独创性
独创性,即指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
独创性也可称之为“新颖性”“求异性”,这一点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和标志。没有这个特征的思维活动都不属于创新思维。
请看——
陶行知处罚学生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愕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陶行知的教育让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换个角度想想问题。可见,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经常问自己:“要是我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做呢?”“我现在应该为他做点什么,他的心里会感觉好受一些呢?”这样,孩子往往会看到问题的另一面,从而产生宽容的品格。
再看——
吉祥西瓜 锦上添花
——奇特奇异就是好创意
江西有一农妇种了几亩西瓜,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可瓜尚未成熟,市场早已饱和,瓜价受挫,销路不畅。丰收不增收,这是农民最大的痛苦。这位农妇想,好瓜好吃,那是吃过之后的感觉;好瓜要好卖,还得让买瓜人买瓜之前先有一个好的印象。商店里的商品包装得那么漂亮,为的是吸引人。西瓜能包装吗?常规包装不好办,那就想办法特殊包装。苦思之下,创意来了。
她让人写了“吉祥如意”“清凉解暑”“祝您平安”等字样,用白纸剪下来,然后贴到快成熟的西瓜皮上。几天后,因阳光的照射受到阻隔,纸一撕下来,绿绿的西瓜上留下金黄色的文字。此时,西瓜熟了,采瓜上市,格外招人。瓜好卖了,价格高了,农妇高兴极了。
农妇的创意看似简单,实则独特奇异,新颖别致。那又粗又大、土里土气的西瓜,在她的调理下,简直就要张口说话了。
这个创意说明: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求特求异,革故鼎新。让我们来看看“吉祥西瓜”特在哪里,异在何处:
特:“道是无情却有情”——注神于形,令人愉悦。西瓜圆溜溜一个,没头没脑,呆头呆脑,缺乏灵气。“写上”撞击人们心灵的文字,西瓜就有了“思想”,有了“情感”,有了“灵魂”,成了“主题”西瓜;本来只有供人食用的物质功能,附上吉祥文字后,与消费者有了“思想交流”,显得亲切起来。寥寥数字,画龙点睛,有形有神,独特!
异:浑然天成多神秘——在西瓜表皮上写字,有笔有墨就行了,何必剪纸、贴纸那么麻烦?不,写字会明显留下人为痕迹而显得俗气;利用光合作用“写”字,擦不掉、洗不去,犹如天然生成,神神秘秘,引人入胜,奇异!
三、发散思维的作用:解决思维方向性的指针
1. 提供比较设想的条件
多设想才能比较,才能看清某个设想的优点和缺点。“当你只有一个主意时,这个主意就太危险了。”
2. 提高设想的质量
由于发散思维求多,因而思考的范围会越来越大,估计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设想质量有待提高。
3. 诱发设想链式产生
不断地提出一个又一个设想,能引起“链式反应”。
4. 激发潜思维
在设想过程中产生灵感、直觉、想象、联想等新思维不可缺少的思维活动。
潜思维是指思考者自己意识不到,不直接加以控制即能独立进行信息加工的思维活动。有时想想、停停、歇歇比一鼓作气强。
四、发散思维的类型:进一步认识发散思维
1. 结构发散
以某个事物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该结构的具有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活动。
划分土地
有一块正方形的土地,用两条直线将它分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4块。图1画出的只是其中的一例,请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分法吗?

图1 划分方法之一

图2 划分方法之二
当然还有别的分法,但一般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正方形的对角线。那么,看图1的分法,你会发现四块土地依然是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图1的分法与图2对角线分法相比较,有何共同之处呢?肯先,两条直线垂直相交;其次,交点位于同一位置,即正方形的中心。
想想看,还有其他方法吗?
2. 材料发散
以某种材料为基点,设想它的多种用途,并对材料的各种专用特性进行研究、改进,达到要求的目标
请看——
衣橱的材料
(1)木材 (2)金属 (3)塑料 (4)布艺
(5)砖头 (6)水泥 (7)纸板 (8)秸秆
(9)竹子 (10)玻璃 (11)芦苇 (12)石板
以上都是大类,各类还可以继续发散细分,如木材可细分为杉木、松木、樟木等;这是材料类别的扩散。这给我们一个启发:发散不一定都一次到位,可以分层次展开,逐层细化。
一种产品用何种材料制作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完全可以因时因地而易。东西南北、城市山村盖的房子都不一样:山村盖木板房,城市盖砖头房,南方盖石板房,北方盖地窨房……。
当今科学技术发达,各种新材料层出不穷,可以选择的空间很大。特别是合金工业、塑料工业、石化工业等大发展之后,各种可替代的材料不断涌现,为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思想守旧的人只知沿用老材料,总是出不了新;思维灵活的人善于使用新材料,为社会创造新气象。
3. 功能发散
以某种事物(品)功能为扩散中心,设想这种功能的其他用途。
事物的主要功能绝不是唯一的;多种多样的事物属性联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通过了解事物的不同属性,就能发现事物不可胜数的功能。
请看——
鞋子的功能
鞋子的主要功能是“穿”,但一经发散,便可以找出不胜枚举、难以穷尽的其他功能:
(1)护脚 (2)保暖 (3)防水(雨鞋) (4)增高
(5)按摩 (6)透气(凉鞋) (7)助行(钉鞋) (8)吸汗
(9)遮丑(脚病) (10)助跳(弹性鞋)
(11)行业标志(军用鞋等) (12)民族标志(民族鞋)
(13)速行(滑冰鞋) (14)防滑(登山鞋)
(15)束脚(三寸金莲) (16)照明(鞋子带彩灯)
(17)打人(电视剧常见) (18)藏存折(某贪官家)
(19)藏情报(地下工作者) (20)破案(辨鞋印)
(21)取水饮(某矿工在矿井坍塌时以鞋取水饮用)
(22)判断投井者(古之投水者将鞋子留于井旁)
(23)垫桌脚(常见以海绵拖鞋垫桌脚)
(24)镇纸(某君书写毛笔大字为避风吹以鞋镇之)
(25)堵漏水洞(某君临时用海绵拖鞋堵塞水洞)
(26)作“凶器”(某君以皮鞋头踢人,以皮鞋跟踩人)
(27)切下海绵可有多种多样用途
(28)切下皮革可有多种多样用途
(29)切下布料可有多种多样用途
(30)解下鞋带可有多种多样用途
除此之外,还可以想出许许多多的用途:
与写字联系:鞋子可以当笔在沙滩上写字;
与手机联系:鞋皮割下来可以做手机套;
与吃饭联系:牛皮可以炖着吃(长征时);
与舞蹈联系:可以生产轻盈舞蹈鞋;
与电脑联系:鞋皮可以做成鼠标垫。
……
尊敬的读者,您也来练习一下吧,管保您联系什么就有什么;联系越多思路越广,无穷无尽。不信,就请试试看。
联想就靠发散思维,也叫辐射,就是从一个问题出发,引出无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朝各个不同方向喷射;也像万向喷头一样,朝四面八方喷洒。
4. 方法发散
就是以人们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为扩散点,设想出各种可能性方法的思维活动。
请看——
取暖的方法
(1)晒太阳 (2)用火笼 (3)开空调
(4)到热带地区去 (5)开浴霸 (6)多用电灯
(7)多穿衣 (8)激烈运动 (9)钻被窝
(10)摩擦 (11)搓雪 (12)喝开水
(13)泡温泉 (14)吃饱饭 (15)拥抱
(16)电热毯 (17)站锅台 (18)开电炉
(19)接近太阳 (20)激动
朋友,您一定要问,“接近太阳”也可以“取暖”吗?是的。只要能“取暖”,什么办法都可以。明确了这一点,大家一定还可以补充很多方法途径,那就继续发散吧。
5. 因果发散
因果发散是以事物发展的因或果为发散点,设想出由因及果或由果及因可能的思维活动。
请看——
经营失败的原因
(1)经营者水平不高 (2)员工素质不佳
(3)体制结构不合理 (4)管理手段落后
(5)科技含量太少 (6)产品陈旧老化
(7)宏观决策失误 (8)微观操作不力
(9)利润分配不公 (10)内部关系失洽
(11)天灾人祸突降 (12)国家政策变动
(13)市场风云突变 (14)骨干人员叛离
(15)商业机密失窃 (16)三角债务拖垮
这是因果扩散例,以“果”为辐射源,以“因”为半径。以果溯因,推求导致某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如能全面发散,必能追出事项源头;相反,以因推果,多方发散,可以预见未来,避免盲目。
五、发散思维自我训练:试试你学得如何
1. 如果家家户户都能上网,世界将变得怎样?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通信范围广阔;资源获取方便;生活、工作、学习无区域性;网上交易为主要消费方式;世界各个国家统一语言或货币;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成为重要问题;网络通信行业发展迅速……
2. 如果人都长得一样,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能靠相貌进行识别,身份证失效,需要研发新的身份验证方法;整容行业火爆或者无人整容;长幼年龄无法辨别;镜子无用处,视觉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