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2 展示空间的色彩搭配
学习任务2 展示空间的色彩搭配
任务概述
本次的任务是学习展示空间的色彩搭配,分七个方面展开,分别是色彩的形成、展示色彩的分类、展示色彩设计的特点、展示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色彩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展示设计的色彩功能、展示色彩对比与色彩配置等。要求重点学习展示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展示色彩对比与色彩配置等内容,了解展示空间色彩的构成要素以及展示色彩设计的特点。
任务目标
●通过学习展示色彩设计了解色彩的形成,熟练掌握展示色彩的分类
●通过学习展示色彩的分类,了解展示空间色彩的构成要素以及展示色彩设计的特点
●通过学习展示色彩对比与色彩配置,熟练掌握色彩设计方法在展示空间的灵活运用
●能够熟练掌握不同类型展示空间有多种多样的色彩设计方法
学习内容
一、展示色彩的基本概念
色彩是人的眼睛中的视网膜接收到光做出反应,在大脑中产生的某种感觉,阐述了光和色是并存的,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色彩就是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应。即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投射到物体上,有一部分波长的光被吸收,另一部分被反射到人的眼睛,经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形成对物体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觉。(图2-18)

图2-18 色彩的形成
1.色彩的形成
17世纪后半期,英国科学家牛顿为改进刚发明不久的望远镜的清晰度,从光线通过玻璃镜的现象开始研究。1666年,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散实验,真正揭开色光之谜。他将一房间弄得漆黑,只在窗户上开一条窄缝,让太阳光射进来并通过一个玻璃三棱镜,结果出现了奇迹:在对面墙上出现了一条七色组成的光带,而不是一片白光,七色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极像雨过天晴时出现的彩虹(图2-19)。同时,七色光束通过一个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条七色光带就是太阳光谱。

图2-19 色彩的形成原理
牛顿之后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告诉我们,色彩是以色光为主体的客观存在,对于人则是一种视像感觉,产生这种感觉基于三种因素:一是光;二是物体对光的反射;三是人的视觉器官——眼。光、眼、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色彩研究和色彩学的基本内容,同时亦是色彩实践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2.色彩的形成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绿、蓝。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0,就是黑色(黑暗)。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图2-20)
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减色法原理。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洋红和黄。(图2-21)

图2-20 光色三原色加色混合原理

图2-21 颜色三原色减色混合原理
二、展示色彩的分类
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重要作用,不同年龄、性别、风俗习惯的人对色彩的喜好不同。在展示设计中,选择不同的色彩营造情调、气氛和创造意境新奇感是非常有效的。
展示色彩设计的关键是要认识色彩的分类、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过渡和色彩的选择。
按视觉效果分类,颜色一般可以分为中性色(非彩色)、彩色两类。其中,中性色包括白色、黑色和灰色(亮灰色、灰色和暗灰色)。
根据颜色对人心理的影响,颜色分为暖、冷两大类色调。把以红、黄为主的色彩称为暖色调(图2-22); 把蓝、绿为主的颜色称为冷色调(图2-23)。

图2-22 暖色调展示设计案例

图2-23 冷色调展示设计案例
三、展示空间色彩的构成要素
1.环境色
展示空间的三界面,即吊顶(天花板)、地面(地板、地毯)、墙面三者的色彩设计对整个展览色调起主导性作用,是基本色。(图2-24)
2.展位色
展品、道具以及工作人员的着装色等是展示设计的中心和主体,其他一切色彩因素都是为了更好地美化和衬托展品色彩。(图2-25)
3.道具色
展示道具色彩设计是为了衬托展品色彩而存在的。道具的面积相对较大时,应该注意道具色彩的统一性。(图2-26)

图2-24 环境色构成的展台效果

图2-25 展位色构成的展示效果

图2-26 道具色构成的展示现场
4.光照色
灯光有着美化或加深展品印象的作用,同时也是统一强化展场内、展位内色调关系的好手段。(图2-27)

图2-27 光照色构成的展示现场
以上色彩组合要素构成了展示设计空间的基础色彩,在展示空间色彩设计中应做到色调的变化与统一,形成完美的展示色彩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色彩设计,首先,要了解构成展示色彩的设计要素有哪些,我们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色彩设计;其次,要知道色彩设计所要达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好的展览的色彩设计总的来讲应该是在统一中求个性的和谐整体。即整个展览的各个展区、展位彼此之间的色调协调统一,同时,各个展位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色,形成一种富有韵律的色彩节奏,犹如绘画实中有虚、有紧有松的节奏变化。
四、展示色彩设计特点
展示设计色彩最终应达到的效果总的来讲应该是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即整个展览从统一求变化的色调是协调统一的;同时,各个展位又有其自身的个性所在。现代展示设计的色彩在展示空间设计中有以下特点:
1.统一性
在展览展示设计中起决定作用的大面积色彩即为主导色,也称主体色调。确定的主体色调要与展示内容主题相一致,吊顶(天花板)、地面(地板、地毯)、墙面三者的色彩设计对整个展览色调起主导性作用,展品、空间造型、照明等方面都应该服从于主色调(图2-28)。为避单调的视觉效果,展览展示的色彩设计通常要有适当的对比关系,但色彩对比不宜过于强烈,要保证色调整体统一。根据展览性质、展览标志来确定展览专用色。一般而言,展览标志的标准色即为展览专用色。每个展览都有自己的标准色。在展示内色彩设计中应充分运用展览专用色,包括墙面海报、悬挂旗帜、指示标牌等处。让参观者进入展馆时就对展览的主题有充分的视觉接触,有利于展览品牌效应的形成。

图2-28 主色调形成的展示空间
2.独特性
在展览展示设计中,局部色彩设计要服从整体色彩设计,同时要考虑产品的个性特点,选择色彩要有利于突出展品,使主题形象更加明确(图2-29)。企业展品的突出,主要是展品与版面、展览道具之间产生的色彩差异,进行对比、烘托而体现出来的。例如,版面是介于展品和环境之间的中间介质,展示版面的色彩有图片、文字、背景色彩等平面内容。版面的色彩主要有底色、图片色彩、文字色彩等。它不仅起到协调场内色调的作用,同时还有传递展览信息的作用。因而,它的色彩设计原则是:版面的色彩不宜过多,形成一个较为明显的体系。可以运用色彩的三大属性(色相、明度、纯度)来达到这一目的:或是用色相差异较小的同类色、近似色来构成,形成色彩体系的完整性;或是用不同的色相,但必须降低彼此的明度和纯度,使视觉有一个平和过渡的舒适效果。同时,可以运用版面上的文字和图片作为调和剂,减弱色彩的对比关系。就一般展览而言,白色和淡色系列常被作为版面色,这些色彩简约、明快的效果使展品更加突出、醒目。

图2-29 突出展品和主题的色彩搭配
3.丰富性
展示色彩设计不仅要统一,还要有变化,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图2-30)。这样展览才会有色彩冲击力、吸引力,能够充分体现展示空间的艺术魅力。利用色相、纯度、明度、肌理等营造有规律的变化。运用色彩表达某种情调与气氛,要根据展示的主题思想内容来设定色彩的基调,在保证主题色调突出的前提下,可以选用几种辅助颜色。根据展场的区位划分确定各展区之间的色彩关系。各展区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个性的变化,成为一种富有韵律的节奏性色彩关系。从整个展场的大范围来看,色调应是和谐统一的,各展区色调彼此之间是一种渐变的关系。同时,各分展区又形成一种更符合本展区展品性质的色调,与其他展区色调有一定的区别性,不致单调乏味、纷杂无序,使人眼花缭乱。

图2-30 统一中求变化的色彩搭配
4.情感性
人们对色彩的感觉透过眼睛的作用,是依存于视觉作用的生理现象,同时透过视觉的冲击作用,各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让人产生不同的感觉。这是与人的心理、生理相联系的,尽管人们在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有差异,但对色彩的感觉还是有共性的。如色彩的冷暖感、空间感、轻重感、软硬感等,这些都明显地带有色彩感性心理效应的特征。
红色:强有力,喜庆的色彩,具有刺激效果,容易使人产生冲动,是一种雄壮的精神体现,给人愤怒、热情、活力的感觉。
橙色:也是一种激奋的色彩,具有轻快、欢欣、热烈、温馨、时尚的效果。
黄色:亮度最高,有温暖感,具有快乐、希望、智慧和轻快的个性,给人的感觉是灿烂辉煌。
绿色:介于冷暖色中间,显得和睦、宁静、健康、安全的感觉。与金黄、淡白搭配,产生优雅、舒适的气氛。
蓝色:永恒、博大,最具凉爽、清新、专业的色彩。与白色混合,能体现柔顺、淡雅、浪漫的气氛,使人感觉平静、理智。
紫色:女孩子最喜欢这种色,给人神秘、压迫的感觉。
黑色:具有深沉、神秘、寂静、悲哀、压抑的感受。
白色:具有洁白、明快、纯真、清洁的感受。
灰色:具有中庸、平凡、温和、谦让、中立和高雅的感觉。
黑、白色:不同时候给人不同的感觉,黑色有时感觉沉默、虚空,有时感觉庄严肃穆。白色有时感觉无尽希望,有时却感觉恐惧和悲哀。
展览展示色彩设计要充分考虑参观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各种颜色给观众带来的不同情感和反应。例如,使用彩色光可以增加展示空间的趣味性和层次感(图2-31)。

图2-31 色彩感觉的共性体验
五、色彩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在展示设计中,应先有色彩基调,但不能太花哨,区分是高调的还是低调的,是暖调的还是冷调的。要有助于展示主题内容的表达,表现某种情调与气氛;有助于突出展品,色彩与展品鲜明对比;要有助于观众参观,不能过于刺激观众的视觉器官;要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了解观众对色彩的喜好和禁忌;有意识地运用色彩,例如运用绿色造成宁静的气氛。比如对于一些展销性质的展示活动,则总是设计成贴近生活的活跃的高色调,刺激参观者的消费欲望,热烈交易气氛,促进场内交易的发生;一般商业性展示活动,大多采用中性、柔和、灰性色调,以突出展品,易于取得色彩上的和谐。
洽谈区:淡雅暖色系列;淡黄、白色等明亮色;淡冷暖色均可;营造平和、清静的合作氛围。
接待区:白色、淡黄色系列;浅黄色、浅红色系列,明亮色;营造迎客、温暖之意。
休息区:淡雅暖色系列;淡黄、白色系列,明亮色;淡暖色、淡冷色系列;营造亲切怡人的休息环境。
多功能厅:浅灰色、淡暖色系列;银色、浅灰色;灰色、灰黄色、灰蓝色冷暖系列,中性色调处理,适应各种活动需要。
六、展示设计的色彩功能
我们面对色彩时,心理会受到影响而引起变化,应用色彩功能来增强展示商品的销售和竞争能力,以及配置商品色彩来诱导和吸引参观者的购买欲望,是展示设计的最终目的。
1.色彩的情绪表现
色彩依明度、色相、纯度而千变万化,人们对色彩的感觉需要透过眼睛的作用,是依存于视觉作用的生理现象,同时透过视觉的冲击作用,会影响人的心理、感情。(图2-32)

图2-32 色彩的心理作用在展示中的体现
2.色彩的空间感
暖色与纯度高的颜色给人前进感(图2-33),冷色与纯度低的颜色则有后退感(图2-34),色彩的空间前后关系与背景相关,亮色向前推进,暗色潜在后面,色彩面积显得小。这种距离感是由于眼睛对色彩波长与折射程度所造成的视网膜相距的差异而产生的。

图2-33 冷色调营造的空间感

图2-34 暖色调营造的空间感
七、展示色彩对比与色彩配置
在展示色彩中,设计师首先考虑的是怎样使展厅中的各种色彩配置和谐得当,这就需要应用色彩对比与配色原理进行设计,展示空间色彩处理中的对比与配置是两个互相联系、不能分割的方面,要使展示色彩与展品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空间。
1.展示色彩的对比
将两个以上的色系放在一起,比较其差别及其互相间的关系,称为色彩对比的关系,简称色彩对比。
展示中的色彩对比是由展品与展品、展品与展具、装饰物以及背景的色彩差别决定的。正确有效地处理这些差别的组合和对照关系,是获得良好色彩效果的关键。展示色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对比方式:
(1)色相对比
它是将色环上任意几种色彩并置在一起形成的对比现象。色相的差别虽是因可见光度的长短差别所形成的,但不能完全根据波长的差别来确定色相的差别和确定色相的对比程度。(图2-35)

图2-35 色相对比的空间作用
(2)纯度对比
纯度对比的强弱取决于对比色彩间纯度差的大小。不同色相的纯度,因其形度相差较大。(图2-36)

图2-36 纯度对比的展示设计效果
(3)冷暖对比
把以红、黄为主的色彩称为暖色; 把蓝、绿为主的颜色称为冷色。把这两种色放置在一起形成的对比即为冷暖对比。(图2-37)

图2-37 冷暖对比的展示设计效果
(4)面积对比
这是一种大与小、多与少之间的对比关系。在设计中互补色一个展位同时出现,会显得不整体,一般采取的方法是面积对比大一些。(图2-38)

图2-38 面积对比的展示设计效果
2.常用的展示设计色彩配色方法
(1)原色搭配
饱和度高,分量感强,在展示色彩搭配时通常是单独使用的,当然也不乏群力协作型,也就是2~3套原色同时出击,提高识别度。(图2-39)
(2)同类色搭配
将一套颜色通过加入黑色或白色使之变深或浅进行搭配,如红色加入白色变成粉红色,深蓝色加入白色变成浅蓝色,在色相相同的情况下纯度发生了变化。同类色搭配给人以柔和、协调的感觉。(图2-40)

图2-39 原色搭配展示设计效果

图2-40 同类色搭配展示设计效果
(3)邻近色搭配
在色环上相邻的颜色,比如红色和橘红色、绿色和蓝色就互为邻近色,邻近色的搭配是在颜色过渡中强调一种和谐与变化。(图2-41)

图2-41 临近色搭配展示设计效果
特别提示
展示空间中的色彩构成。
展示色彩设计的基本原理。
常用的展示设计色彩配色方法。
拓展提高
现代展示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观众参与产生互动来达到展示目的,其中,利用色彩的刺激原理来调动参观者的情绪是一种重要手段。例如“美的”品牌展示,目的是想通过参观者实施参与来进行新产品的推广,所以在展示设计色彩运用上就充分利用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橙黄色主色调来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进而达到展示互动的目的。
思考练习
1.展示空间色彩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2.色彩在展览展示设计中是怎样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