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著美术的国际化

(二) 土著美术的国际化

土著美术的当代化创新之所以成为一个话题,首先表现在以欧美为主体的西方美术界对土著美术态度和观念上的变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现代艺术逐渐走向没落,西方艺术世界许多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处于迷失和不安的状态,土著艺术的发现无疑给西方艺术界一个新的视觉刺激,对异域文化的新鲜和好奇,以及原始主义艺术思想的流布,使得土著艺术为西方艺术的创新,尤其是抽象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另外,当时西方的现代主义改造和社会实践也出现了新的危机,即身份和个性的危机,除了民族独立运动之外人们也普遍发现个体成为标准化、时尚化、现代化的奴隶,成为科学技术主导下社会运行机器中的一个工具,这时他们发现了澳洲土著艺术,并被解释为一种关乎诸如土地权、身份、民族自决与和解等等政治问题的艺术表达,使得土著艺术在西方艺术背景下被赋予更多内涵。

从西方艺术的角度来看,20 世纪整个国际的艺术世界是欧洲中心主义的艺术世界,所有欧洲之外的艺术面对这个艺术世界的时候都是某种土著艺术。这里的“土著”二字明显带有原始、落后的意味在里头,在这种语境下,哪怕是高调称赞土著艺术,那也是在自我优越感之外多增了谦虚、大度的绅士气度,二者并不具有平等地位。欧洲的现代化构筑了其文明进步的合法性,而土著的世界是一个被时代抛弃了的世界。

一个一度被看作是世界上最原始、粗陋的艺术,如何突然又被接受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美学话题?这让许多人都没有料想到。一直都被忽视的土著艺术逐渐引起艺术家的关注,并被现代主义理论研究者接纳,其深层原因在于,西方现代艺术一开始就是与现代社会对立与错位的,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包括知识的现代性与艺术的现代性是背道而驰的,对西方现代艺术卓有启发贡献的艺术形式就包括原始主义艺术,或尚古主义艺术,与土著艺术的血脉相通。但这只是一种解释,它尚不能完全解释当代土著艺术在世界范围的盛誉和成功。另一种解释是尼古拉斯·托马斯(Nicholas Thomas)的殖民地文化理论,认为殖民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是如何不公平,殖民者与被殖民者共同创造了一种杂交的领地,即一种特殊的殖民地文化。这种特殊的殖民地文化在民族独立运动、后现代主义日益兴盛的后殖民时代自然拥有大批的拥趸。以至于到了20 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已被广泛接受,而且被理解为与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截然不同的,“具有当下性和意识形态的、救赎意味的当代艺术”,或者说是一种“杂交的、后历史主义逻辑”的当代艺术形式(参见Lan McLean,“How Aborigines Invented the Idea of Contemporary Art”, Power Publications and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Art,2006,P.334)。土著艺术形式的丰富性、艺术语言的抽象性、艺术表现的自由抒情特征,以及精神性价值,得到西方艺术评论家慷慨的称赞,称其艺术造诣的成熟程度和艺术表现的感染力“完全符合西方当代艺术的标准”(参见Terance Maloon,“Aboriginal painting: Strong and beautiful abstracts survive the cultural dislocation”,Sydney Morning Herald,9January1982,p.43),而且可能是现代主义艺术历史中最杰出的作品(参见Nicholas Baume,“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ing: The Australian Aboriginal acrylic movement”, Art & Text,33,Winter 1989,p.116)。土著艺术因此受到西方艺术世界的追捧,众多艺术评论家被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介入当代艺术可能给世界艺术带来的革命性改变兴奋不已。

img

139 对土著绘画的解读

图片来源:Lan Hick AM 等编著《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选集》,DEUTSCHER AND HACKETT PTY LTD 出版,2009年,第22-25 页

土著美术的国际化,也包括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对土著艺术的借鉴和模仿,包括澳大利亚本土的当代艺术家。不论是区域化的澳大利亚当代白人美术,还是日益国际化的澳大利亚当代土著美术,二者共同构成了澳大利亚当代美术系统的主要发展格局,并体现出其内在的张力。国际化的土著美术自不必说,区域化的澳大利亚当代白人美术家的艺术创作价值及其影响,对本国民众而言,不仅体现在国家民族情感和意识的自觉、身份归属的确认,以及如何看待自己民族、国家的历史、当下、未来发展等等的观念和思路的拓展,也激励着本土艺术家基于本国艺术资源和发展的可能性进一步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国际艺术界来说,这些艺术家不断丰富和凝练着澳大利亚本土艺术的个性和风格,从而使他们的艺术作品在另一层面上具有了国际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类似于以退为进的辩证关系。

当然,澳大利亚土著美术的国际化,除了西方美术评论家的肯定甚至追捧,以及不同国家的移民艺术家对土著艺术的借鉴和模仿,原始的土著美术如何征服世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土著美术本身的当代化创新,使得土著美术不断衍生并迸发出持续的活力和感染力、影响力。

img

140 Emily Kame Kngwarreye无题

图片来源Lan Hick AM 等编著《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选集》
DEUTSCHER AND HACKETT PTY LTD 出版,2009年, 第67 页

img

141 蒂姆.约翰逊(Tim Johnson)

彩虹蛇、水和负鼠的梦,1986年(右侧为局部放大图)由土著艺术家Michael Nelson Jagamarra 授权并使用他的构思,协助蒂姆.约翰逊完成该作品,是土著艺术跨文化交流合作的一个典范。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42 Ningura Napurrula NGAMINYA,2001年

图片来源Lan Hick AM 等编著《土著艺术和大洋洲艺术选集》
DEUTSCHER AND HACKETT PTY LTD 出版,2009年,第121 页

img

143 约翰·尼克松(John Nixon)

无题,1984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44 伊曼茨·提勒斯(Imants Tillers)

白色的土著人,1983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

img

145 伊恩·费尔韦瑟(Ian Fairweather)

构成,1969年
拍摄者 张学忠,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

img

146 布瑞恩.布兰切拉沃(Brian Blanchflower)

粒子乐园,1989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47 街头商业画廊里白人艺术家模仿土著艺术的当代艺术作品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

img

148 Miriam Baadjo

Wati Kutjarra,2009年
图片来源:《Australian Aboriginal Art》2009年6月,第69 页

img

149 蒂姆·约翰逊(Tim Johnson)

卓玛,2012年,借鉴融合了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和敦煌壁画艺术的当代艺术作品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澳大利亚当代美术馆

img

150 巴顿(Del Kathryn Barton)

插画作品《王尔德》,年代不详,可以明显看到对土著艺术的借鉴
拍摄者 张学忠,悉尼街头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