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2012年初,时任四川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南充市人大常委会顾问的李志杰同志向中共南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提交了《关于开展南充民间传统文化调研、搜集、整理工作的建议》,得到了各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及时批复。同年三月,南充市及所属各县 (市、区)民间传统文化编辑委员会相继成立,并对辖区内民间传统文化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全面启动,“南充民间传统文化资料”丛书就是这项工作的一个基础性成果。
“南充民间传统文化资料”丛书从搜集、整理到出版,历时四年有余,在此期间,时任市、县 (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分管(联系)宣传、文化工作负责同志大力支持,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市、县 (市、区)人大常委会及教科文卫委员会 (社会事业工委)的联系 (分管)负责同志,以及两级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工作机构还承担了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不少乡 (镇)人大主席团的负责同志也为所在地资料的搜集建言献策。同时,市、县 (市、区)两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尤其是文化馆、档案馆、地志办、住房城乡建设局,以及相关的学会、协会等也为此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提供了极大帮助。
在此次 《古镇·码头》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具体参与的同志大多年事已高,但热爱南充民间传统文化,并以参与此项文化工作为荣。几年来他们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多次深入场镇、码头,座谈采访,实地拍摄影像,倾听各方意见,可谓是呕心沥血,不畏艰难,为该辑资料的搜集、整理奉献了智慧和辛劳。特别要提到的是,不少基层文化工作者也热情帮助征集资料,普通民众亦积极提供资料,为民间传统文化资料的采集作出了无私奉献,他们是此项文化工程的无名英雄。此外,原南充市文化局老领导郭宪伟还对本辑内容进行了审读,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四川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对书稿审阅的认真仔细更是让人感动。在此,我们对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南充民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和编辑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敬表衷心的感谢!
《古镇·码头》由徐方强、肖红涛同志编辑整理。
由于南充境内古镇、码头的历史久远,其史料记载亦不多,资料中定会存在一些错漏;同时又因有的古镇变化较大,过去的老镇图片很难找寻;有的码头或因江河水位变化,或因交通现状的改变而废弃,故而未能在每一个古镇与码头的文中均附上图片。以上问题,敬请专家学者指正、读者见谅。
编者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