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训练

习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消防性能化设计以消防安全工程学为基础,采用的防火设计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按照建筑规范标准进行设计,但其防火设计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必须确保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的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不能(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进行防火设计的消防安全水平。

A.低于 B.等于 C.高于 D.违背

2.建筑消防性能化防火设计师通过对建筑环境中设定火灾场景的火灾风险量化和分析,进而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判断建筑抵御火灾的( )是否满足预设的消防安全目标,从而优化消防设计方案的工作方法。

A.性能指标 B.产品质量 C.材料性能 D.建筑构件

3.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总目标视其使用功能、性质及建筑高度而有所区别,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或者两个目标作为主要目标,并列出其他目标的先后顺序。对于人员聚集场所或旅馆等公共建筑,其主要目标是( )。

A.减小火灾发生

B.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C.减少由于火灾而造成商业运营、生产过程的中断

D.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不会引燃其相邻建筑物

4.建筑内应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和避难逃生设施,为安全疏散和救援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下列不属于疏散设计考虑的因素的是( )。

A.疏散路线要简捷,易于辨认

B.设置简明易懂、醒目易见的疏散指示标志

C.疏散路线设计要符合人们的习惯要求

D.考虑火灾蔓延,建筑物之间要保证一定的防火间距

5.人员行为模型模拟人在火灾中的行为,综合考虑了人与人、人与建筑物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 )是假定人员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疏散,而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及非疏散行为。

A.优化法 B.模拟法 C.风险评估法 D.精细网络法

6.对于建筑火灾而言,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如下图所示。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轰燃发生的阶段是( )。

978-7-111-59805-3-Part04-12.jpg

A.初期增长阶段 B.充分发展阶段 C.衰减阶段 D.火灾全过程

7.对于t2火灾的类型,国际标准《火灾安全工程第4部分:设定火灾场景和设定火灾的选择》ISO/TS16733,根据火灾增长系数α的值,定义了4种标准t2火灾:慢速火、中速火、快速火和超快速火,它们分别在一定时间内可达到1MW的火灾规模,其中中速火达到1MW的火灾规模所需时间为( )。

A.600s B.300s C.150s D.75s

8.对于t2火灾的类型,国际标准《火灾安全工程第4部分:设定火灾场景和设定火灾的选择》ISO/TS16733,根据火灾增长系数α的值,定义了4种标准t2火灾:慢速火、中速火、快速火和超快速火,其中快速火火灾增长系数α的值为( )kW/s2

A.0.1876 B.0.0469 C.0.01172 D.0.00293

9.对于建筑火灾而言,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在发展期,按照t平方特征火灾模型,火灾中热量的释放速率与( )的平方成正比。

A.过火面积 B.可燃物质量 C.时间 D.可燃物的燃烧热

10.对于t2火灾的类型,根据火灾增长系数α的值,定义了4种标准t2火灾:慢速火、中速火、快速火和超快速火,其中棉与聚酯纤维弹簧床垫、木制办公桌对应的火灾增长类型是( )。

A.超快速 B.快速 C.中速 D.慢速

11.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快速响应喷头响应时间指数RTI为( )(m·s)0.5。

A.28 B.50 C.350 D.450

12.保证人员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安全目标,人员安全疏散即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整个建筑系统(包括消防系统)能够为建筑中的所有人员提供足够的时间疏散到安全的地点,整个疏散过程中不应受到火灾的危害。一建筑物危险来临时间为3min,安全裕度时间取建筑的使用者撤离到安全地带所花的时间的0.5倍,该建筑人员撤离的疏散时间小于( )min。

A.1 B.2 C.3 D.4

13.( )是火灾发生、发展将触发火灾探测与报警装置而发出报警信号,使人们意识到有异常情况发生,或者人员通过本身的味觉、嗅觉及视觉系统察觉到火灾征兆的时间。

A.报警时间 B.探测时间

C.人员的疏散预动时间 D.疏散行动时间

14.疏散时间可分为( )和疏散行动时间。

A.疏散开始时间 B.疏散时间 C.疏散动作时间 D.探测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

15.消防性能化设计以消防安全工程学为基础,采用的防火设计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按照建筑规范标准进行设计,但其防火设计目标具有一致性,均以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为目标。下列情形不应采用性能化设计评估方法的是( )。

A.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与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

B.居住建筑

C.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幼儿园、托儿所、老年人建筑、歌舞娱乐游艺场所

D.室内净高小于8.0m的丙、丁、戊类厂房和丙、丁、戊类仓库

E.甲、乙类厂房、甲、乙类仓库,可燃液体、气体储存设施及其他易燃、易爆工程或场所

16.某商业综合体建筑,在进行性能化评估时疏散场景的设计应考虑的内容包括( )。

A.疏散时间 B.人员数量

C.楼梯的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D.防排烟系统是否有效

E.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否有效

17.火灾对人员的危害主要来源于火灾的烟气。通常情况下,人员疏散安全判据指标有( )。

A.能见度 B.使用者在烟气中疏散的温度

C.烟气的热作用 D.烟气的毒性

E.烟气的浓度

18.建筑性能化设计火灾场景须能描述火灾引燃、增长和受控火灾的特征以及烟气和火势蔓延的可能途径、设置在建筑室内外的所有灭火设施的作用、每一个火灾场景的可能后果。在设计火灾时,应分析和确定建筑物内的可燃物,建筑的结构、布局,建筑物的自救能力与外部救援力量等。下列属于建筑结构和布局应着重分析的因素的是( )。

A.可燃物的种类及其燃烧性能

B.可燃物的分布情况

C.起火房间的外形尺寸和内部空间情况

D.起火房间的通风口形状及分布、开启状态

E.房间与相邻房间、相邻楼层及疏散通道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