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的生产生活与美术

(一)土著的生产生活与美术

由前文可见,在澳大利亚当代美术生态中,当代土著美术发挥了国家身份认同与识别的独特价值,作为原始的、传统民间美术的土著美术如何实现当代化,这需要从土著美术的历史,尤其是土著的生产生活与美术之间的关系说起。

在欧洲人占领澳大利亚之前,澳大利亚土著共有500多个部落,人数达75 万之多,其艺术主题和风格的多样性反映了不同土著部落不同文化、地域景观的差异。土著艺术的创作不管是出于仪式需要还是个人意愿的满足,都体现了土著人玄奥的精神世界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他们古老文化的珍视。这些生活在土著部落的艺术家们使用有限的自然材料,通过复杂的绘画和雕刻实现某种象征主义式的表达,而且这些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与他们日常的其他活动如舞蹈、音乐、讲故事密切相关,艺术家相信他们创造的绘画形象可以通过歌唱的形式将神圣的意涵注入其中,使这些形象具有精神的能量或力量。

澳大利亚土著人,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Aboriginal Australians, Torres Strait Islanders),澳大利亚土著美术,是指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在内的澳大利亚原住民所创造的美术。澳大利亚土著美术与其创造者的生产生活和信仰密切相关,或者说他们的美术作品表现的正是他们的生活和梦想。那么澳大利亚土著的生产生活和信仰是什么样呢?

img

062 澳大利亚土著部落分布图。此图是依据不同语言而划分的不同部落,其边界难以做到完全精确,最终由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修订而成。

拍摄者 张学忠,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

img

063 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2011年人口比例地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igenous_Australians

至1788年英国“第一舰队”到达澳洲为止,澳洲土著社会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从土著制造工具的水平来看,依托自然界原有的材料是工具制造选材的主要来源,工具的种类既有粗糙的打制石器,也有相对精致的磨制石器,即此时的土著尚处于石器时代。狩猎与采集是澳洲土著人的重要生产内容,每个部落都将自己所在的区域作为食物的猎场。在它们各自的活动区域,为了繁衍生存,土著人在长期的生存经验积累中熟悉了所有植物的生长地和所有动物的栖息地。土著人生活的区域有大有小,在荒芜的沙漠地区幅员可达10 万平方公里,而肥沃的海滨地区则可能只有500 平方公里。由于专注于狩猎与采集,在欧洲人到来前,澳洲几乎既没有农耕文明,也没有动物养殖,不掌握金属冶炼技术和纺织技术,自然也没有衣服。

img

064 教小男孩练习投掷的土著人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igenous_Australians

img

065 马恩.格罗克绘有土著人生产生活场景的插图,1857年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igenous_Australians

澳洲土著人的猎捕以澳洲富有的袋鼠为主,袋鼠是澳洲大陆上最大的动物,土著人在长期捕猎袋鼠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追踪技术和经验,并能根据踪迹辨别种类。在猎捕中,土著人惯常使用的捕猎工具是长矛,常见的捕获方法有集体围猎和长距离追逐。飞去来器,又被称为飞镖,是一种形似镰刀的捕猎工具,制作材料是硬质的木料。使用时,投掷者将其用力抛出,飞去来器在空中呈环形轨迹飞行,在画出一个大大的圆圈后,又飞回投掷者,技巧高超的投掷者可使它的飞行轨迹花样百出。土著人的食谱还包括鱼,特别是托雷斯海峡岛民,捕鱼是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捕鱼的方法是用提篮或渔网,或将一截空心树干放入河中一段时间,然后把它和陷在其中的鱼一起取出即可。渔网多是用带叶子的树枝或草束编制而成。此外,在捕鱼中,也有使用鱼钩、钓竿、鱼叉和长矛的。

img

066 茅草屋前的土著人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 Indigenous_Australians

采集是澳洲土著又一重要的生产内容。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早期部落时代,由于狩猎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因此采集就变成获取食物不可或缺的一项生产内容。借助于掘棍和丛林生存技能,妇女们能找到山药、野果、野菜、可用于做面包的野草籽和小动物,她们很早就开始一天的采集工作,工作结束时各采集小组围坐在篝火旁,便可以享用一天的收获。

img

067 背着篮子的土著妇女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igenous_Australians

img

068 今天的澳大利亚以不同语言命名的不同土著部落

图片来源:Lan Hick AM 等编著《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选集》,DEUTSCHER AND HACKETT PTY LTD 出版,2009 第13 页

img

069 土著与白人的相遇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 org/wiki/Indigenous_Australians

由于捕猎和采集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土著人很少定居一处,迁徙游猎是常见的生活方式。可作为佐证的依据之一是澳洲土著人的住所大都是用树枝和草叶临时搭建的,简单而粗糙,石头小屋则不多见。与近代以来的其他文明民族相比较,澳大利亚土著显得原始与落后。但这是以欧洲社会的价值观为标准而产生的印象与感受,土著人的自我感受则是相当美好的。在与土著人的接触中,随航海探险舰队而来的英国白人也在某种程度上认为澳大利亚土著的传统文明具有潜在的高贵性,并将其看作是许多欧洲人所向往的:“他们过着恬静的生活,并不因环境恶劣而烦恼。大地和海洋随其所愿为他们提供一切生活必需品。他们不羡慕豪华的住宅或家庭用品,生活在温暖而舒适的阳光里,享受着有益于健康的新鲜空气……”(参见王宇博《澳大利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https://read.douban.com/reader/ebook/34888238/)

img

070 Pemulwuy

杰姆斯.格朗特著《彭布里》一书中的版画插图,描绘的是1792年的土著战士形象
拍摄者 张学忠,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

澳大利亚不仅孤悬于太平洋之中,与欧、亚、非等周边地区完全隔绝,使土著身处与外界相对封闭的状态,无法吸取其他民族的文化,而且澳洲大陆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一至两人,而在稀疏的地区则是平均每30-40 公里一个人。其次,澳大利亚的动植物资源丰富,又无猛兽的侵袭,这对土著而言,无疑是一个天然的狩猎和采集乐园。虽然澳洲土地贫瘠,但可供人类取食的物种却相当富足。其一是动物种类繁多,以袋鼠为例,它常年保持在1 亿只左右,而且它的繁殖率极高,仅此就足够土著狩猎食用;二是植物种类繁多,仅在昆士兰一地,可供土著食用的植物多达239 种,构成了一套丰盛的植物食品谱系。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物质环境使土著人可以较为容易地维持生存,但同时也松懈了他们发展生产力的欲望,使他们缺乏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要求与雄心。

土著居民以氏族、胞族和部落为主要社会组织形式生活和居住在一起,并转徙在一定的地域。部落大小不等,少则100 多人,多则数千人。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语言(或方言)及习俗。这样的部落是建立在血亲血脉基础上的,因此,人们把它当作一个大家庭,彼此之间的父母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叔伯姑姨关系构成了覆盖部落内部的人际关系。高度的公有制是土著的社会基础制度,也是这个社会最根本的特征之一。到1788年以前,在土著部落社会中,包括土地、猎区、采集区及捕鱼区在内的生产资料为氏族、胞族、部落公有,只有劳动工具和武器归个人所有。宗教信仰是澳洲土著文化中具有核心价值的内容,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必不可少与潜移默化的作用,生动而形象地体现出这一地区的文明发展水平。那时,原住民靠打猎和采集生活,他们也会旅行进行贸易、寻找水源和季节性生产,以及进行宗教仪式和图腾集会。根据澳大利亚原住民神话,图腾神灵祖先创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神灵祖先通过原住民文化的每一个方面,将大地、自然现象、部落领地、远古、现在和未来联系到一起。

img

071 土著人的日常生活用品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博物馆

土著人相信所有的土地和自然界万物都是在人类出现以前的“梦幻时代”,即祖先创世年代,由自己的祖先所创造。在那个年代里,在土著人现在的土地上,只居住着土著人的祖先和一些神灵,而这些创造万物的神祇及祖先至今仍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影响着自然界的所有一切,等等。

有关“梦幻时代”的传说如同教科书一样,指点出各个部落相关的宗教、习俗及各自土地的来源等,又如同生活指南一样,告诉人们应如何获取生活资料与资源、如何寻找生活伴侣等。凡此种种,导致宗教与土著人的生活密不可分,每个人都会自觉地遵循与维护它们。由于相传“梦幻时代”时期的祖先既像人又像动物,神出鬼没,踪影不定,并用超人的神力创造了万物,因而,图腾就成为了神祇、祖先与作为其后代的土著人的联系中介。正因如此,土著人宗教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图腾崇拜,即信仰一种超自然的亲属关系,认为在一定的人群同一定的物种(或是动植物,或是某种物体)之间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联系或亲属关系。由于澳大利亚土著的图腾崇拜相当典型,因此,澳大利亚素有“图腾崇拜古典地域”之称。在1788年以前,澳洲拥有几百个土著原始部落,每个部落又包含10 到30 个不等的氏族,每一个氏族实际上就是一个图腾集体。它们各以某种动植物相称呼。例如,在狄耶里部落中有毡蛇、渡鸟、青蛙、家鼠、蝙蝠、甲虫、地鼠、青虫、狼犬、雨等氏族。

img

072 土著人的日常生活用品

拍摄者 张学忠,昆士兰州立博物馆

img

073 土著人的日常生活用品

拍摄者 张学忠,昆士兰州立博物馆

在澳大利亚,图腾并不需要神化,对于土著来说他的图腾不是偶像,只是亲近的人。在交谈中,他们称自己的图腾是“我的父亲”“我的朋友”“我的兄弟”等,自然地流露出同图腾的亲近关系和感情。有的甚至将自己完全与图腾相等同。在阿兰达部落,一个以袋鼠为图腾的土著人在与欧洲记者的谈话中,“简直就说袋鼠与他是同一人,给他照的相片显示着袋鼠的形象”。在土著居民的图腾崇拜中,有关图腾祖先业绩的神话占有显著地位。所谓图腾祖先不同于祖先或前辈的概念,是指无定型的神幻体。通观各种神话传说中的描述,这些图腾祖先或取兽形或取人形,但以某种动物的名称称呼,有的独居,有的群处,以游猎为生,行无踪迹,居无定所,礼节各异,等等。

img

074 土著舞蹈表演

图片来源:ANKAAA《ARTS BACKBONE》2012年第12 期,第11 页

与图腾崇拜紧密相关的还有这样一种观念,即笃信某些作为图腾的物件具有超自然属性,也就是神圣的图腾象征物。在阿兰达等部落,这种物件被称为“丘林噶”,它的长度在8-15 厘米之间,通常由椭圆形石片和木块制成,上面饰有同心圆、半圆、螺旋线、平行线和点构成的独特图案。这些图案都有着各种神圣的神话意义,象征着图腾祖先和关于他们的种种故事以及故事中的各个情节。

img

075 土著舞蹈表演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digenous_Australians

在服饰方面,很多地方的男女土著人完全赤身露体,只是在东南地区和东部的某些地区,有人在冬季把用动物毛皮缝制的长方形斗篷披在背上。在一些地区,也有人在身上涂抹油脂以御寒。与此相反的是,澳洲土著人的装饰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多。它们的式样很简单,大都是戴在头上的头巾、颈部的项圈、臂部的手镯和脚上的带子。这些装饰品的制作取材于植物纤维、羽毛、贝壳、兽齿、鲜花等。用一种特制的小棍,穿刺鼻中隔。通过与土著人的接触,坦奇道出了这种装饰的原委:“对天生的美貌不满意(像其他国家的人一样),他们就拼命增加装饰提高吸引力。装饰品只是在有舞蹈的节日和举行某种宗教仪式时才佩带。届时,人们(尤其是男子)用煤炭、石膏在身上绘饰彩纹,并用血或有黏性的东西把各种羽毛粘在身上。虽然他们平时不注意修饰自己的头发,男人披头散发,女人也只是用石刀将头发剪得很短,但这时他们用各式的发束装饰出各种各样的发型。另外,纹身可算一种永久性的装饰,它多半布满胸膛、背部和手上,特别是在男子身上。这些纹身通常是作为成年男子和属于某特定部落的标志,在举行成人礼或献身仪式时刻画在身上的。土著人的舞蹈被总称为“科罗博里舞”,从简单的纯粹娱乐性质的舞蹈到宗教仪式舞蹈都包括在其中。虽然土著部落数以百计的舞蹈风格各具特色,但它们都有着固定的肢体动作,辅之以大量的跺脚动作,多为模仿飞禽走兽。(参见王宇博《澳大利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https://read.douban.com/reader/ebook/34888238/)

img

076 土著面具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博物馆

自从欧洲白人登上澳洲大陆,土著人的生产生活及其文化就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栖息地被占领,猎场被摧毁,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无法延续,在文明进步与愚昧落后的话语权和利益争夺中,土著人长期处于劣势,被奴役、掠夺和歧视,成为土著人心头的巨大伤痛,土著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直到1958年2月14日,一个名为“联邦土著进步委员会”的组织在澳大利亚南澳州首府阿德莱德宣告成立。澳洲大陆5 个州都有代表出席,有意思的是,12 名代表中只有3 人是土著人,其他都是白人。委员会通过了7 点原则声明:废除歧视土著的一切法律;修改宪法,授权联邦政府立法,保护土著人;改善土著人居住条件等。今天,澳大利亚约有670 000 土著居民,用土著语来命名不同的部落,其中包括:Anangu - 南澳的北部,西澳的周边和北领地,Bama - 昆士兰州的西北部,Koori ( Koorie 或者 Goori 或者 Goorie)- 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Murri - 昆士兰州的南部Noongar - 西澳的南部,Nunga - 南澳的南部,Palawah - 塔斯马尼亚州,Ngurrara - 澳洲西部沙漠地区。澳大利亚北领地(NORTHERN TERRITORY,又称北部区,北部省,旷野区等),有40%以上的土地是土著人的世居之地,没经联邦土著事务部的同意,任何非土著人不得入内。北部地区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土著的各种历史遗迹和生活习俗,力图保留原生态的土著文化。此外,北部地区土著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的比例,因此人们也称北部地区是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家园(http://au.mofcom.gov.cn/article/ddgk/zwdili/201708/20170802632583.shtml),也是土著美术创作的重要基地。

img

077 托雷斯海峡岛民的头饰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博物馆

img

078 MINDJA 人物

图片来源:Lan Hick AM 等编著《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选集》,DEUTSCHER AND HACKETT PTY LTD 出版,2009年,第155 页

img

079 土著人的捕猎工具

图片来源:Lan Hick AM 等编著《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选集》DEUTSCHER AND HACKETT PTY LTD 出版,2009年,第187 页

如果按照艺术作品装饰的地方分类,澳大利亚土著人的美术创作可分为人体上的图案装饰(即文身)、武器与器具上的图案,以及岩壁和岩洞里的图画。武器与器具上的图画常见的有盾牌上的浮凸图案、狼牙棒上的绘画、巫术法器上的彩饰图形。岩壁上和岩洞里的图画被称为岩画,它的内容有人物、动物、精灵、巫术、妖术等,大约有30 多种类型,多以表现“梦幻时代”的故事传说为主,有时也有一些日常生活的画面。土著人的作画材料多为赭石、白黏土和木炭,有时也用兽血,因此,这类绘画的基本色调往往是红色、白色、黄色和黑色。

在绘画手法上,土著人常用现代欧洲人所说的“X 光式透视手法”,即在描绘人和动物的形体时,也画出其内脏及血管。一些鱼类和兽类的内脏被绘制得极其精致,使现代人对土著先民的解剖知识大为惊叹,刮目相看。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的土著艺术专家沃利卡鲁安纳指出,土著艺术家作为世界上“已知美术中历史最悠久的”作品的作者,“力求表现构成生活基础的部落神话,在作品中反映出人们对社会、文化和精神的关注,并借此展现未来”。

在澳大利亚,约有1200 多个雕刻遗址和数目相当的岩石壁画遗址。其中新南威尔士有350 多处,西部地区有300 多处,昆士兰有300多处,南澳大利亚有100多处,维多利亚有30多处,西澳大利亚有100 多处,塔斯马尼亚有1 处。

澳大利亚西北部和中部的岩画最为著名,在东南部各地的部落中,图案不是刻在岩石上的,而是雕在树皮上或画在地面上。澳大利亚有些岩画至少有2 万多年,最早发现的岩石壁画是在南澳大利亚的库纳尔达岩洞里。

土著美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它与土著人的日常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以及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创新。从距今5万年前到今天,澳大利亚土著人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他们的美术创作也在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并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艺术语言和技巧。

从1788年殖民者入侵澳大利亚之前,澳大利亚土著人就和印度尼西亚的麦家锡人(Macassans)、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斐济、瓦努阿图等国家的美拉尼西亚人(Melanesians),以及荷兰、英国人、葡萄牙的航海家、商人具有广泛的交流,并将外来文化融入澳大利亚土著文化中,包括将外来的独木舟、文字等元素和形象加入土著绘画作品。

img

080 硬木盾牌(西澳大利亚)

图片来源:Lan Hick AM 等编著《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选集》
DEUTSCHER AND HACKETT PTY LTD 出版,2009年,第161 页

正如2018年在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举办展览的当代著名土著艺术家约翰.马伍德尤尔(John Mawurndjul)的作品展览标题:我是古老的,也是全新的。这个展览是土著美术历史与发展现状的一个典型的呈现,因为约翰.马伍德尤尔的作品不仅延续了土著艺术传统,而且通过抽象艺术语言为作品添加了新的延伸的能量。正如作者所说,历史不会等待任何人,而他的展览也意图将古老的传统艺术融入世界艺术史。(参见Marie West, “Rarrk Master”in Natasha Bullock (ed.),John Mawurndjul: I Am the Old and the New, Sydney and Adelaid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Australia and Art Gallery of South Australia, 2018,p.331)

img

081 土著雕刻艺术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博物馆

img

082 堪培拉国家美术馆里的土著艺术(上图)
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里的土著艺术(下图)

拍摄者 张学忠

img

083 Munggerrawuy Yunupingu

作品描绘的是土著人伊里提亚节日,196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84 Maralatj ancestress

作品描绘的是北方土著部落的创造者,大约1976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85 David Datpugarri

土著Djalumbu 仪式,198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86 GawirrinyGumana

作品描绘的是土著巴拉玛的创造者,196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87 Mimih

信使仪式,1976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88 Bobby Barrdjaray Nganjmirra

传奇海龟的岩石梦,20 世纪60年代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89 Namarndali Nangunyari

危险灵族,20 世纪60年代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90 未知艺术家

伟大的祖先猎人古勒缪明古的葬礼,1969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91 David Daymirringu Malangi

梦的时间,1965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由于澳大利亚政府和西方文化学者及艺术家、收藏者的发现和传播,澳大利亚的画廊自1950年代开始收藏土著艺术,土著艺术逐渐被世界艺术界关注。但根据澳大利亚国家艺术博物馆馆长罗恩·雷德福(Ron Radford)所说,世界对澳大利亚土著艺术感兴趣是从1988年开始的。土著绘画作品中那些神秘的符码,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引发了大家的探究热情,但这些知识只会由土著长者赋予那些在土著社区里合适的人,这些人随着土著艺术的升温,便在艺术市场上展示土著美术的魅力和独特个性,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也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在20 世纪70年代,土著艺术家主要都是男性,而今更多女性艺术家开始崭露头角,女性艺术家的作品经常涉及自己的土地、觅食,以及传统女性仪式,她们也从涂绘在手臂、腿部、胸部的纹样中汲取灵感。土著艺术被“发现”的同时,土著艺术家也逐渐受到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思潮和技术的影响,并形成两个基本的流派,即一部分艺术家严守传统土著艺术的图式规则和主题原则,另一部分则不断拓展和丰富土著艺术的功能和价值。

正因为如此,今天可见的传承了传统土著美术的创作和土著美术的当代化创新几乎同时在20 世纪中叶左右开始。

img

092 Mick Magani Gati

土著Mandiwala 舞蹈仪式,1972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93 Curly Barkudubbu

做梦的鳄鱼,1979年
拍摄者张学忠,堪培拉国家美术馆

img

094 Wally Mandarrk

彩虹蛇和它的蛋,1970
图片来源:Lan Hick AM 等 编著《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选集》,DEUTSCHER ANDHACKETT PTY LTD 出版, 2009年,第170 页

img

095 Mick Kubarkku,澳洲肺鱼,1970

图片来源:Lan Hick AM 等编著《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选集》,DEUTSCHER AND HACKETT PTY LTD 出版,2009年,第170 页

img

096 Bardayal 'Lofty' Nadjamerrek Ao

有妇女参加的节日仪式,197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97 Bob Bilinyara

割礼仪式,1969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98 Jack Barriyalanga

火图腾、1946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099 未知艺术家

古勒穆明戈神话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00 未知艺术家

水坑里的蛇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01 Harry Mankarolla

捕蛇者,195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02 Fred Nganganharrilil

飞舞的狐狸,20 世纪70年代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03 Munggerrawuy Yunupingu

圣画,20 世纪60年代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04 Jack Gabarnabi

做梦的鳄鱼,196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05 Mick Kubarkku

咪咪精灵,1992年
图片来源:Lan Hick AM 等编著《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选集》
DEUTSCHER AND HACKETT PTY LTD 出版,2009年,第113 页

img

106 Maralatj

地球母亲,1976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07 Yirawala

土著Mardayin 仪式主持人,197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08 Gaiyabidja Lalar

游走的岩石,年代不详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09 Namarilki Nabunu

咪咪精灵,196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10 Dawidill

巨蟒和她的蛋,1968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11 Peter Mondjingu

巨蛇在神圣水坑,1969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12 Gimindjo

蛇,196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13 Jabarrgwa Wurrabadalumba Bara

西北风,1969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14 Mawalan Marika

巨人,1967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15 David Milabuma

一个疯狂的人,196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16 Bobby Barrdjaray Nganjmtrra

梦想岩石,196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17 Jimmy Midjawmidjaw

马鲁次基,20 世纪60年代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18 作者不详

捕蛇人,196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19 Thmas Nanjiwarra Amagula

东南风,1970年
拍摄者 张学忠, 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20 George Anaragayura

图腾和战斗,1964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21 Robin Guningbal

火图腾,198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22 作者不详

马丁和洛尔康仪式,1976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23 Mathaman Marika

盛宴,196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24 Dawidi ll

姐妹神话,1968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25 Mithinarri Gurruwiwi

关于瓦格拉格姐妹的神圣故事,1964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26 Dick Nguleiulei Murramurra

咪咪猎人和袋鼠,1960年
图片来源:Lan Hick AM 等著《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选集》,DEUTSCHER AND HACKETT PTY LTD 出版,2009年,第16 页

img

127 Two Bob Tjungarrayi

女人的仪式设计,1983年
拍摄者 张学忠,堪培拉国家美术馆

img

128 Anatjari Djakamara

妇女营地的故事,年代不详
拍摄者 张学忠,昆士兰州立博物馆

img

129 作者不详

彩虹蛇,1996年,彩虹蛇是土著祖先精灵中的一种,它的梦境轨迹总是与河流联系在一起,是土地、土著人和一切生命之源的保护者,
拍摄者 张学忠,昆士兰州立博物馆

img

130 作者不详

玛利亚.布莱斯恩(Maria Briens),1963年
拍摄者 张学忠,昆士兰州立博物馆

img

131 Aurkun

1950年,为Wik 仪式所做的一组女巫和男巫彩绘雕刻,1958年收藏于昆士兰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是第一件被澳大利亚学术机构收藏的Wik 仪式雕塑。
拍摄者 张学忠,昆士兰州立博物馆

img

132 Lily Mindindil Karadada

Wandjina 人物,1990年
拍摄者 张学忠,昆士兰艺术博物馆

img

133 作者和创作年代不详

拍摄者 张学忠,堪培拉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

img

134 Fred Nganganharrilil

Djambarrpugngu 人,1975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35 Callum Woolla

残疾男孩的故事,20 世纪80年代
拍摄者 张学忠,昆士兰州立博物馆

img

136 作者不详

蚊子之舞,1976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37 Uta Uta Tjangala

无题,1979年,作品描绘的是祖先在广阔的西部沙漠地区的活动,表达作者对故土家园的怀念(右下图为局部放大图)
拍摄者 张学忠,昆士兰州立艺术博物馆

img

138 悉尼街头土著艺术表演

拍摄者 张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