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

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艺术并在当代发挥影响力,是中国近百年来艺术界探索思考的问题之一,有收获,也有遗憾,毕竟对这一问题的求解不仅仅是中国艺术家面临的难题,而是全世界拥有古老艺术传统的民族、国家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尽管这一问题有时和民族、国家都没有关系,只是与个体艺术家能否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成长发展有关,但这些艺术家作为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元素,往往会影响整个区域乃至国家的艺术发展状态。

在传统艺术中,民间美术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兼具日常生活的实用性即生活化特征和精神情感表达的审美性,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信息非常丰富,涵盖了历史学、民俗、宗教、哲学、美学以及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等等,在继承与发展传统艺术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出于对民间美术传承、发展以及当代化的思考,澳大利亚土著美术的当代化创新自然进入了自己的研究视野。在澳大利亚当代美术生态系统中,古老的土著美术及其当代化创新发展,是澳大利亚当代美术中最光彩夺目的内容,在国际艺术界也常常被视为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

对澳大利亚土著美术及其当代化创新的关注,始于2012年。2012年8月受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的资助,赴澳大利亚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澳大利亚当代美术生态研究”的研究。在此研修期间,土著美术及其当代化的创新,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研究报告中将其纳入澳大利亚当代美术生态系统中,对其历史、当代化过程及其现状展开分析探究。在研修期间,参观考察了“第18 届悉尼艺术双年展”、“第3 届昆士兰全国新媒体艺术获奖作品展”、“第16 届邦迪海滨雕塑展”、“悉尼公共艺术节”、“足迹——土著艺术家和白人艺术家蓝泥湾版画创作巡回展”等大型艺术活动,以及悉尼澳大利亚博物馆、堪培拉国家博物馆、国家艺术博物馆、国立肖像美术馆、当代艺术博物馆、昆士兰艺术博物馆、昆士兰当代艺术博物馆、维多利亚艺术博物馆等国立艺术馆,以及布里斯班、墨尔本、堪培拉、悉尼等城市的众多商业画廊,考察了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美术学院、新南威尔士州美术学院、国立美术学院、悉尼大学美术学院等美术院校,对澳大利亚当代美术生态系统做了初步的调研分析和案例分析。其中,土著美术的当代化创新,是考察的重点对象。此后,笔者通过土著艺术相关论著、网络数据库资源检索等途径,持续思考、梳理、总结澳大利亚土著美术及其当代化创新的问题,并撰写了系列论文。

此外,从2016年自己开始主持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的工作,对于美术教育国际化与区域化之间的矛盾、区域美术资源与全国统一的美术教育新课程新标准之间如何衔接的问题,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美术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家国情怀、审美趣味的塑造等等问题逐一展开探究。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得澳大利亚土著美术及其当代化创新与甘肃省普通高中美术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汇流到了一起,二者间的对比研究和借鉴创新实验,成为自己主持甘肃省普通高中美术学科教学改革与实验基地工作中关于学科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甘肃与澳大利亚,看似不匹配甚至不相干的两个名字,他们之间究竟有无关联性呢?

1.悠久的历史:澳大利亚的历史久远,大约距今5 万至10 万年间,首批移民从东南亚乘船来到澳大利亚,成为澳大利亚土著的源头。甘肃原住民的历史虽不及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历史,但在人类文明史上同样源远流长,其中的原始彩陶艺术在4 千年以上,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按照秦安大地湾遗址为起点,甚至可以上溯到7 千多年。

2.丰富而精彩的传统美术资源:澳大利亚土著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分成300 多个邦国或部落,各自拥有丰富多彩的美术形式,加之后来世界各地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移民涌入,形成了100 种宗教信仰的多元文化格局和优秀传统。与此类似,甘肃省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多民族杂居融合、迁徙移民几乎是常态,而境内的莫高窟、麦积山、马蹄寺、北石窟等众多宗教石窟艺术以及丰富多元的民族宗教艺术、民间艺术,构成了甘肃省丰富而精彩的传统美术资源。

3.国际交流促进艺术发展:澳大利亚作为发达国家,多元化的艺术发展离不开移民文化和土著文化的交流融汇,尤其是土著美术的当代化创新,成为世界现代艺术发展史上一道靓丽的景观,甚至到了20 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土著美术被理解为与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截然不同的“具有当下性和意识形态的、救赎意味的当代艺术”。国际交流同样是甘肃文化艺术史的一个基调,中国历史上几乎一半的中外文化交流史都离不开甘肃,甘肃是古代世界三大文明的交汇地带,也是今天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和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丰富的传统美术当代化创新正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

以上3 点甘肃与澳大利亚土著美术的历史、特征和属性、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有诸多契合点,并涉及以下3 个问题:

1.美术教育创新研究之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是否可以参照和借鉴澳大利亚土著美术的当代化创新及其传承教育中的成功经验?

2.在创意经济、文化创新、艺术生活化等概念流行的今天,在我国当下文艺发展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美术教育负有传承传统美术的使命,也有培养具备创新、转化能力,文化展示、交流能力的国际化人才的责任。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在塑造整全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情怀、个性化品质的塑造,以及“文化自信”理念的落实?

3.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能否实现当代化创新?美术教育是否应该从学生自身生存的土壤环境中汲取养分,自然生长、发展,是否可以通过民间美术的传承、创新教育,培养学生了解并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情怀,进而实现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操、创造艺术化生活的情趣?

总之,本书依托“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验基地”美术教育创新研究之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为研究课题,通过对澳大利亚土著美术的当代化创新研究作为案例,以期对以上问题的破解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成果作为普通高中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以及青年教师培训课题之一,旨在与高中学段美术教师交流、探讨传统的民间美术如何在当代基础美术教育中发挥创新的价值,基础美术教育如何立足本土,并从中汲取养分,传承、活化区域美术教育资源,构建区域特色的创新性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