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及彼 顺藤摸瓜——联想思维

第三节 由此及彼 顺藤摸瓜——联想思维

什么是联想思维?请看——

抱娃热销之谜

某君曾生产了一种叫“抱娃”的黑皮肤玩具在百货公司销售。他为了宣传这种玩具,还刊登了广告。可是这种玩具的销路一直不好,几乎无人问津。百货公司让他把产品拿回去。无奈,他只得把“抱娃”取了回来,堆放在仓库里。

个人的儿子是一位肯动脑筋的年轻人。他注意到,百货公司里有一种身穿游泳衣的女模特模型,女模特模型有一双雪白的手臂。他想:假如把这种黑色的“抱娃”放在女模特模型雪白的手腕上,那真是黑白分明。有了这种鲜明的对比,说不定顾客会喜欢“抱娃”呢。于是这位年轻人决定试一试。他费尽了口舌,终于说服了百货公司,同意让女模特模型手持抱挂。这一招果然奏效。凡是从女模特模型前走过的女孩都会情不自禁地打听:“这个‘抱娃’真好看,哪儿有卖?”原来无人问津的“抱娃”,一时间成了抢手的热门货。

后来,这位年轻人又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请了几位白皮肤的女士,身着夏装,手中各拿一个“抱娃”,在繁华的街道上“招摇过市”,一下子吸引了大量过往行人的注意,连新闻记者也纷纷前来采访。第二天,报纸上竞相刊登出照片和报导。没想到,这一成功的推销竟然掀起了一股“抱娃”热。

归根结底,“抱娃”推销术之所以收到了奇效,是因为这位年轻人成功地运用了联想思维中的相反联想。

一、联想思维的定义与作用:明晰概念,把握功能

1. 联想思维的定义

联想思维是发散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简单地说,联想思维就是通过思路的连接把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或事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新的成果的思维过程。

请看——

裙下摆—救生圈—充气雨衣

有位学生放学回家正值大雨倾盆,这位小学生虽然身着雨衣,但是雨衣贴着裤腿,雨水顺着雨衣灌满了两只雨鞋。“有没有办法让雨衣不贴身呢?”这个问题一直在他脑中盘旋。

有一次,他和父母一同去观看文艺演出,舞台上的演员在跳舞旋转时,长裙的下摆像伞一样徐徐张开了。他的头脑中立刻闪现出了使雨衣不贴裤腿的灵感,“对,如果雨衣也能像裙子那样张开,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可是走路又不能旋转,这怎么办?”回到家里,他眼前还是旋转着的长裙,目光却落到了一个塑料救生圈上,终于灵感又一次帮助他解决了难题:将雨衣下边做成一个救生圈,穿的时候吹足气,不就不贴在身上了吗?“充气雨衣”诞生了,他因此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一等奖。

由一个事物想到了另一事物,这种心理活动每个人都有过,但这种联想属于记忆联想。它是由于过去这类事物及它的对应关系曾被我们感知过,一旦再遇到其中一个时,头脑会自动搜索过去已确定的关系,从而与其恢复联系。如看到母校,想起班主任;看到过去的同学,想起与他的往事……

由带钩草籽想到子母扣,由张开的长裙下摆想到不贴身雨衣,都是由眼前感知的事物想到了一个现实中还没有的新事物。这一过程不是曾有经历的简单重现,而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认识一个事物的关键或两种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产生新的信息的过程,虽然这一思维过程简洁,甚至是压缩的,但这确实就是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由此想到彼,并同时发现它们共同的或类似的规律的思维方式。

首先,“此”与“彼”的含义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点:“此”与“彼”都是泛指,可以是事物、现象、表象、概念。不同点:在联想思维中“此”是指感知或感知过的事物等,“彼”是指新的,或者说自己从没感知过,甚至客观世界中还没有的事物、判断、设想等。例如,在我们前边举的事例中的“此”是“带钩的草籽”和“长裙下摆”,而“彼”则是“子母扣”“充气雨衣”。

其次,联想思维把“此”与“彼”之间联系起来,是因为它们有共同或相似的地方,这是一次思考的结果!

因此,我们说联想思维应该是既有联想特点又有思维属性的思维方式。

2. 联想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作用

联想的作用是使两个看上去没有关系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产生创新设想和成果。

例如:蜘蛛网与吊桥;花蝴蝶与迷彩伪装;地毯与足球场上用的人造草皮。

科学家的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由联想引起的。联想是发明创造的启动器,一个想有所成就的人,必须善于联想。

人工牛黄的诞生

天然牛黄是非常珍贵的药材,只能从屠宰场上碰巧获得。这样偶然得来的东西不可能很多,因此很难得到,也无法满足制药的需求。其实,牛黄这种东西,只不过是由于某种异物进入了牛的胆囊后,在它的周围凝聚起许多胆囊分泌物而形成的一种胆结石。一家医药公司的员工们为了解决牛黄供应不足的问题,集思广益,终于联想到了“人工育珠”。既然通过人工将异物放入河蚌体内能培育出珍珠,那么,通过人工把异物放进牛的胆囊内也同样能培育出牛黄来。他们设法找来了一些伤残的菜牛,把一些异物埋在牛的胆囊里,一年后,果然从牛的胆囊里取出了和天然牛黄完全相同的人工牛黄。医药公司员工运用联想思维的对比联想创新思维,在了解到牛黄生成的机理后,对比人工育珠的过程,联想到通过人工将异物放入牛胆内形成牛黄,从而制成了人工牛黄。

沙丘与发动机

在研究喷气发动机燃烧器时,气体湍流紊乱造成燃烧不稳定的问题困扰着研究人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科技工作者想到大漠里的沙丘。

无论风怎么吹,一座座沙丘都能保持十分稳定的形状。原因是气流后面的流场绕过沙丘后形成的旋涡特别稳定。研究人员将沙丘现象与燃烧器问题联系到一起:如果将喷气发动机燃烧器改为沙丘形状,必然可以使喷气发动机内的火焰十分稳定地燃烧,大大提高喷气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科技工作者将沙丘与发动机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了起来,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发明了“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

二、联想思维的类型:进一步认识联想思维

1. 类似联想(相似联想)

类似联想是指从某些事物的特性联想起它可以运用于别的事物的现象。

请看——

小酒瓶与潜水艇

19世纪末,有个叫莱克的美国青年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制造了一艘密闭的船只,希望它能潜入水底,成为潜水艇。但是,两大问题无法解决:一是怎样做才能使船不必另外施压而自行潜入水中,二是怎样做才能使船在水中保持平稳。反复思考,反复修改,都未能解决问题。

那一天,它与几个朋友到海边野餐。酒足饭饱之后,他们尽情地嬉闹。玩到尽兴时,竟拿起空酒瓶比赛投掷:一个个酒瓶飞向大海,都咕咕几声,沉入海底;可有一个酒瓶竟晃荡着长脖子,在水面上漂浮着,就是不沉下去。这是为什么?莱克兴趣来了,跳下大海,将那个瓶子取了回来。原来,那瓶酒没有喝完,还有半瓶多。莱克对着酒瓶,若有所思,似有所悟,高兴极了。伙伴们要惩罚那个少喝酒的朋友,莱克却快步跑过去,对他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并连连道谢,弄得大家都莫名其妙。

“下重上轻的半瓶酒原理”给莱克带来灵感,他不断改进,终于制造了“下重上轻”的双壳体潜艇。

2. 接近联想(相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人对在空间和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或现象所形成的联想,即由此及彼。如一提起星星,人就容易想起月亮;谈起蓝天,就极易想起白云等,这些都属于接近联想。

请看——

月球仪的诞生

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名叫阿布鲁特的退休老人。他和不少退休老人一样,每天都是以看电视来消磨时间。有一天,电视里播放有关月球探险的节目。在电视屏幕上,主持人煞有介事地将月球平面图摊开,并口若悬河地加以讲解。阿布鲁特老人心想:“看这种月球平面图,效果不好。月球和地球都是圆的,既然有地球仪,同样也可以有月球仪。地球仪有人买,月球仪肯定也会有人买。”于是,老人开始倾注全部精力制造月球仪。当第一批月球仪做好以后,老人就在电视和报纸上刊登广告。果然不出他所料,世界各地的订单源源不断地飞来。从此,他每年靠制造月球仪就可赚一千四百多万英镑。老人运用的就是接近联想思考法,从地球仪联想到月球仪,创造出了大量的财富。

3. 对比联想(相反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将两种对立的现象联系在一起,或一事物由正面想到反面,或由反面想到正面的现象。

请看——

风浪中的船

古时有个叫赵明的捕头,精明能干,善于观察判断。有一次,他带了几个衙役正在河边巡视,忽然刮起了大风。这时,迎面驶来了一条小木船。船上没见装什么货物,却行驶得十分平稳。这引起了赵明的注意。他略加思考之后决定上船察看。几个衙役在船舱里仔细查看一番,也没看出什么破绽。赵明提出要撬开船板看底舱,船主惊慌起来,但又不能不照办。打开舱底一看,里面果然藏了不少东西。经过当场讯问,弄清了原来藏的正是赵明所要追查的一批赃物。赵明决定上船去查看是因为他看出了刮起大风之后这条小船在风浪中却仍能平稳行驶一点不颠簸,这是一种反常的怪异现象。

他思考这个问题运用了对比联想创新思维方法:没载重物的小船在大风大浪中行驶都不会很平稳,都会颠簸。他把眼前看到的景象同他头脑中相应的形象储存一对比,便想到了这条小船的底舱很可能藏有货物。这一对比联想,使他敏锐地发现和抓住了重要线索。

再看——

俏玩具与丑玩具

有一次,美国艾士隆公司董事长布什耐在郊外散步,他发现有几个小孩正在玩一只昆虫。这只昆虫不但满身污垢,而且长得十分难看,可是这几个小孩玩得却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这使布什耐联想到,市场上销售的玩具都是形象优美的,凡是动物玩具,一个个都面目清秀、俏丽乖巧,假如生产一些丑陋的玩具投放市场,销路又将如何呢?

他决定试一试。于是他叫设计人员迅速研制了一批丑陋玩具向市场推出:有橡皮做的“粗鲁陋夫”,长着枯黄的头发、绿色的皮肤;有一串小球组成的“疯球”,每个小球上都印着丑陋不堪的面孔……这些丑陋玩具上市后,大受欢迎,给艾士隆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尽管它们的售价大大高出了一般玩具,但销路却长期不衰。

4. 因果联想(连锁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将在现实中有因果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心理现象。非洲人经常利用狒狒来寻找水源,就是一种因果联想。

请看——

温州人倾听科索沃炮声

科索沃炮声隆隆,浙江温州商人张先生却动身到欧洲,步步逼近战争中心地带科索沃。他考察了周边国家的市场供应情况,关注着战争给南斯拉夫带来的经济破坏,深入了解战区人民生活状况。通过这次冒险行动他得出了一个结论:物质匮乏,特别是轻工业产品。

带着自己的结论,张先生调动个人力量,组织大量物资,运送到与科索沃相邻的国家与地区贮存起来。对他的举动,家人担心,人们不解,他却心中有数——今天的战场,就是明天的商场;他人的战场,就是我们的商场。

事实果然不出所料,战后的人民急需增添各种生活必需品。由于事前做好了各种必要的准备,战火刚熄灭,他的商品就立即进入商店,搬上柜台,抢得了先机。待人们醒悟过来,慌忙组织货源时,他已先期占领了市场。

在这个例子中,张先生通过发现战场与商场的联系,明白战火熄灭之后必是商场竞争,因而抢先一步,提前筹划,预先准备,在第一时间里冲入市场,从而占领了先机,赢得了主动。

5. 飞跃联想(自由联想)

飞跃联想是指在看上去没有任何联系或相距甚远的事物间形成联想,以引发出某种新设想。

请看——

南极冰状输油管道

美国的一个南极探险队首次准备在南极过冬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队员们打算把船上的汽油输送到基地上,但由于输油管的长度不够,当时又没有备用管子,无法输送。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队长帕瑞格突发奇想:南极到处都是冰,能不能用冰来做成冰管子呢?由于南极气温极低,屋外能“点水成冰”,这个联想并非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可以用冰做管子,但怎样才能使冰成为管状又不至于破裂呢?帕瑞格又想到了医疗上使用的绷带,在出发时带了不少这样的绷带,他们试着把绷带缠在铁管子上,然后在上面浇水,让水结成冰后,再拨出铁管子,这样果然就做成了冰管。他们再把冰管子一截一截地连接起来,需要多长就接多长。就是依靠这些冰制的管子,解决了输油管长度不够的难题。在解决这个难题中运用的是异同因果思考法。

异同因果思考法是指根据实践的需要,对一些现象上毫无联系的事物进行联想。

比起其他的联想,异同因果可以在更广阔的思考范围内进行,思考的跨度更大,自由度更高。尤其是在科技方面,许多发明创造都是飞跃联想的产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顿—苹果—万有引力”,牛顿从自然界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苹果落地,联想到引力,又从引力联系到质量、速度、空间距离等因素,进而推导出力学三大定律。

三、联想思维自我训练:试试你学得如何

1. 相似联想

例:

喜欢—喜爱 心疼—疼爱 非常—特别 华丽—美丽 宽阔—广阔

敏捷—灵敏 抵抗—反抗 环绕—围绕 清晰—清楚 秀丽—美丽

练习:

悄悄地 信息 或许 议论 方法 惊讶 培育 快活 渐渐 争辩 黑压压 毫不在乎 温暖 诚实 严寒

2. 接近联想

例:

下雨—雨伞 乌云—雷雨 孩子—父母 皇帝—皇后 大海—沙滩 衣服—衣架 冷饮—冰淇淋 桌子—椅子 猫—老鼠 水—火

练习:

钢笔 学生 教师 电视机 汽车 红 山 豺狼 钢铁 火焰

3. 反向联想

例:

上—下 天—地 热—冷 胖—瘦 笑—哭 老—少

练习:

抬头 简单 胜利 夏天 长处 浪费 难过 紧张

4. 因果联想

例:

打针—护士 艺术—画画 科学—电脑 灭火—消防车

练习:

国家 物理 化学 社会 走私 数学 法院

5. 飞跃联想

例:

电—能源—石油—战争—伊拉克—美国—科技—强大

练习:

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下列词语做飞跃联想

速度 力量 自由 正义 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