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2 展示设计相关的尺度

学习任务2 展示设计相关的尺度

任务概述

本次的学习任务是熟悉展示设计相关的尺度概念,分六个方面展开,分别为人体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展示设计陈列密度、展示设计中的展架展板高度、人的视觉特征、人的视觉运动规律、观展的视区分布等内容。要求重点学习人体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陈列密度、展架展板高度等内容;了解人的视觉特征、视觉运动规律、观展的视区分布等内容。

任务目标

●掌握人体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陈列密度、展架展板高度等,能掌握展示设计基本尺度概念,熟记展示设计陈列密度和展示的展架展板的最佳高度

●了解人的视觉特征、视觉运动规律、观展的视区分布等视觉要素内容,学会在设计实践中自觉运用这些视觉要素,在展示设计中养成以最佳尺度确定道具尺寸的基本职业素养

学习内容

一、人体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

静态尺寸又称结构尺寸,是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测得的尺寸。静态尺寸主要包括人体在站姿、坐姿、跪姿、卧姿等四种状态下进行测试而获得的数值,包括头、躯干、手足四肢的标准位置和大小尺寸等,这是人体结构的基本尺度特征。一般来说,展示设计主要关注人体处于站、坐两种姿态下的静态尺寸,而跪姿和卧姿两种姿态下的静态尺寸很少涉及。

动态尺寸又称机能尺寸,是人体处在各种运动或各种动作状态时各个部位的尺寸值,以及动作幅度所占可容空间的尺寸。动态尺寸主要包括人在原地的肢体动作状态和行进状态中进行测试所得的数值。对于展示设计来说,人在直立、下蹲、弯腰俯身时的肢体纵向动态数值,以及上肢在左右向伸展中的横向动态数值值得关注和参考。(图1-18)

图1-18 人体的静态尺寸和动态尺寸分析(单位厘米)

二、展示设计陈列密度

它是指空间分割与组织,体现展示与人行通道等要素的关系,即展示道具与空间总面积之间的百分比数,常规条件下以30%~60%较合适。

适当的展会陈列密度不仅可提高营销的效率,也能使观众在轻松的气氛中参观。如果陈列密度过大,容易造成参观人流的拥挤堵塞,使参观者心情烦躁、视觉疲劳;陈列密度过小,又会使展示空间利用率过低,显得空旷、乏味,影响参展商家的经济效益。(图1-19)

图1-19 展会布展与空间总面积之间的关系示意

三、展示设计中的展架展板高度

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人的最佳视觉区域是在水平视线高度以上20cm与以下40cm之间的60cm宽的水平区域。参照我国成年男子平均身高 167 cm 计算,视高为154.7cm;成年女子平均身高156cm,以视高144.3cm作为参照值,二者平均视高约为150cm;接近这一尺寸的上下浮动值为110~170cm。这一数值区域可视为黄金区域,陈列在此区域中较易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展示区的陈列高度,因受观者视角的限制而产生了不同功能的垂直区域范围。为此,我们得出:地面以上80~250cm之间为最佳陈列视域范围。一般将离地板60~190cm的水平区域称为商品的有效陈列区域。这是一个能被观众主动注视的范围。60cm以下、190cm以上的区域是观众不易注视接触的区域。

80cm以下至地面可作为大型展品的陈列区域,如企业机械样品、道具、模特等;距地面250cm以上空间,可根据展示空间的情况作为大型平面展品(大型喷绘画面,如纺织品、壁挂等)陈列区域,一般情况需要离开一定距离观看。(图1-20)

图1-20 按我国人体计测尺寸平均1680mm计算的陈列分析(单位mm)

在现实应用中,60cm以下的区域常作为仓储空间使用,而190cm以上的区域有多种用途,如广告的布置、导引系统的标识、企业形象的宣传等。陈列小件展品的平桌柜的桌面离地约100cm,总高不超过150cm。这样的设置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最佳视觉位置。

四、人的视觉特征

1.色觉

人眼识别不同颜色的机能称为色觉,即光线的不同波长对人的视网膜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产生色觉感受。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黄色、蓝色、绿色。色觉视野与被视对象的颜色和其背景衬色产生的对比有关,如以白衬黑和以黑衬白所产生的效果就完全相反。展会设计中应以人的视觉范围设定色彩的搭配和物件的大小。

2.视野

人的视觉特征之一是视野,它是人头部与眼球处于固定状态时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反映的是人视网膜感光机能的状况。

一般视野是人的眼睛在15°左右的视觉范围内所感受的空间,在此范围内人的视觉分辨力最强,是最佳的视觉范围。(图1-21)

图1-21 最佳的视觉范围分析(单位mm)

3.视角、视力和视距

视角是人在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物体的尺寸越小,离观察者越远,则视角越小。它与观察的距离和所视物的两点距离有关。设计中,视角往往是确定设计物尺寸大小的依据之一。

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即眼睛分辨物体细部微结构的最大能力,又称视敏度。视力的好坏由视网膜分辨影像能力的大小来判定,然而当眼的屈光介质(如角膜、晶体、玻璃体等)变得混浊或存在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时,即使视网膜功能良好的眼视力仍会下降。它随照明度、背景亮度以及物体与背景对比度的增大而增大。

视距是由竖向与横向视角所决定,视距一般为展示商品高度的1~2倍,展示品越大,则视距必须加大,相反则减小。视距与展厅内的照明强度成正比,若光线充足则明度较高,可增大视觉,反之则减小。(图1-22)

图1-22 平视垂直视角变换分析(单位mm)

五、人的视觉运动规律

人眼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因此,展示内容的次序排列亦应适应人的视觉运动特征。平面布局次序通常按顺时针方向组织。(图1-23)

图1-23 依据人的视觉运动规律所进行的参观流线分析

人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

眼球上下运动比左右运动容易产生疲劳。

两眼的运动总是协调的、同步的,在正常情况不可能一只眼睛转动而另一只眼睛不动,在一般操作中,不可能一只眼睛视物而另一只眼睛不视物。因此,通常都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

人眼对所视物的直线轮廓比曲线轮廓更容易接受。

颜色对比与人眼辨色能力有一定关系。当人从远处辨认前方的多种不同颜色时,其易辨认的顺序是红、绿、黄、白,即红色最先被看到。所以,停车、危险等信号标志都采用红色。两种颜色相配在一起时,易辨认的顺序是:黄底黑字、黑底白宇、蓝底白字、白底黑字等。

六、观展的视区分布

1.水平方向视区

(1)中心视角10°以内是最佳视区,人眼的识别力最佳。

(2)人眼在中心视角为20°范围内是瞬息视区,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别物体形象。

(3)人眼在中心视角30°以内是有效视区,需要集中精力才能识别物体。

(4)人眼在中心视角120°范围内为最大视区,对处于此视区边缘的物体,需要投入相当的注意力才能识别清晰。人若将其头部转动,最大视区范围可扩展到220°左右。

2.垂直方向视区

人眼的最佳视区在视平线以下10°左右,视平线以下10°至视平线以下30°范围为良好视区,视平线以上60°至视平线以下70°为最大视区。最佳视区与水平方向相似。(图1-24)

图1-24 视区分布分析

特别提示

展示设计中的基本尺度。

观展的视区分布。

人的视觉运动规律。

拓展提高

人体工程学尺寸参考

一、人体基本尺度

1.体重(男:68.9 女:56.7)

2.身高(男:173.5 女:159.8)

3.座直臀至头顶的高度(男:90.7 女:84.8)

4.两肘间的宽度(男:41.9 女:38.4)

5.肘下支撑物的高度(男:24.1 女:23.4)

6.坐姿大腿的高度(男:14.5 女:13.7)

7.坐姿膝盖至地面的高度(男:54.4 女:49.8)

8.坐姿臀部至腿弯的长度(男:49.0 女:48.0)

9.坐姿臀宽(男:35.6 女:36.3)

二、通道基本尺度

1.主通道宽:1200~1300mm

2.内部工作道宽:600~9003mm

3.单边双人走道宽:1600mm

4.双边双人走道宽:2000mm

5.双边三人走道宽:2300mm

6.双边四人走道宽:3000mm

7.走道的空间应该能让两个成年人迎面走过而不至于相撞,通常给每个人留出60cm的宽度

三、室内常用尺寸

1.踢脚板高:80~200mm

2.墙裙高:800~1500mm

3.挂镜线高:1600~1800(画中心距地面高度)mm

思考练习

1.展会设计中的基本尺度有哪些?

2.展会设计中的视觉要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