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推动校内外资源向教育教学一线投入,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中国西部电影精品读解”“生活中的卫星导航与定位”2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正式上线开放。“生物化学”等11门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获批省级高校慕课培育中心。新增金融数学、世界史2个本科专业以及生物资源化学与利用学位授权点。获批城乡规划、环境工程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晶体光学与岩石学》《数据结构——用C语言描述》获得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现代广告学》《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获得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耿国华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曹蓉、钱耀鹏、张志勇入选陕西省教学名师。组织行为学系列课程、植物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信息类课程、数论与代数、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型人才培养5个教学团队入选省级教学团队。承办了全国大学教学改革研讨会。“注重基础强化实践以国际化视野创建矿物岩石课程群434教学体系”“基于经典细读与方法引导的古代文学创新人才培养系列教材”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4项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署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三校将实现学生跨校选修课程、攻读辅修专业和双学士学位,实现实验教学资源、教师资源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化学工程与技术等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获批省级示范站,我校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达到8个,居全省第二。
倡导“课比天大”理念,严格执行教师调停课审批、早操早读晚自习、上课考勤、领导干部和学生工作干部听课等制度。持续开展导师上岗资格审核。6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理工类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数量占全校总量的65%,文史类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和权威论文数量占全校总量的40%。
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示范中心,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入选省级示范中心。获批应用技术型本科转型试点单位。立项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8项,省级项目103项。持续实施学科竞赛推动计划,出台《本科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支持和培育竞赛项目35个。在国际计算机组织程序设计大赛以及全国英语、数学建模、化工设计等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
出台《优秀本科新生奖励办法》,实施博士研究生优才计划、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举办优秀学生暑期学校。新增优质生源基地8个。本科生在陕录取平均分文史类高出一本线60分、理工类高出一本线84分。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突破12 000人,创历史新高。