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发力 出奇制胜——逆向思维

第四节 反向发力 出奇制胜——逆向思维

什么是逆向思维?请看——

“另类”的求职简历

我国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怎样才能让自己在人才济济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呢?逆向思维简历将使你与众不同。

不少求职者为了吸引招聘方的眼球,在简历上列举了许多荣誉和成绩,结果啰啰唆唆一大堆,能给招聘单位留下深刻印象的优点反而湮没其中,未能凸显出来。笔者的一位朋友是个有心人,论学历,他只是大专毕业,如何才能在本科生扎堆的不利情况下,让对方看上自己呢?他使用逆向思维,在简历的撰写上来了个“倒叙”。一般来说,简历总是从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等开始的,他却从用人单位都比较注重的“工作经验”入手,先声夺人,开篇就牢牢吸引住了招聘方的注意力。

同时,与众多求职者不惜重金包装自己、不惜笔墨吹嘘自己相反,他有的放矢地介绍了自己的“缺点”。这里他玩了一点小花样,因为这些所谓的“缺点”正好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特点”,结果他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如今的用人单位早已将用人观念从寻找“最优秀的人”转变为寻找“最有特点的人”。用逆向思维写就的求职简历,最容易显现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工作风格和发展潜力。求职者们不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试一试,到时候,用人单位自然会对你格外留心。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明晰概念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逆向思维是指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也称“反向思维”或“求异思维”。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二、逆向思维的类型:进一步认识逆向思维

1. 反转型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属性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

请看——

风力灭火器(功能逆向)

现在我们看到在扑灭火灾时消防队员使用的灭火器中有风力灭火器,风吹过去,温度降低,空气稀薄,火被吹灭了。一般情况下,风是助火势的,特别是当火比较大的时候。但在一定情况下风可以使小的火熄灭,而又相当有效。

刨床的改变(结构逆向)

传统的木工刨床是刨刀在固定的位置旋转着,待加工的木料由工人用手将其推向刨刀,这种机械稍有不慎便会使手指伤残。国内外一些木工机械专家为防止工伤,提出了包括借助光电技术在内的各种防护措施,然而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念了一年半小学的农村木工李某,运用逆向思维方法,改变了刨床的传统结构,设计出让木料固定不动,刨刀来回移动的新型刨床,这样在加工过程中就不用以手持木推行,杜绝了工伤的发生。此发明获得专利后转让给昆明拖拉机厂,第一年就创产值1 200万,获利480万元,求购信函厚达1.5米。

反向电视机(属性逆向)

日本索尼公司的总工程师井深大有一天去理发,一边理发,一边在玻璃镜子里看电视,但是他看到的电视图像正好相反,眼睛不舒服,心里很别扭。突然,计上心来:如果设计一种反向画面电视机,那么就能在镜子里看到正面画面。于是,他回到公司,利用既有的设计、生产、经营正面电视的独家优势,设计、生产、经营反向画面索尼电视机,生意非常兴隆。一是许多医院添置这种反向电视机,让卧床病人在镜子里看电视,能够调节心理、安心养病;二是理发店、美容院也大批订购,以吸引顾客;三是体育机构、训练中心大量买进反向电视机,训练运动员以左手对付习惯用右手的对手,或以右手对付习惯用左手的对手;四是不少顾客为了避免电视机有害辐射,特地要在镜子里看反向电视。这种逆向思维居然开拓了一个电视机的庞大市场。

2. 转换型逆向思维法

转换型逆向思维法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请看——

在叫骂中获得新生

春秋时期,齐顷公被晋国军队打败,情况危急。他的侄儿逢丑父与他互换衣服,使他得以逃脱。逢丑父被晋军误认为是国君,被俘虏了。晋军大将得知上当后,十分恼火,下令杀掉逢丑父。逢丑父高声叫喊:“从古到今,还没有自愿代国君去死的人,现在有一个就在这里,可晋国却要将他杀死,从此以后,你们晋国再不会有牺牲自己来保护国君的人。晋国的臣子们,请将我当作一面镜子吧!”晋国的大臣、大将们沉思了很久,觉得他说得有道理,终于将他放了。

3. 缺点逆向思维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方法。这种方法并不以克服事物的缺点为目的,相反,它是将缺点化弊为利,找到解决方法。

缺点逆用法的原理: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即利弊共存。利弊关系的这种统一属性是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莎士比亚有句名言:“事情没有好坏,只在于你如何看待。”

请看——

美国“饭桶演唱队”

“饭桶演唱队”的前身是“三人迪斯科演唱队”,由三名肥胖得出奇的小伙子组成,演唱的题材大多是关于食品、吃喝和胖子等笑料,很受市民欢迎。有一次他们在欧洲演出,有家旅店的经理见他们个个又肥又胖,穿上又宽又大的演出服,简直与三只大桶一般无二,建议他们创作一首“饭桶歌”唱唱,说这样会相得益彰。经理本是嘲弄他们,三个胖小伙也着实又恼又怒,但转念一想,对,肥胖就肥胖,干脆将“三人迪斯科演唱队”改为“三人饭桶演唱队”,他们即兴创作了《饭桶歌》,第一天演唱便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三人录制的《三个大饭桶》唱片,一发行便是十万张,几天即被抢购一空。

试想一想,肥胖的人何止千万?如果不是经理先生恶意嘲笑,三个小伙子又怎么想到不遗余力地张扬自己的缺点呢?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来,缺点固然有其不足的一面,但发现缺点、认识缺点、剖析缺点并积极地寻求克服或者利用它的方法往往能创造一个契机,找到一个新的出发点。

再看——

扩大缺点成优点

天津一家毛织厂生产一种呢子衣料,由于原料成分不同,布料常出现一种小白点。消费者视小白点为疵,认为是次品,购买热情不高。产品销路打不开,企业领导为此伤透了脑筋。技术人员虽多方努力,均无力改变。后来,设计人员灵机一动,变消除白点为扩大白点,不仅让它大起来,而且让它多起来,并名之曰“雪花呢” 。产品投放市场后,掀起一股销售旋风,企业颇多得利。

读者朋友,我们不由得感叹:思维真是万能的,变通真是太奇异;明明是缺点,稍稍一变,却成了卖点。这就是变通的奇妙之处。

将错就错,有时候就是一种最好的变通方式。在无力纠错时,转而扩大错误,以劣为优,化丑为美,实在是一项聪明的举动。事物之美丑本是相对的,纯白之中沾黑点是污,纯黑之中有白点是疵。若黑白有规则相间则为图案,属于美。

三、逆向思维的例证:生动实例 启迪思维

反向性是改变常规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考方式。这种方式、手段与正向思维的反差越大,背离越明显,其设想越新颖。

1. 日常生活中逆向思维获成功

请看——

老人与年轻人

一位老人退休后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安静,不久有三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你们玩得真开心。”他说:“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将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三个年轻人很高兴,更加卖力地表演“足下功夫”。不料三天后,老人忧愁地说:“通货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他们每天继续去踢垃圾桶。一周后,老人又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了。”“两毛钱?”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表演呢,不干了!”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让老人高兴起来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2. 科研中逆向思维创奇迹

请看——

日本的“反复印机”

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却又是一个资源贫乏国,因此他们十分崇尚节俭。当复印机大量吞噬纸张的时候,他们一张白纸正反两面都利用起来,一张顶两张,节约了一半。日本理光公司的科学家不因此而满足,他们通过逆向思维,发明了一种“反复印机”,已经复印过的纸张通过它以后,上面的图文消失了,重新还原成一张白纸。这样一来,一张白纸可以重复使用许多次,不仅创造了财富,节约了资源,而且使人们树立起新的价值观:节俭固然重要,创新更为可贵。

用软轴代替了硬轴

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诞生的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

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压碎冰块的,因此它的头部都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而且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所以这种破冰船非常害怕侧向漂来的流水。苏联的科学家运用逆向思维,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新的破冰船设计得非常灵巧,不仅节约了许多原材料,而且不需要很大的动力,自身的安全性也大为提高。遇到较坚厚的冰层,破冰船就像海豚那样上下起伏前进,破冰效果非常好。这种破冰船被誉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破冰船”。

两向旋转发电机

由我国发明家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诞生于1994年,同年8月获中国高新科技杯金奖,并受到联合国TIPS组织的关注。1996年,丹麦某大公司曾想以300万元人民币买断其专利,可见其发明价值之巨大。说到“两向旋转发电机”的发明,也应归功于逆向思维。翻阅国内外科技文献,发电机共同的构造是各有一个定子和一个转子,定子不动,转子转动。而苏卫星发明的“两向旋转发电机”定子也转动,发电效率比普通发电机提高了四倍。苏卫星说:“我来个逆向思维,让定子也‘旋转起来’。”这是他得以发明“两向旋转发电机”的思维基础。

3. 经商中逆向思维得商机

请看——

凤尾裙与无跟袜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逆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成功试制无跟袜,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商机。

4. 竞技中逆向思维获金牌

请看——

篮球教练送分求胜

在欧洲一次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队相遇。离终场时间只剩8秒了,保加利亚队领先2分,且握有发球权。可是,依循环赛制,保加利亚队需超出5分方可出线。8秒钟需进球3分,难!人们都料定保加利亚队难逃出局的命运。此刻,保加利亚队教练要求暂停,引来观众一阵哄笑。人们认为,捷克队只要不犯规,守住3分线,放手让保加利亚队投2分又何妨!待自己得到发球权,耗掉所剩无几的几秒钟,保加利亚队就只能踏上归程了。

可是,暂停结束,重新开赛后,局势发生了意想不到变化。那么,保加利亚队教练是如何部署战斗的呢?

按场上局势,保加利亚队的最佳方案当然是抓紧最后8秒,投入3分。途径有二:其一,把球交给神投手,远距离投篮命中。这是积极战术,最为理想。可是,神投手能否神准,对方的干扰会不会影响战绩,自身的心理压力能否排除,一切都是未知的,万一走了神怎么办?况且,将全队命运系于一球,险也冒大了吧!其二,2分投篮,并引诱对方犯规以加罚1分。这个办法有点消极,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案。不过,捷克队能犯规吗?他们明白,坦然让你投入2分,球在我手中,还愁消耗不掉终场前为数不多的几秒钟吗?一厢情愿的事靠不住。

重新开赛后,只见保加利亚队球员发球后并不急于往前冲,磨蹭了几秒钟后,虚晃一下即掉转180度朝自家篮下跑,待距篮一、二步远的时候,突然跃起投篮,球应声入网。

这时,哨声响了,全场比赛时间到了。全场观众目瞪口呆,保加利亚队球迷大骂“叛徒”。

裁判员高声宣布:双方打成平局,休息后再打加时赛。

这一下,球场沸腾了,球迷大悟了:送上2分,打个平手,为自己创造一个起死回生的宝贵机会。

加时赛的结果是,保加利亚队超出6分,出线了。

保加利亚队教练的非凡才智源于创新思维。眼看大势已去,孤注一掷也希望渺茫,他临危不惧,镇定自若,逆向求变,终于另辟蹊径,置之死地而后生。他的精明之处在于,不仅想到自家积极得分,也想到自家主动失分;既想到循环赛制,也想到球场规则。将二者扣合为一,突破常规比赛思路,削长为短,看似自砸家门,实则企求成功。事实告诉我们,道路不是唯一的,逆向求异,常能在绝望中迎来一缕曙光。

四、逆向思维自我训练:试试你学得如何

有一道趣味题是这样的:有四个相同的瓶子,怎样摆放才能使其中任意两个瓶口的距离都相等呢?可能我们琢磨了很久还找不到答案。那么,办法是什么呢?

原来,把三个瓶子放在正三角形的顶点,将第四个瓶子倒过来放在三角形的中心位置,答案就出来了。

把第四个瓶子“倒过来”,多么形象的逆向思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