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溪码头
2025年11月01日
利溪码头
利溪码头位于蓬安县嘉陵江东岸。水路上距周口码头20多公里,下距蓬安正源码头10多公里。
利溪码头分两个:一个枯水码头,一个洪水码头。
枯水码头,在嘉陵江边的一个山嘴上,码头长100米左右,可停十余只船。码头离利溪镇大约200米远,古时候修有官道,力夫肩挑背磨,将货物运进运出。
洪水码头,在利溪镇内的米桥边。利溪一镇三桥,古时候三个桥都有廊,叫 “廊桥”,下雨天农民赶场不会打湿脚。洪水天,枯水码头水流湍急,停不住船。船便由嘉陵江驶进利溪河,钻过萝卜桥,进到米桥跟前。在这里装货卸货都很方便,故称这里为洪水码头。
利溪码头主要货物有煤炭、粮食、蔬菜、棉、麻、蚕、茧、丝绸、烟叶,年货运吞吐量大约30万吨。
利溪码头主要辐射马回乡、新园乡、天成乡、龙蚕乡、兴旺镇。自古以来,这些乡镇的粮食都是走利溪码头运出去的。特别是解放后,这几个乡的公粮都要缴到利溪,再从利溪码头上船运往南充或重庆。
解放前利溪码头有搬运工60多人,船工200多人,船只20多艘,设有力行、王爷会。解放后,成立有专业的船队、运输队。
利溪码头的对面是马河坝。马河坝属嘉陵江冲积性平坝,盛产蔬菜、瓜果、烟叶。最出名的要数马河坝马脚杆萝卜,长两三尺,水嫩,远销南充、重庆。利溪码头是马河坝农民的首场,人们在卖萝卜的地方专门修了一座桥,名萝卜桥。
民国初年,伍彝超在利溪镇建万桑园,让农民栽桑养蚕。同时利溪乡绅刘硕甫在利溪码头开办缫丝厂。当时蚕茧生丝大都是由利溪码头运到外地出售。
利溪码头解放后进行过几次修建。20世纪70年代初次改造,90年代进行了第二次改造。后来由于马回水电站扩建,嘉陵江改道,加上公路运输发展迅猛,利溪码头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